三 对策建议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方式。一是提升门诊服务能力,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基层卫生机构可根据其服务区域内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调整内容,精准对接居民服务需求,提升为老服务能力。如服务地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需求突出的基层卫生机构,可成立慢病管理特色科室;有条件的基层卫生机构可设立中医特色诊室,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基本医疗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服务人口少、交通便利的基层卫生机构,可酌情设置老年养护病房、临终关怀病床等;鼓励有条件的基层机构与综合医院建立医联体,由基层机构负责老人疾病稳定期和康复期的康复服务等。二是优化服务方式。设置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提升基层机构上门服务能力,如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提高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水平,提升“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扩大家庭病床服务范围等。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持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以医护人员为关键的社区骨干人才培养。第一,深入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积极推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稳步做好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增加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储备力量。对现有全科医生和村医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二,推动政策倾斜,鼓励医联体、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下级机构开展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上级医院轮转;推动医养联合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老年健康服务,推动医疗资源共享。第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薪酬制度,完善激励与晋升机制。积极推动全科医生“县管乡用”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进一步提高其收入待遇和医疗养老保障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数量与绩效工资之间的敏感度;合理制定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适当提升中级、高级职称聘用比例,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第四,加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加强对护理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的培训,加快培养医疗护理员,提升其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心理护理等老年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第一,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整合老年人健康相关数据信息,打通医院和社区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实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稳定的卫生健康服务;同时鼓励老年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和接受接续性康复护理服务,打破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的壁垒,实现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服务等功能,提高社区医院的资源利用率。第二,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搭建医养护一体化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卫生健康、民政、社保等部门的资源共享。第三,搭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远程二次复诊、急救救护、康复指导等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医疗资源。第四,社区可引进智能手环、智能床垫、智能门磁等检测感应设备,搭建机构—社区—家庭健康监测平台,家庭医生实时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家庭实时掌握老年人健康、环境、行动和安全等数据,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和干预。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确认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在健康老龄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加强老年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老年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应加大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基层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第二,整合基层健康教育资源。健康老龄化在社区层面的实现涉及社区的物理环境、人为环境、老人内在能力等多种因素,可通过整合社区、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协同开展老龄健康教育。第三,创新健康教育方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利用现代丰富的媒体媒介资源,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和中医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第四,开展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提升老年人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多上一道保险。
(五)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以及资金投入等的分布不平衡现状,应通过整体规划、调控、制度建设等途径科学规划和布局基层卫生机构,合理配置服务资源。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完善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和硬件配置,不断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引导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落后地区进行结对帮扶,交流、推广先进的健康养老理念、服务开展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贫困及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第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人才结构。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基层就业,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并鼓励专业医务人员到急需医疗人力资源的地区就业,促进区域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均衡发展。
[3]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人口研究》2015年第6卷第29期。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机构。
[5]姚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第12期。
[6]张录法、肖宇、杨玉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瓶颈及破解之道——基于老龄化时代的社区卫生服务无缝隙发展趋势》,《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第5卷第24期。
[7]汤优佳:《基于福利三角理论的基层医疗机构养老义务研究》,《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卷第31期。
[8]汤优佳:《基于福利三角理论的基层医疗机构养老义务研究》,《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卷第31期。
[9]王千秋、韦晓宇、尹跃平等:《梅毒预防与控制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3年。
[10]赵美英、苗艳青:《新中国70年基层卫生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年第11卷第12期。
[11]张积文:《2005—2013年甘肃省张掖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年第10卷第28期。
[12]赵茜、陈华东、伍佳等:《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与展望》,《中华全科医学》2020年第3卷第18期。
[13]高妮娜、牛健壮、任祥钰等:《西安市老年慢性病研究现状综述与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探讨》,《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第6期。
[14]郝秀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16]郝晓宁、薄涛、郑研辉等:《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20年第2卷第37期。
[17]杨雪莲:《广州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3年。
[18]高亚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改进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9]张瑞云、缪俊、沈天寒等:《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内容开展现况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9年第11卷第17期。
[20]赵红征:《当前卫生改革亟待破解的几个问题》,《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21]严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4年。
[22]梁鸿、余兴、仇育彬:《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政策问题的探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第2期。
[23]吕海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