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未来(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5 过去的旗舰企业:20世纪70年代的“漂亮50”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关注这些旗舰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研究过70年代一系列声誉卓著的股票——它们在当时被冠以“漂亮50”的名号。10这些股票包括菲利普·莫里斯、辉瑞、百时美施贵宝、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气、默克、吉列、施乐、IBM、宝丽来(Polaroid)以及数据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它们拥有出色的成长记录,在证券市场上被机构投资者广泛追逐。一些分析家将“漂亮50”称作“一次决定股票”,鼓励投资者在购买这些股票后就永远将它们持有在手中。

1972年12月是“漂亮50”的巅峰时刻,它们的平均市盈率超过了40,在这之后这些股票从未达到过如此高度。1973~1974年的熊市期间,“漂亮50”崩盘,它们也因此常常被用来作为反面例证,说明市场不应该对增长型股票继续保持快速可持续的利润增长率的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不过事实证明,对购买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他们没有选择其中市场预期和价格都最高的股票的话,那么“购买—持有”策略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生财之道。

“漂亮50”中市盈率最高的25只股票拥有的市盈率指标数值在1972年达到了惊人的54,而它们提供的平均收益率要比另外25只股票低3个百分点——后一组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显然更为合理。强生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超过了50,其随后的表现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总体水平,而同时拥有最高市盈率和最高市场预期的宝丽来,提供给投资者的回报也最为糟糕。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IBM、数据设备公司、施乐、宝来(Burroughs)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内,“漂亮50”中没有一只科技或电信类股票为投资者带来了高额收益。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拖了市场收益率的后腿,有的还落后很多。看看本章列出的20只最佳股票,也找不到科技部门的身影。这是因为投资者普遍预期科技类公司会达到很高的利润增长率,因此即使这些公司拥有出色的业绩,投资它们的收益也会被乐观预期造成的过高股票价格拖累。

在1993年的畅销书《战胜华尔街》[2](Beating the Street)中,彼得·林奇恰到好处地总结了科技类公司虚幻的诱惑与承诺:

最终,我毫不意外地发现,自己手头的科技类股票是最持续的输家。这其中包括让我在1988年损失2500万美元的数据设备公司,紧随其后的是天腾(Tande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EMC(计算机外围设备供应商)、国家半导体、微技术和Unisys,当然,还有长期被各种优秀投资组合持有的“废物”IBM。我对高科技从来兴趣不大,不过有时候还是难免会被诱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