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工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自然语言词汇的形成

讨论一个原始人群体是如何从没有语言到形成自己的语言的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自然语言在人类群落中的自发形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然语言最原始的形态,这有助于我们把握自然语言最本质的内容。

让我们想象一个以狩猎为生的部落,没有自己的语言。在人和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需要传递某种信息。比如一个人看到一条蛇,他会想要告知其他人,因为没有语言,他会用最容易让对方联想的声音或手势信息去告知,比如声音上会用“si, si”去指向蛇,这也许是snake(蛇)为什么保留了si开头的发音的原因。无论对方有没有精确听懂,因为表情,对方会知道是需要关注的事情,当他过去看到那条蛇的时候,他会知道表达者用“si, si”指代了蛇。所以早期语言都包含大量象形或象音的词汇符号,在之后的缓慢演化中这些特征才慢慢被覆盖消失。

接下来两个因素导致这个概念到读音的映射约定会在群体中传播开来。其一,如果个体知道对方会用什么声音符号对应一个概念,会倾向用这个符号向对方表达这个概念,因为这样对方肯定能听懂;其二,个体无论自己尝试用声音符号指向一个概念,还是看到他人用了这个声音符号,在和第三者指代这个概念的时候会倾向用之前用过或听到的读音符号。这两个因素就会导致一个概念到读音的映射约定能够在群落中传播开来。

当需要表达的概念类多到一定数量,用单音去指代概念就不够用了,从而出现了音组。中文的拼音和英语都是音组,比如从“sisi”到“蛇”到“snake”音组能够表达的概念一下就变得很多了。此外,演化出了词组去指代具有某类共同元素的概念“波斯猫w”“野猫w”“家猫w”。和前面一样,随机的表达尝试能够慢慢传播开来,成为群体的标准约定。当一个群体出现了不同领域的权威群体,就会出现各个领域的命名活动。其他个体会在教授沟通中了解那些被命名的对象。


Evidence:


家庭是人类生成语言的机制显现的一个地方。养育过小孩的家庭很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熟悉一门语言前会用自己的读音去指向一个概念(这个读音可能是来自于家长教授过程中听偏差的读音),比如小香槟一开始说蘑菇叫“梅菇”,叫狐狸为“符利”。为了让孩子听懂,家长会模仿孩子不正确的表达。结果久而久之,一家人就会自然接受了这种新的指代方式——能听懂,并习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