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政治定位:负责任大国
承担国际责任是全球化时代对各国的根本要求,全球性问题的激增及其解决要求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要承担责任,承担而不限于对内提供国内公共物品、对外遵守国际规范、维护国际准则、履行国际义务的责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综合国力居于前列的大国、东方大国,中国对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负有重要责任。“负责任大国”是顺应潮流、主动承担责任的国家诉求与建构。承担更重要的国际责任是中国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切入点,是中国国家利益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路径。负责任大国的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新定位。
孙中山指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12]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与改革开放进程相关,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相应,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相辅,与国家实力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相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变“战争与革命”的世界主题判断,开启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其角色定位从国际体系的反对者、游离者向积极参与者、建设者转变。[13]中国发挥积极参与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合作角色,持续融入国际体系,并致力于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建立务实的伙伴关系。
对外开放与深化参与国际制度的步伐相辅相成,中国经历了一个随着国内发展及需要而逐渐适应、逐步深化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它不仅引进了新的观念,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决策模式,还促进了中国对其他国际制度的参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昭示着中国全面参与国际制度时代的到来。自此,中国参与国际制度体现出全面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基本特征,已经基本认可了当今国际体系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制度。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继续驶入快车道,在国际社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期望和能力在增加。1997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强调在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中国与美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共同责任”。[14]此后,中国领导人时常提及负责任大国的定位。例如,2006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15]2010年4月29日,温家宝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国一定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期待,也符合中国的利益”。[1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负责任大国的定位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主权为中心的、独立自主大国的传统定位与负责任大国的新定位相连,而国家行为越来越受到国际制度的调节,中国自视为国际制度的积极而负责任的参与者,进一步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提供全球性和地区性公共物品。
其间,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成为一种国际压力。“中国责任论”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中国角色转变的战略话语。华裔学者黄靖认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经济和物质上的责任,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更多地出钱出力;二是开放金融市场方面的责任,要求中国政府必须放弃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三是道义上的责任,要求中国逐步按照西方的价值理念和博弈规则来出牌。[17]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又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这两点又决定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时需要格外谨慎。正在崛起的大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时,很容易被其他大国作负面的解读,“责任论”与“威胁论”往往相伴而生。社会主义大国的身份更容易遭到西方大国的敌视。与此同时,国内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定位也有着不少的误读,提出了认知上的阴谋论、能力上的不足论、国内问题中心论等。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对国际社会自有担当。主动承担适度的国际责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成长中大国而言具有积极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有条件、有责任对人类做更多更大的贡献,不仅仅因为全球治理时代要求所有大国共克时艰、应对各种全球性危机,更是因为负责任态度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中国坚持追求“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定位,其理念建构具体体现在新安全观、互利共赢、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上;在实践上,中国加强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参与,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上强调分享、共荣、双赢,避免零和,积极提供全球和地区性公共物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增加对国际组织的物质投入,从受援国转变为积极的对外援助国,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维护。与大国责任意识相联系的是,是中国积极参与意识的进一步展现。可以说,在中国,国家理性已经生根,而开放主义和参与意识不可阻遏。
面向未来,中国将冷静判断自己的国际地位,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理性扩大国际责任,推进与各国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中把握好能力与责任的平衡,并积极要求增加相对应的国际权利。在与其他国家共同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中国还要继续强调以确认国内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促进国家的平衡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