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⑤。众里寻他千百度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⑦。
【注释】
【译文】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1174或1175)时所写。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织,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长街巧遇的情景。词中那位独立“灯火阑珊处”的女子,也许并非有其人,不过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上片状景,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开篇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展示出一幅火树银花的瑰丽画面。接着四句,写人们欢度良宵的种种活动。词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车马、道路、乐声和舞灯等画面,烘托出游人繁多、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的情景。作者在上片极力描绘元夕热闹繁华的场面,是为了反衬结尾“那人”自甘寂寞的孤独情怀。
下片写人,着意描写主人公在百千人群中寻觅意中人——那位立于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蛾儿”“笑语”两句,用特写镜头描绘一群妇女结伴上街观灯的生动景象:她们装扮入时,头戴蛾儿、雪柳等装饰品,一个个笑逐颜开,带着阵阵香气向人群中走去。这两句既是对上片倾城欢庆元宵的补叙,作为两片之间的过渡,也是为下文作铺垫。“众里”以下四句,是全词的核心,寄托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情怀。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东瞅西望,焦急万分,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意中人,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火稀落的僻静之处发现了她。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以和婉的笔调、优美的意境收束,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并给读者留下回味和联想的广阔余地,情韵深长,引人入胜。
全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