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挑战 收购与上下级沟通
Boswell Technologies是一家位于俄亥俄州阿克伦城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迈克尔·卡尔(Michael Carl)是这家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副总裁,他刚刚从中国上海回来。不久以后Boswell就会成为Boswell International了,因为Boswell刚刚收购了一家位于上海且颇为成功的软件公司。这笔收购的目的在于能够短时间内使Boswell成为一个新的亚洲领先的创新计算机软件供应商。
在迈克尔回到俄亥俄的第一天,他就打电话给Boswell总裁戴维·伦道夫(David Randolf)汇报情况。
戴维:迈克尔,把我们的管理团队安排到中国去,同时将他们现在的人员逐步淘汰掉,这需要多长时间?对于中国商务人士的拖沓和低效我早就有所耳闻了,我可不想在公司政策的执行方面浪费时间。也许用轻车熟路的优秀美国员工可以让我们在亚洲市场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迈克尔:戴维,这可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认为直接派我们的员工也许会酿成大错。中国人对我们如何在亚洲运营和管理有着非凡的领悟力。我关心的是我们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在亚洲可能并不管用。
戴维:你什么意思?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管用?我们在俄亥俄如此成功,而且我们的培训政策和薪酬体系也是百里挑一的。它们当然管用!无论是在罗马还是在俄亥俄,真金不怕火炼。
迈克尔:如果我们一定要派一些人过去,该派谁去呢?
戴维:迈克尔,国际化的运营是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派一些业绩最好的员工过去待个一两年,以确保我们有个良好的开端。而且越快越好。他们有技术,而且知道该干什么,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迈克尔:但是成本太高啊!
戴维:成本?少跟我提“钱”这件事儿好吗?机票、住宿、伙食……我们派过去一个人顶多几千美元而已,而我们开拓的新市场很快就会给我们回报的。
尽管偶尔有一些反对意见,并且也确实存在一些“反全球化”的证据,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商业全球化都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出来。
第一,很多国家在降低或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这象征着19世纪二三十年代那种国家之间争相设定贸易投资壁垒而保护本国工业和商业免于国际竞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FDI)迅猛增长,总量达到2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38%。全球82000家跨国企业,包括其800000家附属企业,将外商直接投资看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主导力量。
第三,跨国公司间签订的合作协议的数量在过去20年间增长迅猛,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标志。有关合资企业、特许经营、转包合同、特许条款、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勘探等跨越国界的公司间协议,其签订的数量在近几年也达到了最高水平。
第四,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开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地区间贸易协议的发展,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经济实力更为强大的欧盟,还有,中国在贸易和外资方面一直保持持续开放的政策,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对这些民族、国家的经济协调作用也逐渐增强。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导致了美国公司在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都更加激烈。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公司生产的产品产量超过了世界总产出的40%。到了1996年,这个比例降到了20.8%。国内市场上,美国公司与外国公司的竞争比过去更加激烈。这种趋势持续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还没有减缓的迹象。正如一位国际管理专家所说:“从步入21世纪开始,全球的竞争就是激烈的、普遍的并且是持久的。”
企业如何在这种竞争性的全球环境中生存呢?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在国内和全球市场中立足、发展,就应当充分利用全球人力资源来建立和维持其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