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1],坐别于景疏楼上[2],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3]。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4],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5]。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6],孤光又满[7],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8]。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9],能道使君深意[10]。凭仗清淮[11],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12],夜永露华侵被[13]。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解读】
熙宁七年(1074)十月十五日作于海州。
东坡在孙巨源离海州三月后经行海州,登景疏楼,一抒怀念之情。“长忆”六句想象孙巨源别海州时的情景,“别来”六句想象孙巨源别海州后的心情,“而今”六句想象孙巨源在宫中月下思念自己,均从设想对方情境着笔。中间插入“今朝”六句,前三句点出作词之由,乃因有客自京中带来巨源的问候;后三句想象奇特精警,濉水经安徽入江苏流入泗水,再经淮河汇入大海。作者此时身居东海之侧,所以幻想孙巨源的相思之泪由濉水借淮水经大海流到自己身边。
此词作于月色正明的十五日,作者所怀念的对象离别于两月前的十五日,月亮与怀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又有分割不断的联系,所以词作自然以明月作为绾合全篇的主线。上片以月始,下片以月终。与友朋分别时有明月如水,人行千里时有明月相随,别后孤独无寐时有明月相共,在千里之外思念自己时有明月作证。句句不离明月,句句在写友情。无一语道及友情,无一句不能感觉友情。真可谓缠绵蕴藉,一意萦纡,不著粉泽,自有腴姿。
[1] “孙巨源”句:孙巨源于熙宁七年(1074)八月十五日罢海州(古属东海郡,今江苏连云港)知州任返朝。
[2] 景疏楼:在海州东北,北宋人叶祖洽因景仰汉代东海人疏广、疏受叔侄而建。
[3] “既而”二句:巨源离海州后先南游江苏一带,于十月间与离杭北赴密州的东坡会于润州,东坡作《润州甘露寺弹筝》诗和《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前录)。二人同游扬州等地,至楚州(今江苏淮安)分手。既而,之后。
[4] 十一月十五日:当为十月十五日,“一”为后人误加,因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苏轼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参张志烈先生《苏轼由杭赴密词杂议》(载《东坡词论丛》)。
[5] 太守:汉时郡长名。宋时改郡为府、州,长官称知府、知州,但仍习称太守。此指继知海州的陈太守(名不传)。
[6] 三度:指三度月圆。巨源八月十五日离海州,至东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词,三见月圆。
[7] 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唐贾岛《酬朱侍御望月见寄》:“相思唯有霜台月,望尽孤光见却生。”方干《君不来》:“夜月生愁望,孤光必照君。”东坡《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
[8] 伊:第三人称代词。指月。
[9] 濉(suī虽):水名,源近汴京(今河南开封),故此处用指汴京。此句说(客)从汴京来海州。
[10] 使君:指孙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旧职称之。以上三句谓客人带来巨源对自己的问候。
[11] 凭仗:凭借。元稹《苍溪县寄扬州兄弟》:“凭仗鲤鱼将远信。”
[12] 西垣:中书省的别称。清禁:皇宫的别称,因其警戒森严,幽深肃静。巨源返京后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属中书门下,在宫中办公,故有此句。
[13] 永:长。露华:露水。侵被:沾湿了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