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3.6亿年/两栖动物
这种红眼树蛙栖息于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受到惊吓时,它们突起的红眼睛会突然睁开,并亮出身上鲜艳的色彩—这种防御机制被称为“威吓变色”,可以吓住捕食的鸟或蛇,使树蛙有机会逃走。
鱼类(约公元前5.3亿年),昆虫(约公元前4亿年),植物对食草动物的防御(约公元前4亿年),气体交换(1789),甲状腺和变态(1912),食物网(1927)
大约3.6亿年前,肉鳍鱼的鳍进化成了有指趾的臂和足。这些早期的四足动物有能力离开水源,而这一点显示出了躲避水生竞争和捕食的优势,并使它们得以在水源边缘繁茂的植物群中追捕猎物。这些四足动物进化成了两栖动物(意指“过着双重生活”),其中许多成员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都可在水中及陆地上栖息。
两栖动物有5 000~6 000种,它们被分为三个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各自的特征:有尾目和蝾螈有长长的尾巴和两对肢;无足目没有腿,几近失明,是在热带栖息地中发现的类蠕虫生物;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大约90%都被归为第三个群体—蛙类和蟾蜍,即无尾目,它们在幼年时栖息于水中,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雌性将卵产在水中,由雄性的精子进行外部受精。蛙类的幼体是蝌蚪,它们拥有可以从水中摄取氧气的鳃、一条长尾,以及一个侧线系统—这个感觉系统能检测到水流和水压的变化。在变态之后,蝌蚪发育出肌肉强壮的后肢、一个大脑袋和双眼,还有一对外鼓膜以及适应于食肉的消化系统。相应地,它失去了尾部、侧线系统和鳃。呼吸时的气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通过皮肤进行的,这是所有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许多两栖动物都要历经变态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两栖动物都如此。
生物多样化的先导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栖动物和蛙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都急剧下降,这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导致了某些种类的灭绝,并且代表着全球生物多样性遭到了重大威胁。两栖动物不仅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而且它们也是活跃的昆虫捕手,这减少了许多以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传播几率。而两栖动物又是其他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其数量下降的原因尚未确定,但这些原因很可能包括栖息地的毁坏或改变、污染以及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