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和研究,让故事更有说服力
生活中,人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确,对于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领导者在员工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经得起推敲,都应该是权威的。当然,我们也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但这并不等于领导者说话可以信口开河,事实上,领导者说话的目的就是让听众信服,讲故事的目的也在此,而如果领导者希望自己所讲的故事言之有物,就要做好开口前的准备工作,不能瞎编故事。
另外,在明确了要说的主题后,如果能在主题的指导下,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工作,不仅能找到讲故事时所要用的演讲材料,最重要的是,能了解讲话的场景、听众、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选择适宜的讲话方式,改进讲话效果。
在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有个主人公叫方鸿渐,他留洋回国后,家乡的一所学校请他去给学生们做演讲。而这位方先生实际上肚中并没多少墨水,只是挂个留学生的虚名而已,但却因为面子问题而不好推辞。
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他本来准备查找一些资料,但却因为看书时睡着了。就这样,第二天演讲时,为了应付,便大谈自己熟悉的有关鸦片与妓女的话题,令在场的人都很尴尬,他自己也因此而臭名远扬。
这里,方鸿渐为什么出尽了洋相?很明显是准备不充分,不但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甚至连基本的主题都没有确定,临时发挥时只好胡说一气。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领导者是怎样说话的:
刘明是一名海归,现在在一家网络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在他上任半年后,公司上司让他代表中层管理者做一次演讲。
该怎样确定演讲的主题呢?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谈自己的老本行。于是,他决定对公司的账目进行一次大审查,经过调查,刘明发现,这一年来,居然根本没有盈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找来财务人员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他忽视了一个问题,网络公司在网站维护上的成本投入太多。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又在于公司这一方面人员的多余,很多工作,同一个员工就可以解决,但却安置了太多的闲余人员。
找到这些原因后,刘明就知道该怎样展开故事了,在大会上,他这样说:“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因为颠倒了公司的主要任务……”刘明所说的这家公司就是当前这家公司,在场的人很快意识到了问题。
故事讲完以后,他还提出了一些更细致的解决方案,比如,公司员工的奖金制度应该加以调整并细化;员工的考勤制度也应该明确化……
公司的高层领导对刘明的演讲表现很满意,并采取了他的方案,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第二年这家公司就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
与第一个案例中的方鸿渐不同,财务总监刘明为公司大会上的演讲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找到了公司的财务问题,并在演讲中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自然会赢得领导的认同。
的确,领导者需要明白,你的听众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是理智的,如果你希望听众能接受你的想法和观点,最好让你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其他说话的材料也要经得起推敲。
具体来说,你需要做到:
1.根据讲话题材收集材料
一个观点,要想说清楚、讲透彻,一件事情,要想说得可信,都必须对有关事实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充分的事实材料。这些事实材料,不但使得你的讲话内容有保证,还能增强你在说话时候的底气,而如果你不准备材料,或者缺少材料,那么,说话时你只能勉强说,甚至根本不知从何说起,这样,你自己说得痛苦,听众也听得无趣。
2.场景与听众情况调查
不同的听众,他们的文化背景、品位、修养都不同,感兴趣的话题也会不同,因此,在说话前,最好先收集一些关于听众的资料,以确定自己的演讲主题和说话风格以及所需要的材料。
总的来说,领导者所讲的故事,必须是能让听众信服的,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另外,还需要领导者就说话主题列举出一些有说服力的证据,通过论证的方式,将各种方案的优劣、长短逐一比较分析,而这,都需要你做好资料收集和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