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慢,但健康产业发展仍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同时,政府及企业对健康产业的不断投入,也促进了健康产业良好发展。

(一)健康产业支出持续增长

从健康产业支出情况来看,全球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2017年,全球健康费用支出总额达到7.72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1/10,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支撑。有专家预计,这一趋势还将逐渐扩大,从2017年到2022年,健康费用支出将从7.724万亿美元增加到10.059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5.4%(见图1-1)。

图1-1 全球健康产业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The 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

比较不同地区的健康支出,欧美仍是健康产业的最大市场。有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欧美市场的健康费用支出增长率将逐步放缓。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印度)的健康费用支出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9.2%的速度快速增长,是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增速的2.3倍。因此,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健康市场扩容的主要推动力(见图1-2)。

图1-2 全球健康支出费用及增速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

注:亚太地区包括印度、中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日本、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韩国。

(二)世界不同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差异较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以健康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为例,美国的健康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是17.8%;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比例也超过了10%;而我国仅占4%~5%,相当于日本的1/2、美国的1/4,说明我国健康产业在产业细分和结构合理化建设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按照世界银行国家分类方法衡量国家人均医疗健康支出,高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比例最高,中低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比例最低。可以看到,该分类方法显示了健康产业支出与收入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人均医疗健康支出最高,达到4575美元,而同比低收入国家仅为31美元,相差近15倍。同样,高收入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投入最多,医疗健康支出在GDP中占比高于全球平均值,达到12%左右;而中低收入国家却是医疗健康支出在GDP中占比最低的,仅为4.2%,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医疗健康支出比例5.1%(见图1-3)。

图1-3 不同收入国家的健康支出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纵观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当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对健康产业给予引导与扶持,全球健康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产业政策布局密集化、产业技术精准化、产业分布集群化的局面。总体来讲,北美地区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全球领先;欧洲健康产业技术优势明显;尽管发展中国家起步比较晚,但是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头不逊色于发达国家,其中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尤为迅速。

(三)人口老龄化是健康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基础

目前,全球健康产业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仍然是人口老龄化及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从当前老龄人口增长的形势来看,全球老龄化趋势还在不断扩大。据联合国人口司估计,到202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5年的12%上升至22%,老龄化社会即将席卷全球。预计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在日本最为明显,可能达到29%;在西欧,这一比例估计接近22%;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泰国和中国,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情况(见图1-4)。

图1-4 全球各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

与老龄化相伴随,人类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也成为驱动全球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了导致全球人口致死的首要原因。根据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470万人,其中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人数占比达到73.4%,总人数为4110万人,较2016年增加了106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慢性病患者死亡人数将会高达52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0%。2017年,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造成最多死亡人数的三类疾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1780万人,占比达到43.31%;肿瘤死亡人数为956万人,占比达23.2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391万人,占比达9.51%;糖尿病死亡人数为137万人,占比达3.33%;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人数为846万人,占比达20.58%(见图1-5)。

图1-5 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显然,在老龄化无法避免以及人类慢性病发病持续发生的严峻前提下,提高预期寿命和延长生命年数是健康产业的一项重大任务。促使人类去寻求更行之有效的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模式,是推动全球健康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全球领先地区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与探索,许多国家依托自身优势特色,逐渐形成了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支撑体系,在创新发展、融合集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一)北美地区健康产业全球领先

美国健康产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仅次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第五大产业。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结构的改变,生物技术的不断提升,美国健康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美国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产业,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后,在零售业萎缩、房地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的健康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美元。可以说,健康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服务、药品、医疗设备等已成为其健康产业的发展核心。

美国健康产业的兴盛源于美国健康产业重视家庭和社区关怀,重视预防保健,真正做到了“战略前移、重心下移”。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将健康产业分为五大块,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商品、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50%左右,是健康领域中最大的一个板块。在美国,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除一部分全科诊疗服务外,其余大部分是进行健康促进和慢性病管理等的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此类的健康风险管理工作,在已有信息系统和专业培训的支持下,已与临床医疗体系整合在一起(见图1-6)。

图1-6 美国健康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美国医疗总开支预期增长的基础,预计从2016年的3.3万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5.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5.5%。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将从2016年的18%升至近20%。相比之下,1990—2007年的该比例为7.3%,2008—2016年的该比例为4.2%。未来十年,预计联邦医疗保险(7.4%)和联邦医疗补助(5.8%)的年度支出增长将对国家卫生支出的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自成立联邦医疗保险以来,其在美国医疗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目前为5700万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障,约占2018年联邦预算的15%。

图1-7 美国人口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U.S.Census Bureau.

