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心训练走向神的途径
因为它带领人到令人目眩的高度,“修的瑜伽”在印度被认为是“通往重新整合的皇家大道”。这是为那些具有实验精神的人设计的,它是一条通过身心训练通往神的路。
滑石印章上描述的是戴有三叉戟象征的处于冥想中的瑜伽行者,在他的后面刻画的是他对七级生存空间的超越。
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实验,“修的瑜伽”中的实验是完全靠自己。不需要接受什么教义,但是它的确需要设计假设加以证实或否定。“修的瑜伽”背后的假设是印度教有关自我的教旨,可以陈述如下:自我拥有四个层次。首先最明显的是我们有身体,接着是我们心灵的意识层面。这两层之下的是第三领域——个人下意识领域,这是我们个人的历史所建构出来的。我们遗忘了大多数这些经验,但是它们继续塑造着我们的生命。西方人熟知关于自我的这三个层面。印度教观点的特色是它包括第四个层次。在上述三个层次之下,甚至比隐蔽的下意识更少被有意识的心灵观察到的,就是存在本身,它是无限的、不受阻挠的、永恒的。
“我比最小的原子更小,比最伟大的更伟大。我是整体,是多样、彩色、可爱、奇异的宇宙。我是古老存在,是主。我是纯金的存在。我是神圣至美的本然状态。”
在恒河附近圣水沐浴节上冥想的瑜伽行者。
“修的瑜伽”之目的是通过引导探究者体认个人对“内在超越者”的直接经验,从而证实人类对自我四层评估的有效性。方法是有意识地进行内省,其意图是驱使自我灵魂的能量到最深的部分。有了“修的瑜伽”提供在我们之前的假设,我们就可以准备开始陈述证实假设的实验本身的八个步骤了;目标越明确,收获也越多。
一和二、前两个步骤涉及全部四种瑜伽的道德准备,因为除非个人的生活处于合理的秩序并且其人际关系是和谐的,否则是没有希望达到更深的个人认知的。步骤一涉及五大节制的实践(伤害、撒谎、偷盗、淫荡和贪婪),步骤二涉及五种习惯(整洁、满足、自控、勤勉以及对神圣的冥想)。
三、尽管“修的瑜伽”主要是锤炼心灵,但是也要适合身体的修行。更准确地说,它是经由身体来进入心灵的。除却通常的健康,对身体来说主要关注的是在专注的时候不让身体影响心灵。印度在这里最重要的发现是“莲花坐姿”(最理想的是坐在虎皮上,因为它象征着能量;下面一层是鹿皮,它象征着安静),瑜伽行者以双腿交叉的方式而坐,使每一只脚的脚底朝上并放在另一条大腿上。脊椎以自然允许的程度伸直,双手手心向上重叠放于大腿内侧,大拇指轻触。眼睛可以合上,也可以不聚焦地注视地上。
四、把身体的姿势放在一种警惕又放松的位置,瑜伽行者专注于呼吸,因为未经过修炼的呼吸会破坏心灵的平静。这里平衡呼吸或者减少呼吸是主要目的;一项典型的练习是用鹅绒轻触呼吸者的鼻孔,让旁观者看不出究竟是在吸气或者呼气。闭气也非常重要,因为此时身体处于一种假死状态,并且心灵似乎脱离了身体一般。这些是做这项任务时应该珍惜的时刻。“灯光是不会在无风的地方跳动的。”(《薄伽梵歌》)
瑜伽行者在展示七个轮穴。
五、冷静沉着、轻松自在、呼吸均匀,瑜伽行者在冥想沉思中端坐着。突然,门开了,一道月光在前方的土地上闪烁,一只蚊子发出嗡鸣,这时,他回到了世界之中。“心灵是不安的,在感官的控制下受到如此强烈的震动。我真的认为,风都没有那么狂野。”(《薄伽梵歌》)
也就是说,“修的瑜伽”的第五个步骤是去掉个人的感官接收器,或者暂时停止它们的活动,世界的喧嚣就不会打搅到瑜伽行者的专注。在没有身体残缺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是很普遍的经验。一个男人呼唤他的妻子,提醒她要去参加约会。五分钟后,他的妻子却坚持说没有听到;她可能已经听到了,因为他是在旁边的屋子里并且说得非常清楚。谁对谁错呢?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
