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维:超越对手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走出精益生产方式的认识误区

大家对丰田精益生产方式耳熟能详,但是对它还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阻碍着我们前进。

误区一:TPS仅仅是一套系统或方法。

在我的“卓越制造管理”课程中,讲到A企业500吨注塑机“9分钟换模”的实战案例(基本上是“走钢丝”的水平),让学员们羡慕不已。有学员提出,让我帮助他把公司近百台注塑机改造成“9分钟换模”(每年可以节省数百万元)水平,顾问费好谈。可见,这位学员认为“9分钟换模”是一套可以简单复制的方法。而事实是,A企业从3个小时换模时间改善到现在的9分钟,整整花了近10年的时间,累积了900余项改善,而且通过这个改善过程,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大地提高了。只有环境、设备、材料、方法和员工等同时具备所要求的条件,成果才能够得到维持。

可见,认为TPS仅仅是一套成熟的系统或方法是不对的。正确的认识是,TPS是在全员改善文化的支撑下,管理系统不断走向精益的过程。丰田有形的系统和方法固然值得学习,而无形的软实力更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误区二:丰田可以做零库存,我们不具备做零库存的条件。

我在与客户或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人认为,在现在的供应链条件下,不可能做到零库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耐心地做出说明,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认识。

人们经常说丰田的“零库存”,以至于TPS里的零库存理念或追求变成了高不可攀的“现实”。事实并非如此,在丰田的仓库里及生产线上,库存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丰田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更少库存(无限接近于零)的追求。可见,零库存并不是现实,而是一种不断走向精益的思想,以及对零库存持续追求的态度和行动。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惧怕或抵触零库存,而且任何时候都可以尝试追求零库存。

与零库存类似的思想和追求,还有零缺陷、零浪费、零切换、零停滞、零故障、零灾害。这七个“零”是目标,而不是现实,所昭示的就是一切追求完美的精益管理理念。

误区三:“自働化”就是自动化。

我不止一次被问道:“丰田或理光都强调自动化,他们的生产线自动化的比例到底有多高?”从问题中可以看到人们的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把“自働化”当成自动化。

事实是,“自働化”是丰田生产方式里重要的原则之一。所谓“自働化”,就是让设备或系统拥有人的“智能”,当被加工零件或产品出现不良时,设备或系统能即时判断并自动停止。通过“自働化”改善的设备或系统,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不生产不良品(实现零缺陷);二是可以节省监控设备运行的看护人(实现省人化)。所以,“自働化”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不是一回事儿。

误区四:TPS就是看板管理。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看板管理是实现后工序拉动式(Pull)生产,并最终实现JIT(Just In Time,即准时制生产方式)的一个工具。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一般采用前工序推动(Push)的方法安排生产,即前工序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生产,之后将做好的产品传递到后工序。这样做的坏处是,当后工序产能不匹配或出现问题时,会造成产品停滞、堆积和生产周期变长等。在TPS里,要求采用后工序拉动的方法安排生产。具体地说,就是后工序使用“看板”通知前工序“什么时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前工序根据后工序的需求和节拍安排生产,保障供给。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认识或管理误区阻碍我们走向精益。比如有人认为,员工没有责任心,做不了零缺陷;供应商管理水平太低,做不了零库存;所处行业特殊,做不了精益生产;等等。其中,“条件论者”为多数。在我看来,这些论调都属于拒绝走向精益的借口。殊不知,丰田是在刚刚决定生产汽车的1926年就提出了“自働化”和“JIT”的管理原则,并持续追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