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0034]武王克商
时年九十三岁的老西伯昌也急了:“哪里有字?”
“过来近看!这鱼脸上写的啥?”
他揉了揉自己的老花睛,努力凑近、睁大仔细一看,这才依稀辨认出几个小字:“纣可伐。”
于是他老脸通红,急得直跺着脚说道:“哎呀!这么小的字,谁注意到啊!”
“哎!真是的。”二人相互埋怨,由是生隙。
西伯昌乃自认为出师不吉,周师经此大骇,亦斗志全无。当是之时,各地诸侯应召来会于盟津者,太史公说其数有八百之多!
诸侯之师劳于远征,皆力谏说:“纣可伐矣!”
西伯昌道:“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乃罢诸侯之师,自率周师败兴而归。
居二年,商都城中的密探来报说:“商纣王派大司马飞廉率大军远征朝鲜。”
听到消息,见有机可趁,姜尚又派密探带着金玉重宝,立即回赴朝歌,再以阴谋奇计,四处散布谣言:“帝纣昏老,将丧殷邦,与其待弊,不如另立!”
高度紧张、年老昏衰的商纣王,终于中计了,他听信了谣言,自残宗亲,囚箕子,杀比干,又命微子出京,北上监军。
身处血色恐怖之中,在左史和吕尚的不断拉拢之下,商纣王的太师疵、少师彊终于下定决心投奔于周,于是抱其乐器而饹周,临走之时,他俩还不忘散布“纣将亡殷”之论。
二师一到镐京,西伯发立刻遣使遍告诸侯:“殷都空虚,机不可失!纣有重罪,是可伐也!”
商纣王五十二年,周复伐殷。西伯发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东征。
当年秋,周师次于鲜原,等待诸侯之师。结果一直等到冬十二月,这回只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几个老实巴交的、西南诸夷、部落族长和方国诸侯,匆匆率师赶到。
此情此景,周师士气大落,吕尚道:“当此商都空虚之际,若不再伐,下次更无诸侯来助矣!”西伯发发无奈,硬着头皮率军前往。商纣王闻周师趁机偷袭,龙颜大怒,然大军既已北伐,乃命修筑陵墓的数万徒役前来,陈师于牧野。
见殷师众,周师及诸蛮皆惧。只见白发红颜,年九十有四的姬发,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亲巡战阵,激励士气:“远矣西土之人!”西伯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他首先罗列罪状:“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暴虐于百姓,奸轨于商国。”
接着强调战争的正义性,不会遭天遗。特别强调此仗极易,大家别怕!只见他喝了几口濮夷人进贡来的古树茶,润了嗓子,接着说道:“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冲锋一次,不过六步七步,夫子勉哉!冲锋不过四五阵,顶多六七回,就取得胜利!勉哉夫子!”
末了,他不忘严明军纪,凡不听号令者斩无赦!只见他又喝了口古树茶,咳了下喉咙,声色严厉地说道:“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饹,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
誓师完毕,立即开战!
姬发先命师尚父与一名百夫长致师,以检验花了重金宝玉、用了几年功夫、收卖朝歌城中将官卿士的成效。只见时年九十有二的吕尚,白发银胡,领命登车。
他挂起白虎旗,前驱直奔敌阵,一路上他挥剑指天,左挥右舞,口中不停的念念有词。突然他命车上的人不停大喊:“吕尚前来,还不随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纣师之中,那些早被收买的将官甲士,本就担心临时拼凑乌合之众,抵挡不了周人的虎狼之师,又看到吕尚前来收降,于是纷纷倒戈,有的甚至闪开战阵,留出通道直达纣王车阵!
姬发见了大喜过望,立即命虎贲车骑直接冲阵,商师徒役虽多,然既无甲胄防卫,又未经战训,有的甚至都没上过战场,哪里是周人虎贲甲士的对手?他们一触即溃,一战便逃,周师长驱直入!
纣王见状,连忙逃回京师,结果又有内应打开城门,迎侯周师入城。纣王见大势已去,于是杀了爱女,登于鹿台之上,腰缠着那条镶有五块天智玉的玉带,自燔于火而死!
西伯发赶到二女之所,纣王妻妾亦自缢而亡。听说随商纣王焚烧于烈火中的宝玉,有四千之多。西伯发立即派出一千人赶去抢宝。
经过五日五夜的不停翻找,废墟当中,四千庶玉均已销毁,唯有五块天智玉不销,姬发视若珍宝。又经过盘存清点,从商王府库中,俘获商之旧玉数有百万。
西伯发既灭商,乃以吕尚为首功,封吕尚于齐,且命他不必返京,直接赴国就封。车骑未下,姬发又大封三代遗老为诸侯,以收人心。
在商都朝歌吃喝玩乐几天之后,他们装满宝器,运了九鼎,押着商俘,浩浩荡荡,班师回周。乃自立为王,尊其父西伯昌为周文王。
据史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见识广博;他材力过人,力可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辩是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自以为天下众人,皆出自己之下。
当是之时,嬴姓费、廉等氏诸侯之材,如费仲,飞廉,恶来等武力出众者,皆受纣王赏识重用。及其败亡,周人宣之以沉迷女色、残害忠良的亡国昏君。
以致于在论语当中,子贡曾惋惜道:“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据史书记载,沉迷女色的商纣王,在位五十二年,也没有几个儿子。
而同样在位五十多年,“积善累德”的周文王,记录在册的儿子,就有十六个之多:“管、蔡、郕、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