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891年 卡耐基音乐厅

丹克马·阿德勒(Dankmar Adler,1844—1900)威廉·伯内特·泰悉尔(William Burnett Tuthill,1855—1929)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厦”音乐厅,使用了与纽约市卡耐基音乐厅相同的一些声学原理。

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38年),录音机(1935年),可伸缩体育场屋顶(1963年),体育场巨幕(1980年)

纽约市的卡耐基音乐厅建成于1891年,它可容纳2 800名观众,但是乐队演出的时候不需要扩音设备。其建筑师威廉·伯内特·泰悉尔是一名大提琴家,并为欧洲音乐厅研究声学问题。在建造该音乐厅时,他也征求了声学专家丹克马·阿德勒的意见。

考虑一下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你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他们面临的一些问题了。首先,想象一个人在巨大的、开阔的野外作演讲。声音从演讲者的口中发出来之后,进入了非常大的空间中,可利用的能量迅速消散,没有任何回音。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例如壁球场。所有的墙面都是平坦、光滑和坚实的。从演讲者口中发出的声音一直存在于一个有限的空间中,所以你肯定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回音可能会造成人们听起来非常含混。

设计卡耐基音乐厅的时候,声学工程师将这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听众可以得益于声音的“深度”。当声音从演讲者的口中传出或乐器演奏而出,通过多条路径到达听众的耳朵,第一条路径是直线的,其他的路径,例如从天花板和侧墙反射而来的声音的到达,创造了这里所谓的“深度”。更多的回音被听众自己、沉重的帘幕,或是房间后面的用于吸声的吸音板给抵消了。这要求房间的一端到乐队的一端变成一个狭长的房间,而不是一个宽阔的房间或者说从舞台开始变宽的房间。在宽阔的房间中,声音能量的耗散和在野外的效果是一样的,坐在后面的人们就听不到了。

为了让演出或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好,工程师继续对此进行了改进,从大型体育场的巨幕到可伸缩的屋顶等都是生活中可见的工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