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战略定位: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亚太大国
亨利·基辛格(Henry S.Kissinger)认为,每一个世纪都会出现拥有实力、意志、智慧和道德原动力,希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重塑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这几乎是一个自然定律。[18]很多中外精英都倾向于认为,21世纪的中国当如此,美国战略界提出的“中美两国论”(G-2)堪为表征。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一个大国,即使在衰败的清季,中国也未曾丧失大国地位。就像拿破仑所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中国醒来,她将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撼”。[19]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现实,中国的世界定位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战略走向的重要因素。多数战略分析家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只是时间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中国的大国作用受到国际社会更多关注。2006年以来,世界热炒“中美两国论”,中国开始被视为世界大国,尤其是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使得这一话题持续发酵。关于中国世界定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中国属于何等大国上,目前主要有东亚大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太大国、世界大国等几种判断。
关于大国的基本标准,中国古人曾有探讨和判定。例如,战国纵横家张仪指出,“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山积。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20]以上剖析指出了当时对大国标准的理解:幅员辽阔(地半天下)、具有抗衡其他国家联合起来的实力(兵敌四国)、地势稳固(四塞以为固)、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实力雄厚、国内政治清明、制度先进(法令既明,主严以明,将知以武)、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天下后服者先亡)等。关于世界大国的衡量标准,学术界多有涉及。德国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 von Ranke)指出,一个世界大国“必须能够抗击所有其他大国而不败亡,即使在后者联合起来的情况下”。[21]时殷弘认为,大国在某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有较广泛的国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拥有足够的综合国力,平时能够有效地维护这些利益,战时则能够或通常能够抵御至少其他两个区域性或世界性大国的联合力量,一般来说被别国认为有权利处理本区域或世界范围内所有重大国际问题和足以影响其他多国安全的国内问题,通常与本区域内和世界上其他大国有起码的共同利益、共同国际价值观念、共同规范和共同国际运作机制,从而被视为大国共同体的一员。大国具有参与处理本区域内所有重大国际问题的公认权利,拥有实力、广泛参与区域或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事务并在这些事务上同其他大国有足够的协调与协作。[22]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指出,世界强国应具备以下特征:(1)国家实力强,与同一历史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经济更为发达、军事力量更为强大、文化更为昌明、疆域更为广阔;(2)对外辐射广,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对外扩张和辐射,能够深刻改变时代面貌,强有力地影响乃至左右世界文明的进程;(3)历史影响远,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某时某地,而是跨越时空、源远流长。[23]迈克尔·奥克森博格(Michael Oksenberg)等指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军事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文化宣传影响全球,具有世界性的政治影响力。[24]布热津斯基指出,世界大国“意味着真正在全球军事能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重大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影响力、明显的技术领先地位和有吸引力的社会生活方式——所有这些必须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世界范围的政治影响力。”[25]
对照这些参照条件,我们认为,有史以来,中国就是东亚地区乃至亚洲的大国,天下思想、朝贡体系代表着中国曾有的历史辉煌。当然,中国从来未成为世界大国,因为19世纪之前并不存在世界大国,只有地区大国,真正的世界大国是在19世纪后的群雄逐鹿中造就的,而欧洲大国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恰成鲜明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止了中国国际地位下降的百余年趋势,迅速确立了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地位迅速攀升,国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上升,中国更加关注海洋利益,国际影响力延伸至整个亚太地区,全球影响力迅速上升。当前,亚太地区的所有重大事务,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则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中国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诸多条件:从资源角度看,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口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从政治影响力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影响力巨大,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从经济、贸易、对外投资等角度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从军事力量上看,中国堪称大国,国防开支和军事现代化更是举世瞩目。但是,中国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价值观影响力有限、是典型的军事防御型国家,尚缺乏足够的海外利益和被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世界性特权。因此,中国的战略定位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亚太大国,这一定位以地区性为基点,兼具世界性的特征。
中国地处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亚洲的中心位置,是东方国家的代表。随着同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日益加深,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中心,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领袖作用超过美国和日本。近年来,中国根据自己的国家实力和战略安排,将地区亚洲腹地的东亚视为承担大国责任的首要地区,并随着其利益边疆的延伸,将战略触角扩展至全球。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中国将东亚及周边视为合作的重心,继续追求并适当扩大全球责任。
这一定位受到国际国内的挑战。其国内挑战主要体现在民族主义冲动和成熟大国心态的缺乏。成熟大国心态的基本标志是:清晰界定国家利益边界;冷静对待批评,对所涉问题能够展开坦率的讨论;关注其他国家对核心利益的关切,从长远角度看待国家利益。坦率地讲,这样的成熟大国心态在中国尚未形成,这将在总体上影响中国的国家定位。其国际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既有大国对亚太利益的争夺及对中国世界大国走向的担忧与遏制,尤其是美国重返东亚和日本等国家加强与美国战略协同的趋向。此外,中国周边从西北部中亚经由南亚、东南亚、南中国海到朝鲜半岛,呈现出一个U字形的环状动荡带,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难题。中国将周边地区视为区域合作的重心,其战略作为主要体现在稳定周边的努力上,即重新确认东亚在中国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致力于将东亚打造成中国的战略依托地带,将中国界定为亚洲大国和海洋国家,从海陆两条战线扩展中国的海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