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工业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链的建立

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意见,专门提出了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的关键是治理工业污染。但是,治理工业污染并不意味着关停工业企业,而是旨在推动工业产业的绿色发展,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宜丰县在工业污染治理中,按照兼顾“治理”与“发展”的思路,既严格遵循生态环保的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又有意识地推动经济循环体系的建立,通过工业企业内部经济链的循环,低成本实现污染治理目标。

(一)产业发展的污染问题

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是工业污染的主要问题,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

1.水体污染

在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之前,宜丰县工业园区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问题屡见不鲜,企业通过策略性的设计规避污染检查。一是雨水排口混乱,无标识牌,一些企业将雨水管道埋在地下,通过设置暗管利用雨水管道偷排污水。二是污水排口设置隐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安装接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网,而是自行处理污水。企业违规排污导致水质变差,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案例2-1:2016年12月14日上午8点左右,上高县自来水公司发现县城城区供水有异常气味。经排查,发现水体异常是锦江河上游的宜丰县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将工业废水排放至园区旁边的小溪,小溪汇入耶溪河,耶溪河汇入锦江河所致。15日下午,上高县部分群众到宜丰县反映自来水出现异味的情况。据查,宜丰县的两家企业抱着投机心理,在查看天气预报后,试图利用下暴雨的时机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中,结果未下暴雨,企业排放的污水污染了锦江河水,严重影响了上高县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2.土壤污染

工业发展中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工矿企业开发矿产资源以及重金属企业处理排放物造成的。土壤污染不仅破坏地表生态,影响农作物生长,也会污染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案例2-2:2018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江西宜丰县长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厂区内非法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这一事件被称为“长新问题”。经查,这是一起典型的恶意环境违法事件。2016年上半年至2018年5月,江西长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了降低处理固体废物的成本,在厂区内非法填埋近200吨危险废物。其废物中的铅泥含有微量铅,是有毒有害物质,对土质和地下水影响大。“长新问题”暴露出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对后续的生产发展造成极大破坏,也为产业生态环保敲响了警钟。

3.空气污染

产业发展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燃煤排放所致。长期以来,多数企业使用的基本是燃煤小锅炉,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由此产生了污染气体。小锅炉具有分布分散、排放密集且随意的特征,再加上空气流动,对气体污染进行有效管制一直是个难点。比如,2016年12月,工业园区内的江西汇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和顺德立公司的两个大烟囱排放异常,遭到了舆论批评。

另外,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屑和尘埃,尤其是建筑施工造成的扬尘等,带来了空气污染。宜丰县通过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要求,建立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实现了扬尘污染的治理。

(二)产业发展的污染治理

为了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宜丰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保防治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污染源头预防、污染过程治理、污染结果惩处三个方面。通过全方位的污染防治,宜丰县重塑了一套健康的工业产业体系。

1.污染源头预防

污染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源头治理,宜丰县在工业污染问题上的源头防治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在招商引资时严把企业环保关。宜丰县在招商引资上规定了入园工业项目的基本条件:(1)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生产准入要求;(2)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 万元以上;(3)投资强度不少于300万元/亩,年均税收不少于5 万元/亩。关于第一条,宜丰县政府明确指出,不再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通过控制和禁止具有污染隐患的工业项目进入当地堵住新增污染的口子。

二是对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实时监控。2017年4月,宜丰县成立生态警察中心,该中心建立了网格污染排放监控系统,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和环保预警设备,对企业内部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这种实时监控也提升了解决污染问题的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设备就会发出警报,反馈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工作人员即刻上门处理。工作人员也会随时到现场取样检测,确定企业是否存在污染排放问题,一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放,就会对其进行追责。

2.污染过程治理

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存在周期反复性,需要一个过程。污染发生在工业企业的生产—消耗—排放的过程中,这决定了对工业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必须是过程性的。宜丰县对工业企业的污染过程治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污染处理设备的投放、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以及化工企业聚集区专项整治。

一是污染处理设备的投放。宜丰县工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污水管网铺设上。工业园区共有300多家企业,分两期拉管网,主体管网建设成本由政府承担,连接企业的管网建设成本则由企业自己承担。管网建设覆盖每一家企业,做到雨污分流。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2020年完工。其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网的铺设工程于2019年3月开始施工,5月份完成,共投入资金482万元;园区污水主、支管网延伸工程于2020年1月12日完成,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园区污水主、支管网检测维护工作于2019年7月完成,首期投入资金81万元,检测长度10公里,并对发现的漏点和破损位置进行非开挖式修复,完成局部树脂固化33处,修复总长169米;2019年12月启动污水管网二期检测清淤修复工程,清淤检测长度10公里,预计总投入200万元。此外,园区投入100万元安装5个雨水总排口在线监控设备,投入145万元新建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