美国的健康产业之所以能领先全球,离不开美国强劲的技术发展。美国生物医药技术实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全球六成生物药专利。在全球生物药品消费市场上,80%的生物药品来自美国企业,近40年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企业研发都高度重视,并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有效推动科技类产业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美国于2015年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持续发挥作用,该《战略》指出发展“精准医学”领域,并希望能够取得变革性结果,以满足国家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美国对健康管理服务重视度较高。健康管理业起源于美国,由第三方公司和保险公司内部专业部门组成,目前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枢纽的健康产业链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除电话、互联网等集中型服务外,健康风险管理公司还会以信息系统、技术工具、专业培训等,将健康风险管理服务下沉到基层社区。

另外,美国的健康产业集群趋势相当明显,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集群板块。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不断扩张辐射,在产业链不断延伸,又促使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展,如美国的旧金山、波士顿、费城、纽约、圣迭戈等区域的生物医药集群在美国健康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欧洲健康产业技术优势明显

医疗健康产业是欧洲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总GDP的比例约10%。假设其现有的医疗系统没有重大变革,预计到205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进一步增加,整个欧洲的医疗费用支出将会翻倍。这些支出主要包括了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费用,例如心脏病、癌症(肿瘤)、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

从企业规模和发展角度,欧洲的医疗健康企业可分为三大部分:医药巨头、中等规模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生物技术企业。位列顶层的巨头企业有瑞士的诺华制药和罗氏制药、丹麦的诺和诺德、法国的赛诺菲制药,以及英国的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和德国的拜耳医药等。更多相对中小的欧洲区域性、高成长性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如法国和德国)所培育的生物技术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1.英国健康领域集群化提升研发水平

英国没有明确的“大健康产业”概念,比较接近的名称是“健康服务业”。根据英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英国的大健康产业归纳为以国家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为主体,涵盖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医药流通、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内容的产业集合(见图1-8)。

图1-8 英国“大健康产业”结构

英国是全球最具高福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已经通过了《国民健康服务法》,确立国家的卫生服务保障体系。该体系以健康服务为主导,以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医疗健康保险为辅助,为国民提供完善的健康服务。

英国实行福利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NHS),其经费80%以上来源于中央财政,其余来自于国民缴纳的保险费、处方费以及国民为享受及时、较高档次的医疗服务支付的费用。英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美国约占17%),人均3800多美元(美国人均约7500美元)。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费用也不断增长,目前年支出已达1000亿英镑左右。

老龄化加剧为健康医疗带来市场。英国目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2017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2%,这导致政府在健康医疗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为应对这种情况,早在2011年,英国政府向国会提交新的健康和社会保健法案草案时就提出,全民医疗服务保险制度要引入竞争机制。私营医疗机构、志愿者组织将能够与国家服务体系定点医院一样在NHS体系内提供医疗服务。新医改法案的目的之一是节约开支,拟每年节省17亿英镑。

药品支出占英国NHS总支出的12%以上。英国1968年颁布的《药品法》规定,在英国进行药品的生产、销售、供应或进口都必须具有相关的执照,以及临床试验的证书或豁免材料。获准上市的药品能否进入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药品目录,取决于英国国立临床规范研究所(NICE)的推荐使用建议。此外,英国遵循欧盟的医疗器械管理政策。

英国健康领域研究开发水平高,大型医药企业众多,企业科研投入较大,产业集群效果明显。同时,在雄厚的化学制药基础上,英国的生物制药技术也取得了加速发展,成为老牌强国综合实力的新亮点。英国是世界制药业强国,与美国、日本并列世界三大药品研制中心。据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报告,全球前100位处方药有1/5在英国研发。欧洲制药业上市公司中40%的药品来自英国,欧洲医药鉴定局(EMEA)总部设在伦敦。英国以全球1%的人口,却孕育出葛兰素史克与阿斯利康两大世界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研发了近20%的最畅销药物以及承担了约1/10的临床试验工作。

另外,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企及的,卓越的研究能力为英国生命科学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集中了剑桥、牛津两大世界著名高校以及众多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包括英国医疗研究委员会(MRC)、巴布拉汉姆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等,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成果累累,获得了20多项诺贝尔奖,发现DNA结构及单克隆抗体构造,发明DNA指纹分析法,在抗体工程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

2.德国健康大数据带动医疗产业增速

据德国工商大会2018年7月公布的《德国医疗健康产业报告》显示,德国2018年初在该领域发展极佳。这一报告是调查了近700家该产业的企业后得出的结果。5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商业运行状况良好,3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该产业的业务发展会比目前更好,其中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移民需求的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该产业从业人员的配备也在持续增长,32%的企业计划继续扩大就业岗位,只有9%的企业计划裁减人员。

