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一、关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亲爱的同学们,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解开未知之谜的金钥匙。美国科学家、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认为:“科学史是唯一的可以反映人类进步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了解科学史,培育科学素养,而阅读科普著作便是我们在生活中亲近科学的重要途径。从小到大,你一定接触过很多科普作品吧?其实,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是一种熔科学与文学于一炉的特殊文学样式。阅读科普作品,我们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感受科学的奥妙与趣味,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启科普作品的阅读之旅吧!

今天我们阅读的关键词是“星星”。从古至今,灿烂的星河勾起了人们太多美丽的遐想和记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仙李白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拉近了星辰与我们的距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词人秦观的笔下,牛郎织女踽踽宵行,赶赴鹊桥来相会……提起关于“星星”的诗词、传说故事,你一定如数家珍。那么,星星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你想知道世界各国的人们是如何探索日月星辰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的吗?你是否对人类一步步发现浩瀚宇宙的过程充满好奇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将为你提供你想要的答案。作者卞毓麟,江苏泰州人。1943年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1976年开始科普创作,40多年来已著译图书30余种,主编和参编图书百余种,发表科普和科学人文类文章700余篇。《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他的第一部原创科普图书。

这是一本介绍天体距离测量的科普作品,内容丰富翔实,科学性强。《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聚焦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测量天体距离的过程,从地球的大小到地月的距离、地日的距离,再到与近星的距离,然后到与遥远恒星的距离,最后到与球状星团、河外星系的距离,都有详细的介绍。作者卞毓麟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天文学家。读这本书,你可以收获大量的天文及天文历史知识,也会惊讶地发现在中学课堂上学习过的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它们在天体测量的实践运用中变得十分鲜活有趣。

虽说这是一部科学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科普著作,但是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它艰涩难懂。其实,《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普及的天文知识已经经过“变压”,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著名天文学家、曾担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的叶叔华院士曾对科普工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如果把科学家的工作认为是380伏的电压,而普通大众只能接受220伏,那么科普工作就是要把380伏电压转换成220伏电压,让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变压”高手。书中各种科学知识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让你大开眼界;同时,一个又一个天文历史故事又让你目不暇接,不忍释卷。

因而,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是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大家可以先翻开目录部分。你有没有发现整本书的目录就像一部宏大的乐曲,“序曲”“间奏”“插曲”“尾声”,与主体部分合在一起,框架清晰、起伏有致。《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并不是板起面孔生硬地讲述科学知识,书中有着丰富的星座知识、神奇的神话传说、“好玩儿”的天文学家的奇闻轶事,如此等等都冲淡了科学知识普及过程中容易让人产生的枯燥感。信手翻开书页,生动形象的插图、翔实严谨的图表不断映入眼帘,图文并茂。连一贯给人严肃刻板印象的天文学家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真实亲切:临终前呻吟“别让我白活了一场”的第谷,墓碑上刻着“他接近了群星”的夫琅禾费,年少时体弱多病、热衷神学的开普勒……用文字不断吸引着读者去“一探究竟”,这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魔力”。“这是一个曲折动人而又绵长的故事”,“现在,我们可以跨出自己的‘家门’,开始测量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的距离了”,“这又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事情的转折点,是在1912年”……单看这些章节的结尾部分,我们即知道自己在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作品的语言也十分活泼灵动,类比、比喻、拟人,比比皆是。

诗意的想象,严谨的科学探测,讲故事的笔调,生动的语言……可以说,本书做到了用讲故事的方式,用文学的话语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我们阅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跟随着作者用文字设计的“望远镜”,遥望天外璀璨的星辰,穿越古今中外,亲历天文学家们的探索现场,共享知识的盛宴和科学的启迪。

另外,作品弘扬的人文精神也值得我们细细斟酌品味。阅读此书,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历代天文学家测量天体距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求实、积极尝试、敢于质疑、不辞辛劳的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人类美好的品质,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正是一代代天文学家们一棒棒地“接力跑”,我们才知道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他们每个人迈出的一小步,都让科学探索和人类进步走出了一大步。本书的作者也是如此热爱科学,热爱科学普及,他在57岁时,满怀热情从中科院走到出版社,“改行”做起了编辑,为科技科普出版事业奉献了巨大心力。他曾送给自己十六个字:“敞开胸怀,拥抱群星;净化心灵,寄情宇宙。”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此书时,读出科学家们和科普作家的胸怀力量、思维品质,并且将其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盈盈月色,星空满怀,茫茫宇宙,浩渺如斯。卡尔·萨根说:“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亲爱的同学们,城市霓虹的灯火灿烂远不及夜幕星河的广袤浩瀚,愿你抬头仰望星空时,能想到这部佳作,并且能真切地知道“星星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