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由两位小老板说起
生于富贵清流之家,一世福报,一世修行,但世间富贵毕竟少数,大多人还是要为了碎银几两终日乾乾,吃身心的苦,吃尊严的苦。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一代,为了不让子孙吃苦,贵族希望后代持续垄断特权,平民梦想一朝翻身。隋唐时期为了打破贵族的特权垄断诞生出了科举制度,大大抬高了读书人地位,于历史进程有大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条一步登峰最容易的路,令无数平民饱学之士终其一生为出人头地,效死寒窗。
话说这年盛世之春,经济发达,科举壮大,大明帝都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春闱发榜后的首个月内,这条才经三甲骑马夸功名的通天大道上日日熙来攘往,两侧酒楼饭馆天天座无虚席。
就在隔了一街的小市边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经过一家两层的小酒楼,注意到柜台前站着两个衣装鲜亮的女子,一个二十出头,一个三十几岁,样子都很有姿色。二人一个打算盘记账,一个理着台面,互相讨论近期见到的新鲜人事。
小妹打完算珠,看着账簿道:“中午开了六桌,连同茶酒总计五两六钱又三百文,有二十八个铜钱的零头我给抹了,都是老主顾。”
大姐一边擦酒瓶子,一边笑道:“晚上已经订了四桌,这两个月生意果然不错。”
小妹抖平账本,也道:“还是朝廷好,自打北直隶换了巡抚,这几年商税少了许多,不像以前生意那么难做,咱们这个小酒楼月月保着厨师和几个大娘家里的开销还是管得。”
大姐笑道:“天子脚下遍地都是银子,只要脑筋活些,总有赚不完的钱。”
小妹收起笔墨,边整理台面道:“总算比我以前在乡里好太多了,那时候光顾的总是大官爷小官爷,只能保本做买卖,不像大城里除了巡逻守卫,愣是见识不到一个官。”
大姐道:“地乡上的官怎比得上京城里的官,何况京城这么大,哪里是咱们这些小商小民能见得到的,乡里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小吏,比起殷实些的平民家也好不了多少。听说上个月放皇榜,中榜眼的公子就是顺天府府丞大人家的侄子,府丞大人和咱们这的巡抚大人是一家子兄弟,他们那些大人物若能开恩多想想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比拜神佛都管用。”
小妹忽而兴奋道:“我也听说府丞大人的家族了不得,他们家从开国兴旺到现在,族中亲戚遍布朝廷以及各省官位。上次有位姓李的客官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咱们店里吃饭,听他们喝酒谈到,那位李客官和府丞大人是一个家族,目前是副参将呢!”
大姐惊讶道:“咱这小店还来了这样大人物?你怎知道人家是参将?”
小妹道:“他们喝酒说到的,姐怎么忘了,那位李客官夸咱家的鸡和鱼新鲜,还让送了几只去他家,说他姓李,给银子慷慨的很,我说那位客官看着就一表人才,你后来也说他看着就是讲究又有身份的人”
大姐恍然大悟道:“哦!你是说那个人呀!那不是我家五叔带来的么!三个喝酒里头有个是我家五叔。”
小妹笑道:“姐莫不是不知道自家五叔是个人物。”
大姐道:“我只听家里说,有人去找五叔,都称呼他守备大人。”
小妹忙道:“守备可是跟知州知府大人对位的,姐竟不了解五叔的能为,你做生意有守备五叔撑撑腰,也不敢有人为难了。”
大姐却连连摆手道:“你又是想多了,虽然是我家亲堂叔,但他那样的大人,哪里管我们这些蝇头小利的事,亲兄弟分了家都各负担各的,我个外嫁侄女儿,要是什么都管,穷亲戚帮不完了。再则五叔家又不在这边,我若不操持这门生意,都不定能见到,五叔偶尔来京城光顾生意是看得起我这侄女,有这层关系,真用也只怕一生只能在关口上用一次。”
小妹感慨道:“打铁需要自身硬,五叔抬举还得是自己有价值,倘若有本事为五叔效力的话,还是常来常往的,不然恐怕亲叔叔也只能帮那一两次了。”
大姐笑道:“我能有啥本事为他效力,吃饭便宜几个钱,只怕五叔还瞧不上,说我小本生意不赚。不过我儿子再过两年就满十八了,瞧他不是读书的料子,我也不强迫他,但跟我这小本买卖混不下去,我还打算过一阵子找五叔帮帮忙,看能不能送孩子参军。”
小妹道:“现在不打仗,参军倒是好出路,只是当兵得有军籍,只怕没五叔帮忙不容易呢!姐好好看着,若你儿子能跟着五叔后面先混个小军官,将来做五叔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你这当娘的也跟着有光辉不是。”
大姐道:“光不光辉的无所谓,我养得起自己,也不指望他什么,到底一个男子汉得立起来,不说有大出息,至少养家糊口的本事得有。”
小妹道:“我说你做娘做妻子都是顶贤惠的,不过怎么什么都是你操心呢!你相公也不管管你们的儿子。”
大姐正色道:“男人可不可靠,赚钱最重要,相公一年到头在外东奔西跑,把钱往家里一个一个叼,我也知足了,能自己摆平的事,尽量不烦扰他。”
