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话语策略选择

(一)分析框架与语料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1年,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2012年,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每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都全网直播其开幕式。[13]本文选择2018年第八届和2019年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中的主持人介绍以及嘉宾致辞为语料,将其转写下来分析文本语料如何通过选择话语策略,构建北京国际电影节形象以及北京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

本文选择语篇历史研究方法作为分析框架。语篇历史研究方法是话语分析的主要流派,语篇历史研究方法认为话语分析应从三个维度展开:(1)语篇的主题;(2)语篇的话语策略;(3)语篇的实现主题和话语策略的语言手段。[14]本文首先从话语策略的角度切入,指出文本话语建构中涉及的话语策略,进而从微观层面分析不同话语策略实现的语言特点和形式,最终归结出不同话语策略建构出的北京城市形象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形象。

(二)话语策略的选择

话语策略由五类构成: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论辩策略、视角化策略以及强化/淡化策略。指称策略指通过对特定社会群体(social actors)、客体(objects)/现象(phenomena)/事件及过程(events and processes)/行动(actions)进行指代来实现群内/群外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述谓策略指对特定社会群体、客体、现象、事件及过程和行动积极或消极的话语修饰或限定(discursive qualification);论辩策略是用来证实文本中命题的正面性或负面性,通常是通过使用一些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惯用语句(topos),引导听者对诸如定义、益处、无效、危险或威胁这些论题(topoi)进行逻辑判断,以达到说服的目的;视角化策略指对文本作者的观点进行立场化的话语手段,用以表明文本作者对某一立场的有意参与或刻意疏离;强化/淡化策略指通过修饰(增强或削弱)话语的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即其义务(deontic)情态或认识(epistemic)情态身份,以定位该命题在语篇中的地位。[15]

1.指称策略

指称策略是指通过把一个人归属于自己一方或者对方来建构和再现社会实践。语篇历史研究方法认为可以通过成员分列的方法,将某个人归属于自己一方或对方。指称或命名的选择往往凸显该群体或个体的某种形象,是理解身份建构的关键。[16]

例1:所有人都热爱电影,因为电影是一场旅程,一场纯净的旅程。电影是一种超越语言、民族的艺术。它是一种旅行、一种了解,让我们遇见他人,分享我们生活经历的方式。[17]

例2:电影关注每个人的内心旅程,并让我们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今晚北京国际电影节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和电影人。[18]

例3:非常高兴在这美好的夜晚与大家再次相聚,中国影都——北京怀柔,共同见证光影传奇,共同追寻电影之梦。[19]

例4:在此,我谨代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向本届天坛奖的各位评委,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表示热烈欢迎;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向关心支持中国电影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0]

例5:实现中国电影由大到强的转变,不仅是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也是世界电影界的期盼。我们不仅愿意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电影,还将用东方审美,与观影表达的有机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电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创造。[21]

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是对外传播时经常使用的话语,有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此外以“我们”指代,具有“移情”效果,使话语双方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话语的说服力、感染力。[22]例1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缩短了讲话人与听话人间的距离,易于讲话者向听话者传递自己的想法与价值观念。例1中“所有人”的使用将所有的人拉入同一阵营,共享相同的价值观;并且“所有人”颇为强调集体身份,强调对同一观念的认同,以至于人们往往将这种观念视为客观事实。与之相反,例2中的“每个人”是一个强调个体性的指称词,相比于集体指称的“所有人”,“每个人”更为注重个人的独特性。因此例1、例2指称策略的使用,说明电影的意义,它既可以广泛到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与热爱,又可以细微到适用于具有差异的个人。例3中的“大家”说明主客体,“大家”指除主体之外的所有人。“大家”这一人称指示词的使用,说明北京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的东道主形象。在例4中,无论是“评委”、“嘉宾”还是“电影人”,都是对根据某一特定标准划分的同一群体的指称。“评委”和“嘉宾”是在电影节开幕式中具有特定职能的群体,“电影人”指称被划入同一行业的群体。相较于“评委”“嘉宾”“电影人”,“朋友们”指称范围更为松散与广泛。因此例4通过指称策略的使用,烘托北京国际电影节热情开放的形象。例5中“中国电影人”与“世界电影界”被划分为两个群体,以说明群体的相异。例5“中国”与“世界”两个指称词构建了北京开放交流与交往的形象。

2.述谓策略

述谓策略关注的是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之间怎样进行话语建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在谓语成分中使用有否定意义或肯定意义的修饰语,其目的是对社会活动者赋予正面的褒义或负面的贬义。语篇历史研究方法认为对偏重使用这个策略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语篇对社会活动者的态度。哈特(Hart)指出述谓策略可以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资源等方面实现。[23]

例6:电影关注每个人的内心旅程,并让我们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今晚北京国际电影节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和电影人。[24]

例7:我十分荣幸能来这里分享我最心爱的电影,我希望这番话能成为各位继续去电影院的理由。[25]

例8:我觉得还算很幸运,我们做电影能够记录下一些慢慢改变了的城市的面貌。[26]

