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起点:设计赢在起点
一、培养成最初的热爱
我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做设计的,只记得后来慢慢地没有那么反感做设计了。
我从艺考之后就一直想做建筑设计,但后来稀里糊涂地学了工业设计,并且坚持了这么多年。如今回过头看,这些年最初的这种“不讨厌”恰恰是我坚持的动力。很遗憾,我没有在第一次接触设计时就爱上它,否则我可能做得更好。
“如果可以让我更早地遇到那个让我痴狂地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职业,我愿意生命停在40岁。”这是我曾经的一位艺术家老师对我说的话,那时他30出头(见图1-8)。以前我不太懂,觉得老师有点夸张了,有什么可以和生命相提并论?现在慢慢理解了,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是件不可多得的幸事。
图1-8 艺术家老师工作图
不要小看热爱的力量,回忆一下你凌晨追剧和通宵打游戏的经历;不要怀疑热爱的力量,想想你当年是怎么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看小说的。我们都曾有过那种感觉,尤其在年轻的时候,世界是全新的,未来是遥远的,关注点是多元的。我们很难沉浸在那些“正事”里。但要适当地去培养这种“热爱”,尤其是设计,是需要坚持的,因为作为一种固有能力,设计力不是画出图和方案就可以了,那仅仅是表达,在表达之外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东西。设计力的养成需要跨学科、跨专业、多角度地学习和积累。我们要做好数十年甚至终身学习的准备,由表及里,经历岁月沉淀的设计师的作品会散发出岁月的光芒。
这些恰恰需要最初的热爱来支撑我们走下去,也许世间的很多职业都是这样,需要热爱和坚持才能走下去,三心二意的话早晚会转行。当然,这一切都要符合你的人生理想。所以无论做什么职业都要勇敢地去做,不要纠结,不要后悔。
二、可以不够努力,但要不停思考
有时我在想(见图1-9),如果我们一直以特别努力的姿态冲向目标,那么我们的人生上限将多么不可想象。这么做的人可能都成功了,但成功的人毕竟只有少数,出身、资源、个人天赋、机遇把握等,注定了更多的人将会相对平凡地度过一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努力和勤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图1-9 思考图
努力并不是每天必须画几张草图,或者出几个方案;努力也不是每天必须掌握多少知识,涉猎多少网站;努力更不是每天都晚睡早起。我想说的努力,是思维上的努力,这往往容易被很多人忽视。
有些人看起来每天都在奋斗,趴在桌前或电脑前,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奋笔疾书或敲打键盘,一副非常努力的样子,有时自己也会沉醉于这个努力的自己,然而意识的放空让你效率低下,只是在机械地重复会的东西。其实努力不应该发生在别人的眼睛里,应该发生在自己的大脑里。
尤其对于设计这个职业,思维的连贯性和跳跃性非常重要。连贯性是指当你在思考一个问题或一个方案时,需要一定的专注和连续的深度思考。如果随便一想就能出来,那其他设计师也可以,或者这么多年早已有很多设计师对同样的问题做了更多的思考,那你的方案如何能脱颖而出呢?所以深度的思考非常有必要,是一个好设计的前提。跳跃性是指设计师应该时刻保持跳跃性的思维。例如,你在走路时,忽然看到一个小鸟在路灯上,是不是可以设计一款小鸟形状的路灯,这个路灯是否应该有其他功能(如是否可以解决路灯下的人总会被鸟屎砸到的问题)。看似随意一瞥,可能有非常棒的想法诞生,所以不要小看设计师的跳跃性思维。
某次我在和一个设计师朋友吃饭时,他忽然盯着店员新拿上来的旋转盘子看,然后疯了一样地大叫“有了,有了”。原来是他当时正在进行一个项目,卡在了运动形式上,而这个盘子瞬间给了他灵感。与其说是盘子触动了他,不如说是他的大脑时刻准备着去接受类似的信息。无论何时何地,保持跳跃性的思维,好的创意就不会离你太远。
三、“杂食动物”
产品设计无疑是一个跨行业、跨物种的新型职业。虽然其诞生已有百年的历史,但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一个职业可以高枕无忧,产品设计更是首当其冲,需要设计师一定要具备“杂食”的素养。
所谓“杂食”,不仅是看得多,而且要了解得多、消化得多。我们日常中接触的产品五花八门,从材料的角度有塑料的、木头的、铁的、布的等;从产品类别的角度有日用品的、家电的、穿戴用品的、礼品的等;从加工工艺的角度有削切的、注塑的、钣金的、热熔的等,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工艺。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要用不同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背后又有很多的限制与要求。另外,设计师还应涉猎结构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空气学等知识。
