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密码:望诊探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善诊者首重面色

【原文】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白话译文】

善于诊病的医生,诊察病人的面部色泽和切按脉搏,先辨别病症属阴属阳。通过审察五色的浮露或沉暗污浊,而能了解到病变的部位。观察呼吸,辨别是否气喘,听病人发出声音的强弱,能够得知患者苦于何病。诊察脉象是否符合四时变化规律,来分析疾病属于哪个脏腑。诊察寸口脉象,从它的浮、沉、滑、涩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做到这些,在诊断上就不会出现差错,治疗也不会出现过失。

【望为四诊首要诊法,望诊须先察面色】

高明的医生诊断疾病常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合参,并有所侧重。但望、切二诊较其他两种诊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些疾病问诊时获得的资料常与疾病性质不符,还会有病人不配合的现象,闻诊也会出现一些假象。故文中强调诊断疾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通过望色切脉,可以分辨出疾病的阴阳属性。气色分阴阳,如面色浮露为阳证,面色沉浊为阴证,脉分阴阳,浮滑为阳,沉涩为阴。纲举则目张,依据对面色、脉诊的初步判断再观察病色出现的部位,区分声音强弱,脉与四时的关系,结合其他症状则容易得出正确的诊断。

还应注意一点是,望诊首先望的是面部的气色。因为气色是近期五脏病变的直接表现,根据气色的变化可以确定病变性质,制订治疗方案。面部气色一般与全身总色是相应的,如面黄体亦黄,面黑体也黑。

气色既可作为健康的评判标准,还可测知年龄。幼树皮嫩,老树皮枯,“肤如凝脂,肌如白雪”“雪肤玉肌”均是对青春靓丽之人的描述,襁褓中的婴儿肌肤更加娇嫩,老人必然皮厚松弛,皮肤上还会出现斑斑点点。

在《内经》中对于不同面色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也有详细的描述,如《素问·五藏生成》篇:“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瓜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望色诊治齐桓侯的神奇经过:“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医圣张仲景曾为此发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