如果听见的意思是指声波的频率足够撞击到健康的耳膜,她是听见的;如果意思是这些声波被注意到,她就是没听到。这样的情况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它们的解释只不过是专注度的问题——那位妇女当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脑。这第五个步骤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只是试图把瑜伽行者带到超过那位妇女所能达到的境地:首先,把专注从偶发的事情转移成为一种可以自由操纵的技巧;其次,通过提升技巧,达到同一屋子里的鼓声都能够注意不到的程度。
六、最后瑜伽行者与他的心灵独处,但是战争尚未打赢,心灵最凶恶的敌手是其本身。私下说,它仍旧没有一点想要静下心来或者遵从的倾向。瑜伽行者想要它沉静,像平静的湖面反射月光一样的方式来反映真实。相反,它的表面最好是波涛汹涌的。印度教把它的坐立不安比作一只发狂的猴子在笼子内腾跳一样。或者说,是一只喝醉了的、发狂的猴子,或者更有甚者——是一只患有舞蹈症的喝醉了酒的发狂的猴子,甚至这还不够。这一心灵像是刚被黄蜂蜇过、患有舞蹈症的、喝醉酒的发狂的猴子。
一套七幅水粉画,描述的是宇宙进化和退化的各种层次。
那些很认真尝试冥想的人不会觉得这个暗喻太过分。我让我的手抬起来,它遵从了我的意志。我让我的心灵沉静,它却嘲笑我的指令。患有精神病的心灵比正常的心灵更少受控制,在微不足道的挑衅的时候,幻想就能控制它们。“修的瑜伽”是为专注力服务的,这种专注力超乎寻常,寻常的心灵又比患有精神病的心灵要好。
“当所有的感觉都静止了,当心灵安定下来了,当理智不再动摇——智者说,那就是最高的境界。”(《奥义书》)
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只不过很艰难。开始通过放松心灵,让那些受到压抑的思想和情感从自由联想中释放出来。接着选择某些东西去集中注意力(一支点燃的香,一片无限光亮的想象的海洋,目标无关紧要),并且练习把心灵专注到目标,直到成功不断增加。
七、最后两步是专注的过程继续深化的阶段。在前一步骤中,心灵被带到能够朝着目标前进的地方去,但是接着意识到心灵会致力于实现它。在第七步中,认知者没有了思想。目标占据了他的整个注意力,个体的自我意识完全丧失了。
拉贾斯坦绘画,描述的是经验层次的上升与下降,中间的圆圈是标准真实的层次。
八、在第八步中,最高的境界(梵文称之为三昧),目标也消失了。作为一种策略,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是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它已经没有意义了。目标从其最本质上说是有限的,它们是由很多特性组成的,这些特性通过排除那些不属于它们的特性来使它们保持原有的特性。如果一个茶杯是方的,就不可能同时是圆的。但是“修的瑜伽”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也不排除,因为它是无限的,也是无形的——“把所有的性质分开,既不是这又不是那,没有形状,也没有名字”。(《奥义书》)认知者面对完全的存在而着了魔,彻底消融在其中。
我们已经展示了四种瑜伽形式作为选择,但是要以刚开始的一点来做结论:印度教把它们看作是彼此相容的。没有哪个人单纯是内省的、情感的、活跃的、实验的,不同的生命情境需要不同的资源参与其中,大部分人会觉得若走一条路比其他路过得要好,就该一直坚持;但是印度教鼓励人们去尝试所有四种方法,并且将它们结合起来以适应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