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隐于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相声鼻祖——穷不怕朱绍文

相声公认的祖师爷,是咸丰、同治年间在天桥撂地的穷不怕朱绍文。

明清时期,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曾有座石桥。皇帝每年要到天坛、先农坛祭祀,这座桥是必经之路,因此老北京人把这座桥称作天桥。后来这一带逐渐形成具有独特“京味儿”的天桥市场,而“天桥”也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清朝末年,天桥逐渐成为三教九流的聚合之地,五行八作样样俱全。20世纪30年代,天桥发展到鼎盛,各类戏剧、曲艺、戏法、杂技的戏棚及场地遍布市场,各种食品与商业摊棚鳞次栉比,游人摩肩接踵,热闹异常。

如果说,前门是老北京的商业中心,那天桥就是老北京的娱乐中心。

天桥作为地名究竟在哪里,有多大呢?曾在天桥说书多年的评书名家连阔如认为,天桥市场东至金鱼池(不包括),西至城南游艺园(不包括),南至先农坛、天坛西门,北至东西沟沿(现三里河公园一代),这些地方都叫天桥市场。

当年,天桥的商品和饮食都是面对普通老百姓的,档次比前门等地的要低,唯有天桥的“玩意儿”,是正儿八经的绝活儿,对戏剧、曲艺、杂技等艺术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也锻炼、培养出一批批身怀绝技的艺人。

晚清、民国时期,天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当数八大怪。第一代八大怪出现于清末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般是指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八位艺人。辛亥革命之后,天桥出现了第二代八大怪,分别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儿、老云里飞、花狗熊、王小辫、傻王、耍金钟的、曹麻子、程傻子。到了20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第三代八大怪,分别是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要说天桥的绝活儿,首先要说说穷不怕朱绍文。

朱绍文幼年时曾学过京剧丑角,在清朝道光末年改学十不闲莲花落的“前脸儿”。到了咸丰年间,十不闲莲花落日渐衰落,朱绍文被逼无奈改行到天桥撂地,说单口相声,同时也唱太平小调。

朱绍文在天桥上演出的时候,打击节拍所用的竹板上镌刻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而他“穷不怕”的艺名也是由此而来。他的另一副竹板上刻着四句五言诗:“日吃千家饭,夜宿古庙堂,不做犯法事,那怕见君王。”

朱绍文家大门上还贴着一副对联,其中隐含着他姓名和艺名,上联是“无时不怕穷经皓首”,下联是“励精矢志朱紫着身”,横批是“舌治心耕”。

他经常背着一小袋白沙,带着两块小竹板,胳肢窝下夹着一个小笤帚,来到天桥上,挑一处人多的地方,开始撂地。先用白沙画一个大圆圈,然后单膝点地,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白沙撒字,左手则用小竹板拍打着节奏,边撒字边唱词。

他撒的字有单个的,也有三五个连在一起的,还有对联、他撒的字有单个的,也有三五个连在一起的,还有对联、诗词等。有时也会撒一些一丈二长的“福”“寿”“虎”等双钩大字。

有时候他还会在大字的下面再撒一些小字,有“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宇宙洪荒”等。他最经常撒的一副对联是:“书童研墨,墨抹书童一脉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他撒完字以后,或是拆写笔画,或是解释音义,又或是引用古人的故事,又或是借用当时的时事,总之,结果必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硬包袱。

艺人们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有的时候他还会边撒字,边唱词,边讲解。

朱绍文是相声的奠基人之一,由他创作的《字相》讽刺了当时贪官污吏的现象,是老北京早期相声的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编演的单口相声还有《看告示》《字义》《得胜图》《江南围》,对口相声有《大保镖》《黄鹤楼》《四字联音》《斗法》,太平歌词有《睡梦长》《十八黑》《天上下雨》等。

朱绍文的艺术生涯历经了咸丰、同治、光绪三个朝代。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各行各业在颐和园宫门外集合,开设临时摊子以供观赏,朱绍文去了,并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一。之后朱绍文就声名鹊起,也没那么穷了。

如今说相声的几乎都是穷不怕的后辈,比如 相声大师侯宝林属于其第六代传人

恭亲王听说了朱绍文的事情,约他去王府花园撒一双钩“学”字,结构、丰神都谓上等,恭亲王十分开心,当即便拨了一份钱粮给他(每个月给三两银子,每个季度各给三石零三斗粮食)。

过了一段时间,罗王府的罗王听闻朱绍文十分有才,便聘请他每天进罗王府献艺。

有一天,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罗王将朱绍文叫到上房,说道:“都说你是抬头一个主意,低头一个见解。今儿个我想见识见识,若你能将我诓到门外,我便立刻赏你一锭银子。”

朱绍文想了想,面带难色地回道:“这个实在是太难了,您若是走出屋,我倒是有办法把您说进来。”

罗王立刻应道:“外边天儿太冷,工夫大了可不行啊!”

朱绍文立刻笑着回道:“您放心,用不了一袋烟的工夫。”

朱绍文说罢,便见罗王穿戴整齐地迈着大步走出了房门。只是罗王前脚才迈出房门,朱绍文后脚便行礼谢恩:“谢谢您的赏赐!”

罗王疑惑不解地问道:“谢什么赏?”朱绍文笑着指了指门,说道:“这不,您都已经站在门外了吗?”

罗王又赏了一份钱粮给他。

晚年时朱绍文定居在毡子房。朱绍文的第一个弟子叫作“贫有本”,没有传人。后来又收了“富有根”(桂祯)、徐有禄(徐有福)、范有缘(又名范长利、范一斋),这几位徒弟都是代代相传,而且支脉兴旺,让相声这种民间说唱曲艺传往大江南北,带给了人们无数的欢乐。

相声鼻祖

相声,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京津地区流行起来的,其融合了口技、莲花落、戏法、评书等艺术,运用“包袱”,组织笑料,逗人开心。相声表演方式可以分为单口、对口、群口。比较认可的相声开山鼻祖是朱绍文,但张三禄也对相声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张三禄是天桥艺人“管儿张”的先辈,据艺人们说他曾是北京东、西、北城艺人的头目。他原是八角鼓艺人,也精通口技、戏法等技法。八角鼓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分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部,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丑角登场以逗乐为主。张三禄是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可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颇受人们欢迎。朱绍文曾从张三禄那里学过艺,虽然未曾正式拜过师,但也称呼其为“老师”。

天桥上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