德国医疗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2017年,德国移动健康医疗市场增长到30亿欧元左右,复合增长率22%(见图1-9)。

图1-9 德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单位:百万欧元)

德国的医疗技术提供了广泛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德国共有8220万居民,37.1万名执业医生(全科医生、牙医及其他专科医生),900万人参加了私人保险。2018年医疗支出353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拥有1956家医院,499351张床位,700万员工。德国的医疗技术高度创新。在医疗技术应用领域,15%的员工在研发部门工作,32%的产品使用不到3年。德国的医疗技术创新48%分布在心血管领域,41%分布在肿瘤领域(见图1-10)。

图1-10 德国医疗技术分布领域

德国拥有纽伦堡/埃尔兰根数字中心,该数字中心以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和优秀的医疗保健研究机构而闻名,通过与其合作伙伴间的合作,为初创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目前,该中心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两家重量级企业已将各自的实力整合为一个数字中心,共同致力于医疗产业的数字化。

3.瑞典高度重视并扶持科学技术开发

瑞典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瑞典生物医药产业门类齐全,包括药物研发和生产、医疗技术和器械、诊断技术和设备、生物材料、临床试验、系统解决技术、咨询、风险投资等。瑞典由生物科技、生物工程、医药、医学技术、医疗器械、诊断设备等组成的生物科技产业,以世界一流的大学及它们培养的专业人才为基础,具备雄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推出了呼吸器、人造肾、移植心脏起搏器、超声波、生物传感器、伽玛刀、局部麻醉、静脉营养学、阻滞剂等许多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该领域共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生物科技与工程方面的企业900家,制药企业1500家,医疗器械企业900家。瑞典生物科技产业以药物研制为主,占产业总量的54%,还有许多从事原料采购、市场销售、技术咨询和业务分包的企业,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从产业分布看,药物研发占54%,生物技术、器材等占21%。从地域分布看,瑞典生命科学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和南曼兰地区,被称为瑞典东部生命科学产业带,也是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拥有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瑞典生命科学国家实验室、乌普萨拉科技园等,该地区聚集了瑞典一半以上的生命科学产业从业人员和众多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仪器设备公司。二是斯科纳地区,该地区在瑞典最南部,与丹麦的哥本哈根相连,形成北欧著名的药谷,该地区聚集着瑞典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医药企业和保健设备公司,包括大量的中小型药物研发企业。三是西约特兰和哈兰地区,该地区以医药和医疗技术研发为主,阿斯利康公司的研发中心和植入性器械公司Dentsply位于该区摩恩达尔市,还有哥德堡大学和查尔莫斯大学衍生出来的许多小微医药公司位于该区。

在大学方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都是在医学领域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瑞典高校有强大的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在神经科学、免疫学、蛋白质研究和基因组研究等领域的研发能力世界领先。瑞典在生物经济、生物能源方面也有独特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瑞典政府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瑞典政府明确宣布,将生命科学列为未来10年需要应对挑战的科学研究优先领域。2017年,瑞典政府研发经费总投入为367亿瑞典克朗。其中,生物和医药领域获得的资助最多,为83亿瑞典克朗。2017年9月,瑞典政府宣布在未来4年的预算案中追加3亿欧元的研发资金,其中1亿欧元将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瑞典每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约10%投入到生物医药产业。除了政府的投入之外,瑞典大型医药企业都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生物医药的研发。同时,瑞典的瓦伦堡基金会也是科研基础设施和研究资金的另一个主要支持者,该基金会在过去的5年里捐赠了约5.8亿欧元,以支持瑞典科技界和工业界开展生物医药研究。

(三)亚洲健康服务业发展特色鲜明

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健康产业,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在慢性疾病防御与治疗需求增加、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的情况下,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1.日本老龄化问题驱动健康产业迅猛发展

日本的大健康产业是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商品和服务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医疗保健系统、保健品机能食品以及社会福祉等领域(见图1-11)。

图1-11 日本大健康产业结构

日本的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医药、医疗保健系统、保健品。医药领域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八大细分方向;医疗保健系统分为医院、诊所、保险以及由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保健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机能食品。

日本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日本国内经济稳定,年平均GDP增长率为2.2%左右,给大健康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市场萎缩迹象;日本2017年的人均GDP为38428美元,远高于中国的8827美元和世界平均的10758美元。日元汇率自2012年来一路下跌,有利于医药产业出口。

