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章下]郑父之丘
“好!好!好!到咱的新家喽!”
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宰孔叔这时才说道:“君上请得王命,从京师来东巡。我问及要临巡何地,君上特别交待,一定要亲自到訾城看一看,走一走呀!”众将听了,都连声说道:“好好好!”
船缓缓驶入码头,靠岸停罢,大家依次下船,望岸上登去。
訾城,位于洛河与罗水交汇处,被罗水分隔成东西大小两个城区。西訾城位于洛水南岸,罗水西侧,自古就是伊洛河的古渡口,渡口岸边,商船聚会。河岸上耸立着修整一新的西訾城,大街上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众人簇拥着郑伯,在城中巡视。郑伯边走边看,不住地点头:“堵伯,你可以啊!把訾城打造涣然一新,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司空堵伯回答道:“君上!此城得来不易,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咱们郑国东迁的桥头堡。当修缮完备,不容有失啊!”
郑伯故意问道:“噫?你为什么不把旧的城垣翻修得了,怎么又花大钱、粮费草、征人工,另建这么一道新的城郭?”
司空堵伯认真答道:“君上!当年我们才几十号人就能轻易突袭入城,就是因为城垣残缺之故,皆因郐人骄侈怠慢,不重武备。”接着,他又补充道:“自入主此城后,我们将城垣扩大,并且加高,北低洛河,东至罗水。不但利于防备,还使此城容量倍增,利于今后。”
郑伯满意的对旁边的年青小将说道:“突儿,堵伯所说甚为有理!你可要牢记在心,忘战必危啊!”
小将认真答道:“是!”
郑伯一边走,一边抚摸着新筑的城墙,不由的连声叫好:“好!好!好!”之后他赞许道:“此城在旧城郭的外面,又加筑了一道新的城郭,就是个回郭城了,这相当于咱们郑国装着家当宝贝的宝函之城啊!希望有了这个宝城之后,能给我们东迁带来好运!”
大家齐声道:“君上吉言!我等必随君上之勇,浴血奋战,以成东迁!”
郑伯道:“有汝等尽心竭力,辅佐世子掘突,助我郑邦东迁,寡人甚慰!”
众将齐声道:“君上智勇仁德,世子英明神武,我等忠贞相随!”
“好好好!”郑伯高兴的说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大家跟随着郑伯,走出东门,过了护城河,驻足转过头,看着巍峨耸立的高大城门。司空堵伯对青年小将说道:“世子殿下!当年君上带领我等甲士三十,乘鄩城所获的七辆战车,与郐军在此血战了一宿,才占得此城。”
“是啊!”原伯跟着补充道:“君上当年身先士卒,接胄被甲,挥戈持盾,就是在这罗水岸边,覆车袭水,往返冲杀。战车陷入罗水河中,来回拉了好几次,最后战车都没了,步战血拼,才成此功业。”
年轻小将深受感动,走到郑伯面前行拜手礼,严肃地说道:“君父!儿臣在此立誓,以诸伯父叔父之助,必灭虢郐,完成东迁,不负君父之烈!”
郑伯欣慰地笑了:“作为郑国的当家人!为子孙后代计,我们这一代人再苦再累,又何妨!”他不禁感叹道:“当年我等血战于此鱼罗河畔,乃获鄩、訾二城。实属不易啊!趁敌不备,发动突袭攻城,三几十人可以。但守是守不下来的,后来若不是王师相助,晋侯来援。不说此二城,我等都在郐国大军的反扑下,灰飞烟灭喽。”
“哎!君上,别说得那么惨嘛!”司空堵伯接着道:“当年訾城守卫战,我们几十号人,在王师的暗中支援下,硬是坚守了数日,等来了晋侯义和的援军。随后与郐军大战三场,将郐密两国联军彻底打残了。最后反攻追击至郐国都城之下,迫其为城下之盟,割鄩、訾二城以和,这才罢休啊。哈哈!”
“哈哈!”大家也都跟着开心地笑了起来。随着笑声,大家跟随郑伯走进了东訾城。东訾城,建在罗水东岸的一个台地上。由精通武备的郑桓公亲自规划,把千年废虚建成了一个新兴的卫城,是为东訾城。这里作为郑国军队的驻扎之所,拱卫着身后的西訾城和鄩城。东訾城虽简陋,但其地域却非常宽广,方圆百里。
台地四周,修筑了一圈一丈多高的土城垣。台地上尽是整齐划一的军帐。穿过一排排的军帐,众人刚来到城垣北侧,就听到台下传来阵阵厮杀之声。大家走到城垣门口,只见台地之下,郑国军士们排着队列,正在操练。有练习军阵的,有练习起、立,走,停,驻的。有练习射箭的,有练习挥戈刺杀的,有练习驾车的。这就是郑国军士大营的驻训场。
郑伯看着,不住地点头:“嗯!很好!”然后问道:“泄叔!”
司马泄叔应答道:“在。”
“现今咱有多少战车,多少甲士,多少徒兵?”
