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政府服务与引导转型

县域工业发展高度嵌入在地方治理和地方社会中,不仅关系到县级财政等治理基础,也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就业。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和社会效应。宜丰县在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的同时,也注重服务和培育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一)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服务与培育

作为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宜丰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呈现又快又好的趋势,得益于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1.全方位服务

为了最大限度地促使重要企业项目安心落地当地,宜丰县开展了“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是转变政府作风。一方面,宜丰县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只要企业不踩红线,各个部门就不允许找企业的“麻烦”。另一方面,宜丰县尽力满足企业的合理诉求。比如,有的企业因未批先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办证存在困难,服务单位可以帮忙协调解决。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宜丰县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对标省委提出的“四最”营商环境标准,在行政服务工作中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吸引更多企业来宜丰投资兴业。县政府为了激励各单位招商引资,承诺给予单位一定的奖补资金和税收减免,同时将引资单位确定为企业的服务单位。从企业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服务单位就要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协助企业完成“围墙外的事”,如帮助企业完成用地审批、建筑审批、环保评估、安全评估等工作。

三是提供政策信息,协助企业申报发展项目。由于企业专注于生产和市场,对政府产业政策不甚清晰,服务单位需要关注政策信息,支持企业申报项目,为企业争取发展权益,助推企业发展。同时,对已落地、已开工的重点项目,宜丰县建立了县领导挂点制度和项目进展督查制度。

2.精细化培育

宜丰县政府不仅注重服务企业,也注重培育企业。县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补齐企业短板。

以药品制造业为例,宜丰县的健康药品制造业主要依托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是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招商发展而成的。当地政府瞄准全国医药百强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医药大企业和战略性大项目;同时,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培养、培训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增强当地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此外,宜丰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创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引导更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落户宜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截至2019年,宜丰县培育的主营业务收入超3亿元的现代制药企业有2家;“健”字号和“准”字号中药、制药企业增加到5家;按照中药经营标准化(GSP)要求培育商流骨干企业3家以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性技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宜丰县在企业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制度设计、项目研发、研发项目归集、研发平台设计、知识产权规划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宜丰县已经培育了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尝试建设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众创空间2019年服务的企业有28家。

(二)政府引导与企业转型升级

在绿色生产升级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环保及成本压力。为此,宜丰县在环保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工作方法,不采用“一刀切”式的整改方式,而是与企业一起应对困难,帮助和引导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在“环保风暴”中,宜丰县在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治理的同时,也有意识地保护企业。首先,在企业环保检查中,政府会给予企业充分的整改时间,并针对企业的现状做合理的政策调整。比如,如果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整改,有关部门会有针对性地放宽期限,服务单位也会从中协调。其次,政府会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协助企业顺利转型。比如,江西省节能督查大队通过专家团队上门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宜丰县不少企业在专家的帮助下找到了设备故障,并进行了技术微调。

宜丰县还积极考察市场,科学地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宜丰县立足于实际形成的“3+1”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产业集群,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提高了环保质量。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宜丰县通过技术培育与支持,推动企业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在推动企业回收再利用排放物,构建有机循环的产业链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桥梁作用。

总之,在“环保风暴”席卷下,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结构生态化,并增加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长远看,政府引导下的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双赢结局,企业走上了高水平发展轨道,地方也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最终,政企关系越来越走向良性互动状态,地方政府与企业形成了“真管真服务”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