人口加速老龄化对健康产业带来深远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8月1日,日本全国1.26亿人口中,70岁以上老年人较上年增加了100万,共261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0.7%,首次超过两成。被定义为高龄人口的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44万人,共35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8.1%,再一次刷新了最高纪录。此外,高龄人口中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31万人,共110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7%。90岁以上人口比上一年度增加14万人,共219万人。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日本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及其带来的社保支出刚性增长,是加重财政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1-12 主要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

图1-13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单位:百万)

资料来源:联合国。

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日本民众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注重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将会增加对保健产品、医疗服务、医药用品的需求,从而促进日本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预计今后将继续以复合年均增长率2.6%的速度发展。日本居民对提高健康意识很重视,花钱买健康服务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定期到体检中心,接受医生的健康指导,主动改变生活方式。

2.印度医疗保健产业增速快,医疗旅游优势凸显

印度医疗卫生服务的渗透潜力巨大,为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遇。印度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预防性保健态度的转变,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低成本使该国医疗旅游迅速增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此外,由于临床研究的成本相对较低,印度已成为国际研发活动中心的参与者。优惠的政府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良好的增长前景,帮助该产业吸引了私人资本、风险资本和外国投资者。预计到2020年,印度将跻身增长最快的三大医疗保健市场之列。

就收入和就业而言,医疗保健已成为印度最大的产业之一。由于覆盖面扩大、服务改善以及企业支出的增加,该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8—2012年,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8%,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720亿美元(见图1-14)。印度的医疗产业在2017财年达到4万亿卢比(617.9亿美元),预计到2022财年将以16%~1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8.6万亿卢比(1328.4亿美元)。印度医疗产业的就业人数为319780人。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将在印度创造4000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5月,亚洲技能转移研究培训机构(ART)宣布,计划到2022年,培训约100万名熟练医疗服务人员。

图1-14 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

收入的增加、个人健康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普及率的提高,推动了医疗支出的增长,这一趋势在未来10年可能会更加明显。经济繁荣正在推动市场上仿制药价格的上涨,政府卫生部门支出占GDP的比例已从2014财年的1.2%升至2018财年的1.4%,印度计划到2025年将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至2.5%。

印度的医学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印度医学院的数量从2011年的314所增加到2018年的476所(见图1-15)。在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注册的拥有公认医学资格证书的医生数量从2010年的827006名增至2017年的841104名(见图1-16)。

图1-15 印度医学院数量分布趋势(单位:家)

图1-16 印度医生数量分布趋势(单位:人)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健康产业异军突起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背景下,将继续发挥沿线国家的相对优势,为优质企业深耕国外市场、实现战略布局创造崭新机遇。

以色列公共卫生事业发达,2014年卫生支出占GDP的7.8%。以色列文化中特有的独创性在医疗器械研发领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激光技术到外科设备,均取得突破性研发成果。另外,其在数字医疗/医疗信息化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健康数据分析与个人健康管理工具领域的创业公司半数以上处于初期阶段,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潜在投资目标。

新加坡医疗保健产业高度发达,是亚洲地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新加坡拥有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境内约50家制药企业中有80%以上是全球顶级生物制药公司。新加坡政府的“医疗诊断发展中心”资助项目以及新加坡投资机构(EDB)与飞利浦公司联合成立了投资联盟。康复辅具、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管理、牙科产品是新加坡增速较快的医疗健康领域细分市场。

药品短缺是哈萨克斯坦健康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医药产业成为医疗健康领域最具投资潜力的产业。目前,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努力摆脱外商投资集中于能源产业的不利局面,推出多项鼓励政策促进医药领域的投资,对于足够规模的外商医药产业投资(2130万美元起),实施一定的税费减免。

三、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特点

健康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基本产业群: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食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养老服务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此外,随着健康产业的产业链逐步完善,医疗旅游、新型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一)医药产业稳步增长,研发支出不断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产业保持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2018年全球药品市场需求将达1.2万亿美元,2015—2018年全球药品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4%~5%。新兴市场的药品需求增长尤其显著,亚洲(日本除外)、非洲、澳大利亚2014—2018年的医药市场增速将达到6.9%~9.9%,超过同期预计全球4.8%的增速水平(见图1-17)。

图1-17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美元)

从地域来看,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2016年美国市场规模约占同期全球市场38%的份额。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近年来随着需求不断提升,其市场规模也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1782亿美元,增速约8%。

图1-18 全球医药市场地区分布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新药研发是全球医药产业创新之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2011—2020年全球医药研发总支出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为1.6%。2020年研发支出预计达到1598亿美元(见图1-19)。

