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旅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让历史照见未来

毛泽东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六十五天,便远赴苏联访问。此行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从苏联人手里收回旅顺的主权。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按照毛泽东的要求,率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签订协议。途中,他阅读了苏联作家阿·斯捷潘诺夫的长篇小说《旅顺口》,读罢深感气愤,同随行人员说,这本书一面宣扬大国沙文主义,为沙俄侵略者歌功颂德,一面丑化侮辱旅顺口和中国人,竟然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他下定决心,中国人要针锋相对地写一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让旅顺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书。后来,他也曾在中国作家协会等不同场合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今天的人们能为旅顺明德立传,是因为旅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这便是在千锤百炼之下成就的军事要塞。在这个军事要塞里不断上演的历史大戏,清晰地演绎了旅顺的沧桑与辉煌。

旅顺虽为弹丸之地,并且偏远荒蛮,但却因与中原、东北乃至远东地区的特殊地理关系,成为一方枢纽,是中国海上国门极为重要的地标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旅顺归于王化,成为由国家直接掌控的军事要地。在漫长的历史中,旅顺发生了数十次大规模战争。纷乱的三国争霸时期,割据一方的诸侯不惜在这里摆开战场;隋、唐两朝为保卫国家安宁,接连向高句丽和日本用兵,也都选择了在旅顺登陆并囤积重兵;辽、金、元、明等朝代更替,旅顺更是烽火连连,干戈不息……在古代中国发展变迁的舞台上,旅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古代要塞文明。

从唐朝到明朝,旅顺在国家平定外敌、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元642年,唐太宗李世民为铲除高句丽边境隐患派兵出征;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时代,与日本人的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大战,都是以旅顺为大本营的跨渤海用兵。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横扫北元残敌,也是以旅顺为根据地,完美实施了“跨海登陆”。明末,努尔哈赤为开通进军中原的海上通道,曾不惜代价地争夺旅顺。清代,康熙为加强海上防务,在旅顺建立起中国北方第一支水师……

不仅如此,当日本倭寇气候渐成,对辽东沿海进行大肆侵扰之时,旅顺继续站在抗倭斗争的潮头。这是旅顺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从此亮相于国际舞台的发端,使旅顺的沧桑映衬在了广阔的国际背景之下。

然而,当时光转入慈禧、光绪年间,群星闪耀的天空暗淡了下来。先有李鸿章昏着迭出,后有袁(世凯)、蒋(介石)的出卖,退让,旅顺迎来了历史上最为暗淡的岁月。旅顺之东,日本天皇以国运相抵,派兵侵入旅顺,疯狂屠城。东北以北,沙俄势力崛起,彼得大帝睽觑已久,旅顺终被尼古拉二世收入囊中。还有美、英等国联手操纵,旅顺的命运一波三折。

十九世纪,世界进入大的变局当中,写满了掠夺与战争。中国北洋海军旅顺基地的建成,轰动全球,“世界第一军港”从此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两次鸦片战争,将战云引向旅顺,甲午战争的爆发,旅顺被推上了战场。日俄战争的随之而来,使旅顺在国家腐朽衰落、列强侵略瓜分的屈辱当中不断跌落。

几场发生在旅顺的世界级大战,对亚洲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直接改变了中、日、俄三国的命运。战争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导致了日本的衰落,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旅顺,为亚洲和世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事业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旅顺的主权终于被收回。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得以终结,先后六次失离于家国的旅顺,真正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从此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中国乃至世界,没有哪个地方像旅顺这样,长久被战云所笼罩,苦难和屈辱成为其标签。但是,也没有哪个地方能拥有旅顺这样的意志与信仰,一代又一代旅顺人所经历的战斗历程,为国家和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历史的折射下,发出了倔强的光芒。

要塞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旅顺是国家海防的选择。集中在她身上的文化和使命,如同一条或明或暗的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往事如烟已渐行渐远,但面对历史的回声,那些铁与血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家国咏叹,人们总要追问。而探寻中国近代历史深处的隐秘细节,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到其背后的春秋大义和发展必须记住的经验教训。

它们远比故事本身更加厚重,更加博大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