二是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关于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工作,宜丰县主要是对2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整治。此工作由工信部门牵头,生态环境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参与,多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涉及企业200多家,工作组引导企业将燃烧质由煤改为生物质(如秸秆)。截至2019年,该项工作已经完成,所涉及的200多家企业全部整改到位。其中,有一家企业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处罚。

三是化工企业聚集区专项整治。宜丰县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在此项整治行动中,园区共排查化工企业11家,5家化工企业处于长期停产状态,1家化工企业已被关闭。

3.污染结果惩处

对于污染结果的惩处,宜丰县实行双重惩处政策,既处理涉事企业,也处理相关部门。

对于涉事企业的处理,宜丰县主要是通过生态警察中心实时监控、相关部门日常检查和群众举报上访等途径发现问题。一旦查清污染事实,有关部门就会处罚涉事企业。2019年1月至10月,宜丰县生态警察中心牵头检查企业1198家次,涉及行政处罚案件44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4件。生态警察中心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95件,牵头环境综合整治4个批次,办理处罚案件44件。对于环保不达标又不整改的企业,工信局将采取断电处罚措施。在燃煤锅炉的整治行动中,有70多家企业因产能不高、经济效益低,放弃了整治。

宜丰县为了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大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力度,专门制定了《宜丰县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职责》,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属地自查上报机制;二是铁腕执法,与属地政府、工信、供电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三是将整治工作进展通过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公开通报,并抄报县主要领导,县纪委监委对清理整治工作推动不力的属地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四是结合产业政策、建设地点、县情实际,研究一些行业整治难点,并形成对策。

此外,宜丰县建立了常态化的生态环境问责机制。对于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力的单位,以及履职尽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县直单位,有关部门将按照《宜丰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

(三)绿色产业链的循环体系

如何认识污染问题,既需要依靠科学知识,讲究政策,也需要辩证思维。比如,一些污染物在一定状态下是污染源,但是经过物理方式或化学方式处理,就会成为重要的资源。简言之,污染物也可以“变废为宝”。宜丰县根据现有产业污染物的类型与特点,引进新型产业,实现了对原有产业排放的污染物的再利用。由此,宜丰县通过产业发展经济链的形成,建立了产业绿色发展的在地化循环体系,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有机平衡。

宜丰县绿色产业链的循环体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铅酸蓄电池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宜丰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是高效储能蓄电池产业,这一产业所排放的固废主要是铅泥,不仅污染大,而且处理成本高。2018年被央视曝光的“长新问题”即涉事企业偷埋铅泥所致。这一事故不仅影响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还严重影响了企业上市日程。经此事件后,涉事企业谋求转型,探索固废处理的办法。工业园区几个规模较大的蓄电池企业自发集资成立延伸企业,于2018年初正式筹备江西齐劲新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对废铅酸蓄电池及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废电池极板、铅渣、铅泥等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新企业的成立既完善了蓄电池厂循环经济产业链,还提高了蓄电池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杜绝了危险废弃物的非法处置。

二是陶瓷固废的循环再利用。因为盛产瓷土矿,当地的陶瓷产业也比较发达。宜丰县在2010年时就拥有12家陶瓷企业。发达的陶瓷产业,制造了大量的陶瓷固废。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西鼎盛微晶新材料有限公司针对陶瓷产业固废处理问题与高校和研究院合作,将世界首创的浮法微晶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利用陶瓷产业所产生的工业尾矿和边角余料,发展出了绿色环保新材料——微晶装饰材料。这一变废为宝的创新实践,在解决企业生态环保问题的同时,延长了当地陶瓷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发展。

工业污染治理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对企业污染物的回收再利用,在工业产业体系内部建立有机的污染治理循环体系。工业污染治理虽然让企业面临巨大的环保转型压力,但也推动了企业延长产业链,建立了企业固废再利用的内部循环体系,降低了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提升了产业集群竞争力,保障了行业稳定、安全、健康和长远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而言不仅是压力,也是机遇,是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