图1-19 2011—2020年全球新药研发支出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8年,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稳定增长,从9717个增长到15267个,复合增长率为6.7%。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药数量越来越多,驱动临床试验活动不断增长并最终驱动临床试验用创新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全球化学创新药研发领域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药物分子研发和生产也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那些掌握最新信息、熟悉药物化学、有较强化学技术实力的企业。这类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企业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ew Molecular Entity, NME)研发项目,故公司的发展前景与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密切相关。2018年,美国FDA一共批准了59个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药物和生物药),这是自1996年以来被批准最多的一年,其中新分子实体药物高达42个,占比71%。2006—2018年,FDA获批的NME数量整体上在稳定增长,从18个增长到42个(见图1-20)。

图1-20 2006—2018年获FDA批准的NME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是新药获批创纪录的一年,新药出现的背后是医药企业大量研发投入的支撑,大型医药企业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018年强生公司研发投入共739.51亿元,占收入比重的13.21%。强生公司在世界各地构建的JLABS研发基地将早期科学突破转化成尖端创新药物和科技。近日,强生旗下的杨森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表示,该公司有望在2019—2023年推出至少10款重磅新药。此外,强生公司还致力于开发多种创新治疗模式的技术平台,其中包括细胞疗法、RNAi疗法和基因疗法等。

表1-1 全球大型医药公司2018年收入、净利润和研发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wind.

重磅药物的表现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同时重磅药物的成功也是企业创新与发展能力的最好体现,比如艾伯维公司的阿达木单抗(中文商品名:修美乐)2018年销售额高达199.36亿美元,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六成以上。单一药品每年几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对一般制药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其平均超过10年的研发过程和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高山仰止。

全球销量前10的药品中,5个是癌症药物,2个是关节炎药物,还有3个分别是抗血凝剂、治疗白血病和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药物。以上治疗领域代表了当前药品研发的热点方向,每年各大研究机构均在这些领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见表1-2)

表1-2 2018年全球畅销药TOP10

续表

(二)医疗器械市场稳中有增,发达国家占有绝对优势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主要包括家庭保健器材、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及各类高端新型医疗器械。

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4000亿美元。根据Evaluate Med Tech预计,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4050亿美元,2017—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平均增长5.6%,2024年将达到5945亿美元(见图1-21)。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产业市场前景仍然乐观。一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较早,医疗器械产业处于相对发达水平,对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要求很高,未来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将以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且保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亚洲地区日渐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图1-21 2015—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Evaluate MedTech《World Preview 2018,Outlook to 2024》.

从区域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医疗器械产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同时,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的集中度较高。目前排名世界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万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只占40%。欧洲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和制造地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30%市场份额。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医疗器械的主要制造国。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制造国,也是欧洲主要医疗器械出口国。日本是全球一个重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4%。基于其工业发展基础,日本在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领域。随着全球医疗器械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居世界第一,市场销售份额约占全球的3.8%,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大部分份额由外资企业占领(见图1-22)。

表1-3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分布情况

图1-22 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分布占比

从具体细分领域来看,2017年前15大医疗器械种类的销售额达3418亿美元,合计市场规模占比为84.4%,预计2024年可达5018亿美元。其中,前三位医疗器械类别是体外诊断、心血管类和影像类,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527亿美元、470亿美元和397亿美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796亿美元、726亿美元和510亿美元。

图1-23 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Evaluate MedTech《World Preview 2018,Outlook to 2024》.

医疗器械产品品种繁多,按照终端客户和产品特性,可大致进行如下分类:

从表1-4可见,医疗器械的特点是产品间差异极大,既包括止血海绵、一次性输液设备这类简单的产品,也包括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这类复杂的大型设备。基础领域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精密机器、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众多方面。因此,医疗器械的发展受相应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欧洲、美国、日本由于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多年的技术积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表1-4 医疗器械产品分类

医疗器械属于全球范围内集中度较高的产业。2018年,全球前1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营收达2032.5亿美元,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额的47.51%(见表1-5)。

表1-5 2018年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营收规模

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研发投入保持每年4.5%的复合增长率,2018年全球研发支出300亿美元,2024年预计达到389亿美元,研发销售比保持在6.5%以上,其中全球前2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研发销售比在8%左右(见图1-24)。

图1-24 2017—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研发支出(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Evaluate MedTech.

