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养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推拿手法的补泻

补虚泻实是中医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推拿手法补泻是指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给机体一定的刺激,激发机体整体与局部的调控功能,以影响神经的传导,改变人体的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1.轻重补泻 一般规律而言,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即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谓之“泻”;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可活跃兴奋脏器生理功能,可谓之“补”。

2.方向补泻 手法方向与补泻的关系,历代文献有较多的记载,推拿临床主要是遵循经络迎随补泻及推拿特定穴方向补泻的原则施术。

一般来讲,常以气血运行方向考虑,多主张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由外向里为补,由里向外为泻;逆摩为补,顺摩为泻。即逆时针方向手法操作为补,顺时针方向手法操作为泻;推上为补,推下为泻;于经络循行方向,顺经络循行方向部位的手法操作为“补”,逆经络循行方向部位的手法操作为“泻”,是谓“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3.频率补泻 手法徐缓,频率低,幅度小,则刺激量小,为“补”。适合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差的患者,有疏通气血、扶正补虚的作用;手法疾快,频率高,幅度大,为“泻”。适合于病势急迫、病情重、体质强健的患者,有开窍醒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时间补泻 手法持续操作时间的长短,也是调控手法补泻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经验是重而操作时间较短的手法为泻,轻而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法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