产品设计师是一个看似偏艺术,实则偏理工的职业,他们要具备多种知识储备,是全方面人才。有的设计师发现自己口才好,继而做了商务工作;也有的设计师因为逻辑感强、善于思考、善于规划,转投品牌工作。
如果说有一种人什么都会的话,那可能就是产品设计师了。但为什么什么都会的产品设计师竞争力低,转行的也越来越多呢?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基础素养和能力不足,学校阶段无法培养出更全面的产品设计师,上面提到的每一部分能力都可以结合,在至少拥有2种能力之后进行深入,那样基本上就是不错的设计师了。所以看似设计师学的是设计,其实设计师学的是设计之外的知识。
四、从网瘾少年到游戏思考者
我从不因当年那些碌碌无为的时光而悲伤,也不因那些带来快乐的时光而窃喜。
很多年前,我认为如果有一天我不能成功,那么一定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努力。很多年后的现在,我还基本保持每天玩一小时游戏的“不良爱好”,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我逐渐由网瘾少年蜕变为“游戏思考者”,见图1-10。
图1-10 “游戏思考者”示意图
人的兴趣分很多种,有思考读书、健身运动等,这些兴趣在短期内是痛苦的,其快乐是未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幸福感;也有玩游戏、娱乐、闲聊等,其快乐是短暂的、强烈的,是当下让大脑兴奋的一种刺激。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是沉迷于当下的一时快乐,还是痛定思痛投入更高层次的幸福追求中去。我最终选择了较为适中的一个区间,在保持当下的兴奋感和刺激感的同时,又能养成读书、健身的习惯。事实上这也仅仅是一种说辞,没有人敢承认这其中没有影响。
如果你能把一生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健身,那听起来确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可能你不会快乐。所以快乐也很重要,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得到、有失去。这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要匹配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生活经历。我个人是比较随意的,坦白说我不是一个自律性和进取心特别强的人。我是个会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所以这么多年,通过不断地自我宽慰,过得还算快乐。当然,如果你能够乐于去做那些高级的爱好,并沉醉其中,那我想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记得,在大学时打游戏,会追求装备等级、团队配合,会因为队友的失误而愤愤不平,也会因为等级的提升而开心不已。毕业后,玩游戏更多的是怀念和放松,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刺激感已经无法满足我的欲望,只是在繁忙工作中的一种释放和休息。后来我看了《游戏改变设计》这类书,开始思考游戏的本质及让我着迷的原因,思考游戏里奖惩机制的设计、玩家动线、游戏的色彩画面及声音的配合,知道了游戏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记得有一次在和一个客户提案时,项目停滞在一个产品如何打开的环节,我忽然想起之前玩过的一款游戏中一个关卡的一个装置是如何打开的,然后结合目前项目的情况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顺便把草图也勾勒了出来,大家都觉得不错。于是问我怎么想到的?我嘿嘿一笑说是从游戏里学的。另外,游戏之所以让人沉迷,一定有它深层次的逻辑和道理,我们需要在玩中学、玩中思,这样才不算浪费青春。
因此,关于是否要玩游戏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请不要纠结;如果你现在还在痛苦,请不要痛苦。玩游戏也有可能让你找到新的灵感,当然不能过度,要控制好时间,毕竟久坐不利于健康,愿你快乐游戏、快乐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