例6、例7是预设命题。预设指为保证行动、理论、表达或语段的适宜性或合理性所做的假设。[27]北京国际电影节证明了预设性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中国文化理念意为:人在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习性也很相近,由于后天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差别。例6运用肯定的预设表明北京国际电影节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质。“继续”预设人们必然是因为电影的益处才被电影吸引。例7同样用肯定预设对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了积极构建。从及物性分析角度来看,例8表明认知的心理活动过程。由“很幸运”这一认知感染观众,说明电影节这一文化活动对于城市文化的记录保存以及传播大有裨益。[28]

3.论辩策略

论辩策略是话语使用者在证明或质疑某些声明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运用此策略,可以证实正面或负面的描述。说话者使用论辩策略所涉及的论辩题目通常包括: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危险或威胁,羞辱,公正,责任,累赘,财务,事实,数字,法律和权利,历史,文化,滥用。对这些题目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以达到正式证明或负面描述的论辩目的。

例9: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北京与电影的约定,是电影人的节日,是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交流互鉴的舞台[29]

例10:北京国际电影节秉持着与中外电影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美好愿景,以大师、大众、大市场的风格特色,吸引着逾万名全球有影响力的业界精英和行业代表,是国际交流的大平台、电影市场的风向标[30]

例11:当然如同陈导刚才说的,北京是一座日新月异变化的城市,这几年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国际化[31]

例12: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这里有最优秀的电影人,有层出不穷的电影佳作,有饱含热情的电影观众,蕴藏着属于电影的无限可能。[32]

例13:本届电影节,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部影片报名参评、参展,300多家中外电影机构和万余名嘉宾齐聚北京。[33]

例14: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自2013年设立以来,超90国家和地区近3900影片报名参评,邀请了40余位世界著名导演和电影大师担任“天坛奖”评委,电影节开、闭幕式精彩纷呈,本届拥有400余位重量级中外电影界嘉宾踏上红毯,星光熠熠,北京展映精选了近2900艺术水平高、观赏性强的中外佳作,200余位中外知名电影人士在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发声,北京市场签约金额累计突破1000亿元,签约项目覆盖全产业链,是亚洲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34]

例15:北京,一座与电影结缘的爱影之城。2018年,北京生产影片410,占全国电影产量50%。15部电影票房过亿,北京电影票房2.18亿。北京出品影片,贡献票房42.23亿,占新上映影片总票房的72.4%[35]

例16:九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坚持面向大师,服务大众,引领市场,走过了高端起步,跨越提升,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36]

例17:最大的分别是2004年底来这儿,整个北京都在改建,应该是准备奥运吧。到哪里看都是吊臂,整个城市像太空城市、未来的城市一样。然后我们看了很多都找不回来了,因为老北京的感觉越来越少了。然后我们就一直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找,找回老北京的感觉。[37]

例9、例10、例11、例12使用了定义惯用语句。以“定义”为论题的惯用语句是指如果一种行为或者行为主体被命名为X,那么这些行为或者主体就承载了X的特征。[38]例9将北京国际电影节定义为节日,定义为舞台。节日是一年之中大家共同庆祝的日子,是为了庆祝或者纪念某件事情,是约定俗成的日子。由此说明北京电影节之重要,值得庆祝与纪念。舞台是表演与展示自我的场所,将北京国际电影节定义为“舞台”,说明北京国际电影节吸引众多人的目光,供北京电影、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在其中展示自我。例10以“大平台”“风向标”命名北京国际电影节。平台是指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比如信息的提供与获取。以“大平台”命名北京国际电影节说明北京国际电影节既可提供相关信息,又可提供媒介让参会者展现自我。风向标具有指示、指引方向的特点,它说明事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风向标”命名北京国际电影节,构建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权威、引领潮流的形象特点。例11将北京定义为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借此构建北京发展迅速的形象,暗含北京走向国际具有潜力与进步空间。例12中窗口的特点是以局部代表全貌,比喻渠道。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窗口,借此定义惯用语句来说明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由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的情况可知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的状况,以此突出北京国际电影节形象代言的地位。

例13、例14、例15使用了数字惯用策略。以“数字”为主题的惯用语句指的是运用数字来证实特定的主题,从而证明某项行动应当或者不应当被执行或实施。[39]例13、例14、例15中的数字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数量、影片的数量、交易额以及人数。参赛国家和地区之广、参赛影片与人数之多、交易金额之大,凸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规模与影响力,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规模与影响力的电影节形象。例15中百分比的使用,说明北京电影的份额之大,凸显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形象。

例16使用了益处惯用语句。以“益处”为主题的惯用语句指的是如果某种行为是有益的,那么人们就必须执行这种行为。[40]北京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这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有益的,因此,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在推动北京与北京电影节的发展。而以“危险或威胁”为论题的惯用语句是指如果某种行为会导致危险的结果,那么就不要让这种行为发生。如果有危险存在,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措施避免危险。[41]例17讲述了北京因为现代化建设,丢失了一些老北京的韵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部分保留老北京的传统,另一方面可以用电影记录这座城市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