“禀君上!现有战车六十乘,甲士七百。战时可募徒兵一千八百人。”
郑伯:“嗯,好!好!兵不在多,在于精。甲士乃为战之本,平日多加训练,战时必能以一敌十。”
司马泄叔应声答道:“诺!”
这时,年轻小将突然问道:“当年君父克郐朝食,得此鄩訾二城,为何我在京师,从王室勋策上看到,所书的却是——晋候及王子多父伐郐,取郑父之丘?”
“哈哈!”此问一出,大家又都笑了起来。
为政原伯道:“世子殿下,这可是君上当年瞒天过海之策啊!”
“君父当年接胄被甲,擭戈盾以造勋。这功勋不应当是写得越大越好吗?”
郑伯忍不住说道:“寡人贵为王叔,官居司徒,本当以王师讨不庭。而私与晋侯伐郐,实违礼制。若克郐而返,又书以得邑,岂不以贪示后人?”
原伯接着道:“故而不书获城,只取郑父之丘,意即伐郐不在于城,在讨其不义也。”
“哦!原来如此!那郑父之丘,又是何地?”
“哈哈!世子殿下,就在你脚下呀!咱们脚下的这块台地,就是天王册书上的郑父之丘啊。”
“啊!”
河滨平原上突出的一大片高地,在常人眼中,是个种啥不长啥的不毛之地。但在统兵多年的司徒郑伯眼里,却是绝佳的屯兵驻训之所。当年初克此地,司徒郑伯便高兴地命之为郑父之丘。司徒郑伯贵为王叔,官居司徒,统兵数十载,克敌获地无数,能让他看中签章的,仅此一处,这倒是为何?
司马泄叔对着一脸疑惑的年青小将说道:“世子殿下,请扶好君上,上了城垣,你就知道君上为啥专命此丘了。”
众人随着郑伯,上了台地边上土城垣,登高远望,只见东訾城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北至洛河,南及嵩山,东依浮戏之山,西临罗水,真是一个风水宝地。訾城处此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扼守水陆交通要道,实乃兵家必争之所。
难怪始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及黄帝开史纪事以来,此地即为祝融氏所居,又历经陶唐氏、夏后氏而不绝。其后世子孙居于此中,才得以不断扩展繁衍,开枝散叶,称为祝融八姓。
而祝融芈姓,就是此地为中心,演化出了熊、罗、夔、伯等氏族,成为祝融八姓当中势力最大的族群。及成汤灭夏,在洛水之北岸另建商都西亳城,便将此地打造为商都西毫的重要港口和拱卫京师之所,命名为訾城:意即商都西毫唇齿相依的口舌之地,有言此地者,克杀无论!
至成王继立,周公东征,这个被商王占据近千年的战略要地,又被封给了平叛有功的祝融氏之后,是为郐国,得此西部要塞,祖宗故地,郐国从此高枕无忧,专心经营中州平原。
在周成王营建东都之后,訾城的战略地位又突显出来。对后来的历代周王来说,东都洛邑附近的这样一个战略高地,放在任何异姓诸侯手中,始终不如自家兄弟手里更安全。
先是懿王之时,以避难之由,东迁密国于大隗山南,号为新密,以天王之威,避难为由,硬是在郐都与鄩訾二城的之间通道上,搁上了一个拦路石,阻断了郐都与西部边城的联系。后来终于在幽王二年,宣王之弟王子多父,在经营东都洛邑二十多年之后,最后在晋文侯的相助之下,伐而居之。
在经过郑人的几年的精心经营之后,东訾城已为成周洛邑东侧的一个坚实的堡垒,西訾城更是成为了一个商业发达的渡口城市。郑国随军将士的家属,也在多此城安养生息。
洛河之上,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一来此为天下之中,是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商人们必经之地。二来因为更重要的是,郑伯郑桓公所定的重商之策。
当年克郐获此二城,郑桓公便未雨绸缪,虽有城邑,没有广袤土地收入的补给,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眼光独具的他,将訾城定位于商业城市,并抛规破俗,不惜自降身份,亲自与来此入驻的商人们举行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不但保证了商人的经营安全,还赋予商人的经营自主的权利和利益保证。宗周丰镐二京的大商贾,因此都跟着郑国东迁而来。
在重农轻商的时代,郑桓公此举不但赢了京师的商人跟随,还吸引来了各国的商人来此入住。这为郑国这两个孤城的发展,保证了稳定丰厚的税收来源。
在王叔、司徒和城主的三重荣光的加持下,凡是路过中原的商人们,都会紧赶慢赶,优先选择到訾城来进驻交易,既安全自主,还能受到保护和尊重。
众人站在郑父之丘的东訾城垣之上,俯瞰脚下的西訾城,一片繁忙详和的景象:洛河及罗水之上,往来商船络绎不绝。城中主街上,各式各样商铺旗号林立,伙计们在热情的张罗着进出的顾客。稍背街的民巷里,家眷们在打扫居室,女人们在张罗织补,小孩们在巷道里快乐的追逐玩耍。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寒冬还是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