(三)保健食品市场高速增长,亚洲国家市场发展较快

保健食品在欧美称为“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也称“营养食品”,德国称为“改良食品”,日本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并纳入“特定营养食品”范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水平逐年攀升,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十分旺盛,推动保健食品的全球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8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收入为3800亿美元左右,保持7%以上的发展速度(见图1-25)。

图1-25 2010—2018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世界保健食品的消费国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美国和西欧地区是传统的保健食品主要市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市场近年来也发展较快。当前美国保健食品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消费大众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消费占比超全球1/3,未来消费规模有望保持持续增长。西欧保健食品市场相对成熟,市场渗透率较高,占比全球保健食品市场11%的份额。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四国为西欧的主要保健食品市场,而西班牙等新兴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国、日本、韩国等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保健食品消费市场(见图1-26)。

图1-26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主要国际占比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居民健康意识、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大幅提高,促使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在2016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从全球主要保健食品市场增速情况来看,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增速最快,2004—201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见图1-27)。

图1-27 2014—2018年全球主要保健食品市场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Euromonitor.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集中度低于澳大利亚和日本,与美国相似。与世界各大保健食品市场相比,2017年我国保健食品产业集中度CR5(20%)略高于美国(18.4%),略低于澳大利亚(33.2%)和日本(27.6%)。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产业集中度明显高于美国的原因在于监管完善程度的差异,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相对美国更加严格。在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监管逐渐趋紧的背景下,产业的集中度仍然有上升空间,产业CR5未来有比肩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潜力(见图1-28)。

图1-28 2017年各国保健食品产业CR5

资料来源:Euromonitor.

(四)医疗旅游快速崛起,服务机构井喷增长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康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服务形式,不同国家的居民因居住地医疗服务昂贵或不完善而选择异地或别国就医,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等方面。

价格优势及先进医疗技术是驱动跨境医疗的主要因素。跨境医疗受两类人追捧: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居民去价格低廉且服务水平高的发展中国家寻求医疗服务;二是以中国和中东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富裕阶层去医疗水平先进的发达国家寻求医疗服务。在价格发面,每个国家对不同医疗项目价格规定都有所不同,造成了价格间的不匹配,以美国和印度为例,同一类型手术项目的价格差别最多高30倍以上(见表1-6)。

表1-6 部分国家医疗项目价格比较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

医疗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数据显示,全球医疗旅游族的数量已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迅猛增长至2018年的8000多万人次。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5097.7亿美元激增至2018年的74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8%(见图1-29)。

图1-29 2014—2018年全球医疗旅游产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GSWS&SRI.

从全球区域来看,日韩、欧美、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医疗旅游消费的主要目的地。日韩等国拥有高水平的服务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欧美国家技术最发达,治愈重症病率高,拥有高质量的新药和丰富的医生集团资源,癌症治疗、生育服务具有优势。南亚国家的医疗旅游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以印度为例,印度仿制新药领先我国6~8年上市,且价格低廉,医疗项目从体检、牙科、整容手术等非必要性治疗到癌症、肝脏疾病等重症治疗,都有较高的性价比。

图1-30 各国高端和特色医疗旅游服务

资料来源:易观智库。

表1-7 最受关注的十大医疗旅游线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重症治疗与海外体检占据医疗旅游市场半壁江山。根据消费者人群需求,即健康人群和重症人群,目前海外医疗旅游产品体系主要由重症治疗、海外体检、医疗美容、生育辅助、儿科诊疗等项目组成。其中,海外医疗产品重症治疗(癌症等)占比最高达40.8%,体检产品次之,二者总占比超过半数(见图1-31)。

图1-31 海外医疗旅游产品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易观智库。

近年来,伴随海外诊疗人数的快速增长,医疗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出现“井喷”式增长。服务包括评估病情、制定医疗方案、健康体检、注射疫苗等。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盈利模式已初步形成,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它们解决客户跨境医疗的咨询、治疗、健康管理的需求,提供高端定制型医疗产品(如瑞士抗衰老项目、日本高端综合体检等)和医疗旅游配套服务(如签证、酒店、机票等);第二,跨境医疗互联网平台,它们收取医疗服务机构和海内外医院的推广收入,以及用户海外医疗咨询收入等。在我国的产品供给端,排名前三的春雨国际、盛诺一家和微医生合计占据了53.2%的市场份额(见图1-32)。

图1-32 海外医疗旅游产品服务商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易观智库。

(五)精准医疗领域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急剧提升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方法,是在基因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与现代的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

目前,美国、法国、英国、韩国等精准医疗计划已经获得重大推进。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推动了精准医疗项目的实施。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法国的“基因组医疗2025”、英国的“10万人基因组计划”、韩国的“万人基因组计划”、澳大利亚的“零儿童癌症计划”等精准医疗计划已经获得重大推进。

各国精准医疗的发展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全球规模化提升。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BB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600亿美元,其中精准诊断市场规模为100亿美元,精准治疗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2016—2017年全球产业发展增速在15%左右。根据该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见图1-33)。

