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 须德海工程
科尼利厄斯·莱利(Cornelius Lely,1854—1929)
马仕朗防风暴大坝北半侧部分,位于荷兰鹿特丹与胡克附近的风暴潮屏障。
胡佛水坝(1936年),威尼斯防洪系统(2016年)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荷兰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国家。它有着极高的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1 200人),是美国的15倍。因为这样高的人口密度,再结合其地理位置,这个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通过填海向大海要土地。几乎整个国家四分之一的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有一些甚至低于海平面23英尺(7米)。大约一半的国家领土勉强与海平面持平。其实,荷兰(Netherlands)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低地”。
一般情况下,海水只会在堤坝的外侧。但是当风暴发生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低于或平齐于海平面,风暴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所以荷兰在抵御风暴、保护家园方面投入了重金。须德海工程是由十几个不同的工程组成的:水坝、排水沟、水闸,等等。整个项目是基于土木工程师科尼利厄斯·莱利1891年设计的原始规划,1920年才开始施工,一直到1986年才正式完成。
这些工程中,迄今为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横跨莱茵河口的一个巨大的、可移动的风暴潮屏障,因为它是通向大海的出口处。大多数时候,屏障的两部分都坐落在河流两侧的陆地平台上。河流宽达1 180英尺(360米)。当预报有风暴潮要来的时候,平台会被洪水淹掉。两个屏障就会移动到河中,在中间交汇。然后它们潜入水中,封堵住河流的出海口,以阻挡来自海上的风暴潮。
屏障封闭了河流之后,河水不会从其身后倒流吗?这种情况会发生的。所以水闸是部分漂浮在水面上的,使得多余的水能够从下面流走。
如果你考虑一下这些屏障的规模,你会意识到,这是地球上最大的移动物体之一。它们可以水平和垂直移动,这就意味着它们有着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球状关节。
风暴潮对于荷兰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工程师通过移动式的屏障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