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闾庙 唐·戴叔伦

【原文】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释】

①三闾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②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辞官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

③沅湘:指沅江和湘江。

④屈子:即屈原。

【译文】

沅水和湘水长流不息,滚滚向前,屈原的哀怨,像江水一样深沉。

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吹进那三闾庙边的枫林,发出萧萧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约于大历(766—779)年中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时所作。诗题也叫作《过三闾庙》。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毕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忧民之心,一身匡时济世之才,却因奸邪谗毁不得进用,最终含恨投江。他高洁的品格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景仰与同情。在汉代,贾谊、司马迁等都曾留下凭吊纪念的篇章。时隔千年,诗人戴叔伦也感受到了与贾谊、司马迁一样的情怀。他在路过三闾庙时,感慨颇深,情动之中即景写下了此诗。

诗的前二句写诗人见到沅湘之水滔滔不尽地流着,却冲刷不尽屈原的冤屈和愁怨,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深切同情,发语高亢,沉重而浑厚。后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之情。诗中以江流借喻哀怨,以永不停息的江流比喻屈原忧愤怨恨之深广,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也含蓄地赞颂了屈原的精神不死、英魂长在。

《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宽泛矣。”钟惺《唐诗归》则说:“此诗岂尽三闾,如此一结,便不可测。”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道:“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可见,该诗虽寥寥二十个字,但在谋篇构思之中足见其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