图1-33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随着各国对精准医疗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以Illumina、罗氏制药和贾兹制药公司等为代表的全球精准医疗产品设备的供应商,针对精准医疗相关项目进行了优势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截至目前,Illumina和罗氏制药两家企业通过并购和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在精准医疗的全产业链布局(见表1-8)。

表1-8 全球精准医疗并购重组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精准医疗的产业链条包括上游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中游检测服务商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目前不同环节的发展时间、技术成熟、壁垒高低等的成熟度略有不同(见图1-34)。

图1-34 精准医疗产业链

上游诊断仪器及试剂。诊断为精准医疗的核心基础,而分子诊断是核心支撑技术。分子诊断包括多种方式,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对成熟,占比较高;高通量基因测序信息量丰富,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子领域,是未来的方向所在。分子诊断需要仪器和试剂配合使用,我国目前PCR技术的中端仪器和诊断试剂已基本国产化,而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仪器严重依赖进口、试剂以国产为主。目前高通量测序仪器以二代测序仪为主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持续,海外illumina、Roche的技术和优势明显,在全球及我国装机数量领先;部分国内企业通过并购、贴牌或自主研发测序仪,已有7款基因测序仪问世,如华大、贝瑞和康、华因康等,其中华因康为自主研发。检测服务商作为中游,存储大量的基因样本且需要对基因检测结果做出解析,对基因安全及诊断结果影响重大。基于安全和产业规范考虑,我国于2014年以试点形式谨慎推进,因此试点资格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壁垒之一。国家政策并不允许生物标志物出境,注定检测服务本土化的特点。目前基因检测的下游应用包括产前筛查、肿瘤相关疾病基因检测、创新靶向药物研发及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其中产前筛查是国家支持发展领域,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审核通过108家医疗机构入选开展NIPT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叠加医保控费、产业技术提升、二胎政策下孕妇数量增加、高龄化趋势等,产前筛查的市场需求量将增加,根据每年的婴儿出生率,50%渗透率计算市场空间在140亿元。但该领域技术成熟,市场已被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龙头企业占据。

在精准医疗领域,高端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制造中涵盖了分析、检测、存储等多个环节,illumia、赛默飞、Beckman等企业的设备和配套的试剂、耗材凭借早期介入和市场的认可几乎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首选。鉴于高成本和较高的技术难度,以及准入、专业人才、技术和质量控制壁垒,其他新兴设备、试剂厂商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全方位突破和自主技术替代。

作为精准诊断的核心和关键测序仪,也是基因测序产业链上壁垒最高的部分,其市场基本被欧美巨头公司占领。全球三大测序设备龙头企业Illumina、赛默飞和罗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3.9%、9.9%和5.2%(见图1-35)。

图1-35 全球精准医疗产业测序设备龙头企业市占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精准医疗作为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人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重大疾病、亚健康和慢病人群基数庞大且逐年增长,未来基因组技术的最新科研结果与传统临床医学相结合,必将为疾病诊断、治疗、临床决策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四、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健康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市场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不断提升;依托区位和资本优势持续拓展辐射范围和服务半径三大趋势,逐步走向高科技化、市场化、全球化之路。

(一)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健康产业科技水平

知识源是健康产业实现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集聚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智力资源,是推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各国都十分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和产业链整体布局。美国著名的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医学中心,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进驻的医学科研机构,目前已形成了医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健康政策研究的完整体系,健康产业领域从业者超过10万人,在密集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交流过程中实现了产业效益最大化,大大加速学术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纽约健康产业集群拥有26家教学医院和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波士顿长木医疗区在0.8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医院、医学院和医学研究中心等数十家医教研机构,医疗人员超过4万名,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有机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吸引数百家诊所和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机构在区域内布局,在竞争与协作中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

(二)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发展

发展健康产业一方面能够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国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向健康相关产业领域延伸拓展,能够加快传统健康产品加工制造等业态升级,催生和壮大新兴业态,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作用,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了健康产业发展中。

纵观世界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在实行政府主导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的英国,健康产业的高端研发制造和创新环节主要由大型跨国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德国法兰克福、纽伦堡等健康产业专业化区域,普遍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模式,健康产业园区、健康科技创新基地等全部由专业化健康产业管理公司和产业协会组织运营管理,各类健康产业企业主体通过业务合作机制加强联系,并作为有机整体为区域争取德国联邦政府和欧盟的支持项目。

(三)依托区位和资本优势持续拓展辐射范围和服务半径

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技术变革背景下诞生的新兴支柱产业,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集中表现为产业分工与服务对象的全球分布。