小妹一拍手笑道:“还是富贵养人呀!只要能保衣食无忧,谁不想过安耽日子。这叫我想起咱们那位府丞大人,据说他们家族的男丁,甭管做多大官,都只守着一个媳妇儿,家教好的不得了,而且他们家族的姑娘也都让上学读书的,你说这要是归在他们家,该是上辈子积了德了。”
大姐笑道:“就别羡慕人家那样富贵十几代的大宗族了,听说他们家可是有公爵的,连皇帝都对这样的人家再三敬重呢!我只是平民百姓,还是务实些好,只要能保我生意红红火火,我盼着他官越做越大。”
小妹道:“自打来了京城,果然能长不少见识。”
大姐也道:“不过说起府丞大人对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真是尽心尽力,就我们这条街上但凡有个事情找去府里,府丞大人马上就带人来,尤其涉及到我们女子的事,什么困难都帮解决。”
正说着,店里来了两位客人,要点一桌酒饭,小妹忙拿出菜谱给大姐,看她用那热情又讨喜的语气利索的介绍。
方才这两姐妹口中零零散散讨论的巡抚府丞家族,指得便是长支为成国公府的李氏家族,作为小老百姓,她俩只是从往来的客人口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这个优秀家族的传说,毕竟这几年无论小商小工小民都真切感受到了朝廷好处,大家钱袋子越来越鼓,而惠利她们最多的便是北直隶巡抚上任后所带来的优厚政策,赋税减轻,以及顺天府府丞大人来位后,为她们这些平民的利益积极运筹。
成国公府作为开国辅运的大功臣,数代下来,除去迁居外省,在京有十二房,房房皆出为官者,或任军职,或任文官,家族实力相当强大。
已故老成国公共有三子,长子李浩瀚,次子李浩然,三子李浩荡,皆元妻所出。老成国公夫妇教子有方,三子出身公府,各个题名杏黄两榜,入朝为官,皆为栋梁,自此一改家族重武传统,传成一段佳话。
大房李浩瀚袭国公爵,时年已过不惑,其少精通算术,早成大器,如今官至从二品北直隶巡抚,深得朝廷重用。其妻张氏乃英国公之女,父兄在朝为官,母亲出生江南豪门望族,当初嫁与还是世孙的英国公时,典型的名门强强联手,婚后与英国公共育四子一女,这个女儿便是张氏。张氏自幼最得父母宠爱,当初嫁与尚未袭爵的成国公时,带足百万嫁妆,名动天下。
张夫人与成国公先后生下三子一女。大儿长春文韬武略,极富智谋,年少便继承家族在军中威望,因祖上功勋被送入国子监读书,之后又潜心习文,早早考取了举人,三年前殿试中被钦点为进士,入仕初便在兵部授了官职。随后成国公与皇族中颇有声誉的显王府联姻,便是长春娶了显王的长女睦尧郡主,婚后生下一子恩奕,夫妇相爱美满。
二儿长青小兄长三岁,比之兄长更显文采斐然,玉树临风,又遗传了父亲的算学思维,天生深谙经济统筹之道,这一年春闱又高中榜眼。众人皆知状元出身平平,所以传胪大典三甲金花白马游城夸耀时,风头最盛的反而是这位出身公府的榜眼,眼下春风如愿,前程似锦。
三儿长友小名三友,年少美名,生得人物风流,白璧模样,不同于兄长是恩荫考举,他是从童试开考,小小年纪中了廪生,现下正在家塾苦读,准备日后搏个两榜功名再入仕。
张夫人在将至不惑的年纪又诞下一个女儿,取名雅俗。当时国公夫妇中年得女,爱若宝藏,本想取个最金贵的名字,因家族中男女分开排行,这一代长姐是二房浩然的女儿雅颂,名字由来于《诗经》风、雅、颂,后面妹妹便从雅字。浩瀚为女儿取名想了足足两年之久,原想取个雅俗共赏的名字,换了几十次,直到最后终是定了雅俗二字。
二房李浩然乃当朝一代宠臣,目前官至正三品通政司通政使,深得皇上信任。浩然自少时美名京城,如今将近不惑之年,京城第一美男子的名号始终无人取代。其妻乃是勤敬侯爷的爱女贾氏,夫妇二人共育一子三女。大儿长久自小处世正直,天赋异禀,在同辈当中极受长辈看众,去年秋闱便中了举人。
次女雅颂是女孩儿排行中的大姐,自幼熟读诗书,德才兼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堪为同族女儿榜样。
三女雅风长相最肖其父,天生绝色风姿,明艳不可方物,目前相较同辈贵族千金,尤以精通文学算术,管家理财而富有才名。
小女儿雅量是贾夫人与浩然二爷再度和好时诞育,现年两岁,目前家族同辈里最小的女孩,一出生便被父母兄姐集体捧在手心里。
浩然在兄弟三人中是唯一纳了妾的,其妾慈氏本是富商之女,与二爷机缘巧合相识,婚后慈氏生有两子一女,儿子长生在家序齿老四,长远序齿老六,女儿雅娴在家排行老五。
慈氏一直深得二爷宠爱,日常吃穿用度极为精致奢侈,所以二房多年来妻妾不和,全族皆知,慈氏在些许程度上也导致了二爷与夫人的爱淡情疏。
三房李浩荡是朝中颇有口碑的正直勤奋之人,也是百姓口中为数不多的好官,目前官居正四品顺天府府丞。三夫人秦氏巧妙贤惠,颇善打理家业,三爷仕途顺遂,多得力于这位贤内助。
秦夫人相比两个嫂子出身较为低微,其父只是京外小官,远远不比嫂子们那样的世袭公侯之族。当初老国公夫妇在世时十分喜欢这个小儿媳,不因其出身低而轻看。
秦夫人不负期望,这些年与三爷共育两子,大儿长平此次春闱也中了二甲第五名的进士。二儿长安与大房三友同庚,时年十六,一样早中了秀才,现在与三友一起在国公府家塾读书,兄弟俩时时比着高下。
同僚总夸三爷是有福之人,虽然这些年忙忙碌碌,也与妻子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如今三兄弟家排前头的儿郎都到了成婚年纪,各家都在积极筹备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