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阅读方法导引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计划是决定阅读效果的关键。科普阅读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和可遵循的循序渐进的阅读流程。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阅读科普作品的基本方法步骤,希望能助力你找到科普类名著阅读的正确方式。

阅读方法一:研读目录,关注章节间的联系,了解作品结构内容

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作品的结构必然会与科学发展的渐进性和科学知识的体系性保持一致。因此,阅读科普作品,我们首先可以借助目录,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化的认识,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同时,阅读目录,建立章节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其实也是对科普作品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整体化的认识过程。

阅读方法二:立足问题探究跳读略读,梳理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是科普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干货”,阅读科普作品的首要任务便是了解掌握书中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科学的起点是问题,因此,阅读时要有问题意识,应立足问题、带着疑问去读书。阅读过程中可通过跳读略读等方式,筛选主要信息,不断突破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建构科学知识的体系。

初读时我们力求把握整体,不求面面俱到。同学们可以根据主问题,选择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对暂与问题关联性不那么强的细节可以选择略读或者跳读,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勾画出科学知识的“骨架”。在本书“阅读任务”和各章节的“导读”“归纳探究”部分,我们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供探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以这些问题为“拐杖”,在阅读中一步步探究科学知识的“本来面目”。在日后阅读其他科普著作时,也要强化问题意识,主动自我提问,自主探究。

阅读方法三:选择重点片段精读细读,提高科学素养

初读后,我们立足问题了解了作品的大致框架和内容。接下来进行第二遍阅读。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写得精彩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精读细读,借助圈点勾画等阅读策略,深潜文字,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品析作品的艺术风格,读出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气韵。

精读细读策略1:调动多学科知识积累,促成全科阅读

科普作品通常包括突破学科、跨越文理的知识,属于全科阅读的范畴。阅读科普作品时一定要积极调动多个学科的知识积累,通过填写知识卡片、设计知识图谱等形式梳理相关学科知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全方位地从科普作品中汲取营养。

精读细读策略2:把握图文对应关系,挖掘阅读深度

图文并茂是这部科普作品的一大特色。我们要格外关注作品中的图片、图表,结合图读文,一方面在科普阅读中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图深入理解文字所讲述的科学知识。

精读细读策略3:关联延伸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

涉及同一主题的科普著作往往有很多,我们阅读其中一本时,要注意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以此书为起点,去阅读相似的文章、著作,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对比和关联中形成对科学知识、对作品特色的理解和认识。比如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间或之后,我们可以再读读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丰富自己对于天文学和天文史的认识。

综上,我们可以借助全科阅读、图文转换、延伸阅读等策略方式达成对作品的精读细读和深入探究,在科普阅读中关联多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开卷获益。

阅读方法四:关照全貌反刍整合,感受科普作品魅力

卞毓麟先生曾这样表达他的科普创作理念:“林语堂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我想,最好的科普作品和科学人文读物,也应该令人‘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很值得我们多多尝试。”优秀的科普作品是科学和人文自然交融的整体,因此,阅读科普作品的最后一步是由局部到整体,窥作品之全貌,反刍思索,建构对作品的整体评价,感受科普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体悟科普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