从健康服务对象看,其产品和服务通常不局限于满足当地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更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健康产业分工当中,深耕国际大市场,着眼于为更大范围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迪拜健康城依托迪拜航空枢纽实现国际航班与产业园区的“无缝衔接”,通过100多条辐射各大洲的“健康航线”,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新加坡、德国、土耳其等也都借助良好的区位条件和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服务范围扩展,有效扩大了健康服务的覆盖人群。从健康产业链分工看,健康产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服务提供、支撑保障等各环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跨国兼并重组活跃。以医药产业为例,2018年全球医药产业领域跨国并购规模超过2700亿美元,涉及生物技术、基因检测、互联网智慧健康等领域,大型医药健康跨国企业凭借资本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产业布局。

五、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成功经验

从全球范围看,经过多年发展,许多国家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已逐渐探索形成了若干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支撑体系,在创新发展、融合集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国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经验的分析把握,能够为新时代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带来启发和借鉴。

(一)健全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相对于信息技术、电子、化工等其他领域,健康领域具有开发链条长、投资巨大、监管严格、项目周期长等特点,某种意义上说难度更大。相比巨大的社会效益,产业发展单纯依赖市场驱动将动力不足,需要政府引导。美国制药业、生物科技等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居于领导者地位,这与政府对研发的大力支持有关:美国著名的研发税收抵免法案从1981年开始实施,为各个产业的研发提供了很大的动力。政府政策支持带动整个社会对健康产业研发投资的增长,形成了良好的研发投资环境。美国联邦政府一直保持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力度,作为直接领导和开展各类生物医药科学基础研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得到了联邦财政的强力支持,是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外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最多的科研单位。瑞典创新署公共资金扶持的项目普遍要求有产业界等额的配套资金投入,这些公私共同资金保证了研究机构的各科研团队的高水平研究,研究成果有些直接由出资企业利用,有些变成派生公司继续技术开发,技术更成熟后以IPO或者技术合作形式完成私有资金的退出,形成健康的公私模式。

(二)发挥产业协会和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产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加强和改善产业管理与市场治理的重要支撑,健康类产业协会也不例外。产业协会不仅要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还要引导产业发展。美国、德国、瑞士、瑞典、丹麦等国都通过专业化中介机构、专业的产业协会和创新应用转化平台,为健康产业园区和企业机构提供包括技术咨询、法律服务、产品评估、人才培训、公共实验室等在内的完善的产业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并有针对性地配套工程开发、装备制造等企业,提高运行和服务效率,加快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比如,国际健康调理协会,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美国联邦纽约州政府的认证,同时又取得了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权威认证,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业务往来、交流与合作。

中美两国均处于天然保健食品产业的领军地位,在产业发展上,两国一直保持紧密而独特的关系。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成品制造国,而中国却是全球第一大原料提供商,中国的保健食品消费群体日益扩大,中国市场正快速成为天然保健食品炙手可热的市场。中国保健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保健协会、美中健康产品协会致力于在中美市场上促进其会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两国的产业发展架起一座桥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产业结构布局精细合理

精细、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产业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美国将健康产业分为五大块,即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医疗商品、健康风险管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50%左右,为健康领域最大的一个板块,最少的长期护理服务也达到了6%。而我国的健康产业还处在初创期,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用品占据了绝大多数,达到了95%,其他总和不过5%。另一方面,得益于对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的重视,美国更加注重疾病预防,除了治疗之外还为民众提供各种健康管理服务,从而使得健康产业可以良性发展。产业结构划分精细、结构合理,成为美国健康产业经久不衰的原因。我国目前充分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倡导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有了将关口前移的趋势。

(四)市场化的医疗保险体制提供支撑

医疗保险体制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保险体制使得资本进入健康产业的通道畅通,促进了产业发展。与之相比,非市场化的医疗体制虽然部分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束缚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方面导致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使得医疗健康相关人才的收入不高,限制了产业发展。

美国的医疗体制建立在私营医疗的基础上,医疗资源几乎全部由市场配置,辅助以公共医疗资源的供应,提高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美国的医疗保险业可谓是健康产业的“钱袋子”“看门人”,健康产业的再分配几乎都是由医疗保险业实现的,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保费支出,为投保人选定医生和相关医疗机构,利润的驱动使其通过与医院合作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了成本节约度;另外,在与医院的合作中严格划定诊疗程序和相关收费标准,有利于医疗资源社会化配置的优化。未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行业深耕,探索如何推出针对高收入群体或老年人的特殊医疗保险,从保险延伸到服务,创新模式,深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