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绿色发展:绿色GDP的崛起

由于生产销售早已突破地域性市场,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乃至全球性同类产品市场的竞争。而生态环保成为硬约束后,企业治污成本增加,这相当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加剧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脆弱性与敏感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执行中央的环保政策;另一方面,又要让地方企业加快发展。生态环保的硬约束和经济发展的强压力激发了宜丰县委、县政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的内生动力,宜丰县逐渐形成在生态“3+1”产业规划引领下,推动构建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主体的绿色发展体系。

(一)绿色产业规划:生态“3+1”产业

①生态“3+1”产业发展模式。宜丰县委、县政府具有较强的产业规划意识与产业规划能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由放任型产业发展向规划型产业发展转型。宜丰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条件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态“3+1”产业发展模式,并编制了《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主要内容为三大绿色产业加一个中心。首位产业为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以永兴新能源、江西齐劲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目前,首位产业聚集度已经达至 57.8%,宜丰县荣获“绿色高效储能产业集群基地”称号。主攻产业为绿色新型装饰材料产业和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绿色新型装饰材料产业有108家企业,以江西鼎盛微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鼎盛微晶新材料”)、迈丹尼高端家具定制为龙头企业。其中,鼎盛微晶新材料建成了全球首条浮法微晶生产线,该企业的尾矿微晶装饰材料研发项目被列入全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有10家,以江西百岁山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简称“百岁山”)、深圳景田宜春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和正邦油茶为龙头企业。宜丰县“生态+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与珠海天沐集团合作的旅游康养温泉、与江西省旅游集团合作的天宝古城开发和与湖南皙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东方禅文化园及竹文化园等开发项目全面推进,逐步打造文化创意及区域旅游休闲颐养中心。

②招商引资绿色化与精准化。宜丰县委、县政府在编制《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同时,根据生态环保要求制定了《企业限入与禁入负面清单》,从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使招商引资绿色化、精准化。2019年,宜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9年宜丰县高质量发展生态“3+1”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突出强调重点产业招商、重大平台招商、重点区域招商,“一把手”带头招商。《宜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宜府办抄字〔2018〕243号)规定了入园工业项目的资格: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生产准入要求;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投资不少于300万元/亩,年均税收不少于5万元/亩。同时,宜丰县引导财税、金融、投资等资源向重点绿色产业倾斜,按照强链、补链、延链要求,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数据、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招商与产业链生态培育。

③创新绿色招商模式。2019年,宜丰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在县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内开展“标准地”试点工作,颁发《宜丰县关于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试点的实施方案》,在总结试点经验后,出台《宜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丰县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宜府办字〔2019〕83号)。宜丰县通过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在重点区域建立“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的“标准地”出让制度,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代建制”改革模式。关于标准地的出让,宜丰县编制了控制性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规划指标、环境指标、能耗指标和经济指标。

(二)经济生态化:产业转型升级

宜丰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对工业产业进行污染治理与企业发展两手抓,以行政服务引导和推动本地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采用分类治理的方式,兼顾生态治理与社会民生,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运转。

①淘汰落后产能与政府服务促进转型。2019年宜丰县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总体目标是以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强制性标准体系和严格常态化执法,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达标,生产不合格产品或应被淘汰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与治理工业污染的同时,宜丰县委、县政府还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引导与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宜丰县委、县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生产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规划等方面提供支持,如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创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引导更多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落户宜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宜丰县共有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19家,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2家。

②搭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传统的小农社会形成的是人-田-家禽-自然之间的自循环系统,能实现自然平衡,绵延上千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贝,如何变废为宝,关键还是要重建工业社会的在地化循环经济体系。宜丰县委、县政府积极主动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提供条件,促使产学研一体化,搭建在地化的循环经济体系。经过不懈努力,依托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制造产业,宜丰县的工业园区孵化出以提炼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铅泥为主的江西齐劲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本地几家生产蓄电池的企业联合投资20亿元设立。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存在大量固体废料和边角料等工业尾矿,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工业尾矿,变废为宝,孵化出微晶装饰材料研发项目,建成了全球首条浮法微晶材料生产线。

③“散乱污”企业的“三个一批”治理。宜丰县是中国毛竹之乡,当地竹木加工类企业较多,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散乱污”家庭作坊式企业,但每家企业都能吸纳20~100人就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同时,这些企业也可以就地消化当地的毛竹,避免多年不砍毛竹而使其材质变差。因此,当地毛竹加工企业与工人间形成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生态链。如果对这些“散乱污”企业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取缔关停政策,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为此,宜丰县创造性地采取“三个一批”分类治理方案。截至目前,宜丰县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68家,绝大多数企业已完成整改,少数企业正在按规定推进整改。其中,拟关停取缔类74家,已完成69家,整改完成率93.2%;拟整合搬迁类2家,已完成1家,整改完成率50%;拟升级改造类92家,正在有序推进升级改造中。全县所有造纸企业均已关闭。

(三)生态经济化:生态+大健康产业培育

1.做强生态农业

宜丰县编制了《绿色有机产业发展规划》,整体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生态农业提升行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全域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绿色有机产业,以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目前宜丰县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原料基地52.5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26个,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5.4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3家,农民合作社704家,家庭农场达230家。

2.做优生态旅游业

宜丰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打造了“宋风刘家”“七彩炎岭”“醉美平溪”“鱼乐新桥”“禅镜洞山”“红色庙前”“茶苑土桥”“兰韵杨门桥”等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宜丰县挖掘绿色、红色、古色生态文化资源,立足生态、禅宗、古村、人文等资源优势,先后打造洞山禅修养生中心、天宝古城、南屏翰峰文化园、洑溪古树长廊、塔前金丝楠木群等特色景点。

3.培育休闲颐养产业

宜丰县以培育养生养心、农家式养老、休闲度假等新业态为抓手,积极推进“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华情老年公寓中心”第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并形成了棠浦镇高家村养老中心等一批乡村养老新模式,九天溪院中医药养生园项目已竣工营业。宜丰县建成自行车健身绿道达22.08公里,建成江西物华(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成“益农信息站”“村邮乐购”网点273个,完成电商交易额1282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