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司马懿借智慧:学会一套管理自己内心的好方法(财富人生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2
变被动为主动,唯一选择胜过没选择

第一节
智识明主,为人老练避锋芒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杀吕布、灭袁绍、得袁尚,除掉了不少竞争对手,同时为自己搜罗各路人马。同年7月,曹操率领15万大军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被诸葛亮的火攻战术打得溃不成军。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重创,让他不得不放弃扩大疆域的计划而休整和恢复军力。赤壁之战后不久,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刚刚步入社会的人,总是满怀热情和激情,想象着自己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画面,憧憬着激扬文字的美好蓝图。但是,他们只想着成功后的美妙场景,却往往忽视了在成功之前的努力和艰辛。

要知道,没有谁能一开始就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在复杂而又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如果我们的确是个人才,自然会有很多公司竞相争夺。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慎重选择,冷静分析形势,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和选择“明主”,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捕捉到施展才华的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如果我们还不算人才,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寻找能够锻造自己的“伯乐”,以此鞭策自己的进步和提升。

司马懿与曹老板

年轻的司马懿初入社会时,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公元201年,司马懿22岁了,适逢出来工作的年龄。

那时的“司马八达”声名在外,是人才当然会引起多家企业竞相聘请,司马懿的出仕把时任司空的曹老板也惊动了。曹董当时的集团刚刚成立,还不成规模,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于是曹老板聘任司马懿为自己做事,可是司马懿不应征。为什么不应征呢?司马懿拒绝应征的原因是曹老板当时的公司规模小、不正规,言外之意就是嫌弃曹老板的庙小。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懿心里隐藏的雄心大志——非成大事者不仕,看准曹老板不能成大事,于是就不应召,还狡猾地用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本想收敛自己的才华、待价而沽的司马懿,却遇上了难缠的主儿——曹操曹老板。当时,正值魏、蜀、吴三个大集团之间开始了尖锐复杂的市场争夺战,形势还未明确,而司马懿并不想盲目地做出判断,决定自己应该投向哪一方。然而,虽然自己以身患风痹之由暂时骗过了曹老板,但奈何曹老板乃多疑睿智之人,这样并非长久之计。

期间曹老板曾派人深夜前往,暗中窥视刺探,看司马懿是否真的有病。这一试探不要紧,可害惨了司马懿。自从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之后,司马懿的神经像是上了弦儿一样,不敢放松,一直扮演中风病人。但是,就算司马懿再怎么谨慎小心,毕竟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中风病人,所以,这中间也出过纰漏。

司马懿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可以说是爱书如命。一天,天气晴朗,司马懿就叫家里的保姆把自己书房里受潮的书籍搬出来晒晒。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晒到晌午竟然下起了雨,只好自己收了,结果被保姆看到他正常的样子。因为害怕保姆把自己装病这事儿说出去,就随便找了个烂理由辞换了保姆。对于威胁到自身利益的人或事,都要想办法解决,甚至不择手段地守护利益。成功就得这样,需要一些过人的胆量,果断行事、抢占时机。

对于曹老板死缠烂打的招募,他总是巧妙地躲避着锋芒,惬意地生活。

时光流逝,转眼司马懿快到而立之年。终于,这年曹氏公司也上市了,曹老板也成了曹大董事长,这时的曹董还没忘记司马懿这个人才,于是再次聘请司马懿为文学掾。

曹董要派去的人事专员传话给司马懿说:“如果这次再不来我们公司,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曹董的意思是,司马懿你少装神弄鬼,也别想讨价还价,倘若你愿意来呢,我曹某敞开门欢迎;如若不想来,那就等着我下面的行动吧!

曹董的态度如此坚决强硬,司马懿只好到邺城总公司赴任了。当时,正赶上曹氏集团的巅峰时期。建安十三年的曹董已经杀吕布、灭袁绍、得袁尚,可以说扫清了江北二流小公司的势力,摩拳擦掌地把矛头指向了江南市场。

那一年的7月,曹董南下拓展市场,与荆州刘表有限公司争地盘,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刘表有限公司,得到了荆州市场。于是乎,曹董似乎感觉拿下孙吴集团的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可惜,事与愿违。几个月后,在赤壁之战的一场大火灾中,曹氏集团损失惨重,荆州市场份额也失去了大半。曹董向南扩张的势头被遏制,对于江南只能从长计议,他将主要精力转向西方,虽然西方市场的开拓战打得不错,但后来又被刘备刘老板的刘氏集团夺走不少。

此后,三大集团的鼎立局势已经确定,各自的疆域雏形也已经敲定。眼看大势已定,司马懿也深知曹董既重才又妒才,在曹董面前耍小聪明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对形势已洞若观火的司马懿,在接受曹董的聘请时,一改之前态度倨傲、恃才傲物的作风,而是变得兢兢业业、毕恭毕敬。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用整整七年的时间认识了自己的“明主”。

现实启发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先生存,再发展

理想与现实在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同步的,甚至有些出入。如何做到将骨感的现实也丰满起来是需要智慧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是,司马懿做到了,他为人老练,巧避锋芒,不但找到了自己的“明主”,还以曹董为榜样,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认清现实,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然而,当我们追求职业理想时,也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最完美的是能将职业理想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找一份自己最爱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两者有分歧时,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面对现实,先求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才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满足生活需要之后,再找到自己的“明主”,所谓“明主”并不一定是最初就重用了你的,但起码是最先发现了你的人。

第二,学会隐忍,从实际出发,做好上司交给你的工作。把不爱做但是上司交给你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去追逐你的职业理想。

第三,积蓄力量,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再慢慢向你梦寐以求的理想靠拢。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差。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勤奋进取,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司马懿刚入曹氏集团时,也不是做自己喜好的工作。因为当时曹董手下的得力助手像荀彧、贾诩、程昱等人,都年长司马懿十年以上,而且他们大多在曹董公司创立之初就跟着打天下了,其忠诚经受过磨难的考验,其谋略也得到事实的认证。在曹董生前,司马懿泯然于众人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对于这点司马懿知道,作为后辈,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计,再次迷惑了曹董。而受曹董压制的这个时期,司马懿虽处于有才不能施的境地,但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历练。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始终以曹董为标杆,立志成为像曹董一样有谋有略,又骁勇善战的上司!我们也应该借鉴司马懿这种智识明主并从小事做起直至成功的精神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定能有所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