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孝威(谈兵燹之酷,接仗不过如入场就试耳)
孝威览之:
婺源①为朱子阙里②,夙称文献之邦③。近八九年,贼往来二十余次,无诵言④守城者。遗黎⑤皮骨仅存,皇问典籍?士风荏弱⑥,民气不竞⑦。居万山之中,无隔宵之储,惟恃籴米⑧作炊,商船一日不至即忧饥饿。而饶富之家所在多有⑨。盖徽郡山多田少,商多农少,自昔已然。频年遭贼蹂躏⑩,水贩时梗,常有手握金珠而饿死者,可悲也。
吾湘在东南最为福地,尔辈未经兵燹之酷,直不知人世间危险困苦有非言语所能尽者,故略为尔道之。
今译
婺源是朱熹的家乡,素有文献之邦的美称。但最近八九年来,贼寇入侵二十多次,却没有说要守住城池的。战后的老百姓瘦弱得只剩下皮包骨,哪里还能去追问那些儒家经典(是否保存了)?士大夫的风气柔弱不堪,民众表现出来的意志和气势不强劲。老百姓居住在万山丛中,却没有储存隔夜的粮食,全等着买米下锅做饭,商船一天不来就有挨饿的危险。然而这里富有的人家到处都是。因为徽州古郡山多田少,经商的多务农的少,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近些年多次遭到贼寇的践踏,水路上的商贩常常被阻隔,(因此)常常有手里拿着金银珠宝却活活被饿死的人,可悲啊。
我们湖南在东南地区算是一块最好的福地了,你们这辈没有经历过兵灾战祸的残酷,不能体会世界上有很多艰险困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以我在这里略微跟你们说说。
简注
①婺(wù)源:今江西婺源。
②阙里:原意是指孔子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家乡、故乡。
③文献之邦:指盛产具有历史价值的典籍和文化名人的地方。
④诵言:公正或公开地说话。
⑤遗黎:亡国之民、沦陷区的人民、劫后残留的百姓。
⑥荏(rěn)弱:柔弱。
⑦民气不竞:民众表现出来的意志和气势不强劲。不竞,不强,不强劲。
⑧籴(dí)米:买米。
⑨所在多有:指某类事情或现象到处都有,而且很多。所在,处处,到处。
⑩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实践要点
徽州婺源是朱熹故里,是诗书礼仪之乡,在兵荒马乱中却士风柔弱,民气不振,惨遭蹂躏,不忍目睹,这也是战乱中许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地区的缩影。在家书中谈及这些现象,一方面是为了扩充在家子女的见识,希望他们更加珍惜在家乡平静读书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希望子女们面对战乱频频的时世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安身立命,而不能死读书,暗含要培养刚强作风的用意,希望子女们不要成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以死报君王”的空谈家。
军士病者既多,又秋高①鹰起之时,当有数恶仗,不得不增募数营以厚其势。涤帅函牍每以此为言,且恐不久或有人入浙、入吴之议也。因饷欠太久,不欲遽行召集。今姑遣佘都司萃隆归,与彭定太(数次信来,请调若农观察,昨又为言之)各募三百七十人,为新前、新后两总哨。涤帅为我调刘兰洲之五百,又魏喻义亦可调来,合计当不下万人,可以战矣。
用兵最贵节制②精明,临阵胜负只争一刻工夫。譬如在家读书、作诗文、习字是平时治军要紧工夫,而接仗不过如入场就试耳。得失虽在一日,而本领长短却在平时。果于“节制”二字实有几分可恃,临阵复出以小心,则事无不济。惜乃公精力渐衰,说得出做不尽也。
七月十一日婺源军中(谕)
今译
军队中生病的士兵很多,又到了秋高气爽老鹰飞起的时候,眼下应该有好几场恶仗要打,因此不得不招募一些将士充实军营。涤帅(曾国藩)每次给我的公文信札中都提到这些大事,恐怕不久的将来有人提出(要我)去浙江、江苏的建议呢。但是,目前因亏欠粮饷太久,我不想急迫地扩充军队。现今,我已派遣佘萃隆都司回湘,与彭定太(他多次来信,请求调来王若农观察,在昨天的信中又提到了这件事)分别募集三百七十人,为新兵的前、后两个总哨。涤帅为我从刘兰洲处调兵五百,又将魏喻义调派给我,现今合计不少于一万人,可以作战了。
带兵打仗贵在节度法制的精细明察,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就在极短时间。比如你在家读书、学写诗文、练字等就是平时我严谨治军的关键地方,而打仗不过就像参加会试罢了。得失胜负虽然在短短一天即见分晓,而本领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平时的艰辛努力。如果平时在“节制”二字上苦下功夫,临阵出战时加上小心谨慎,那么所有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可惜你的父亲渐渐年老,精力大不如从前,虽能够想得到和说得出这些道理,却未必能一一做到。
简注
①秋高: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②节制:节度法制。亦指严整有规律。
实践要点
练兵打仗与读书应考的原理相通。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寒窗苦读的结果也在短时间的考试中见分晓,平时功夫用得深,临阵时自然得心应手。作为父亲,虽身处戎马关山,仍念念心系儿子的学业是否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