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国际电影节:讲好北京故事的场域
电影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还承载着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等元素。电影节既推动电影艺术创作,又可成为展现城市形象与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电影节总数有千余个,且电影节的数量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目前众多的电影节种类中,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仅有15个”。[2]北京国际电影节接近A类电影节,具有一定的社会反响,是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交流、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的重要桥梁,也是吸引世界资源、讲好北京故事的场域。
(一)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社会影响力
影响力是评价电影节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任何一个电影节都在不断探索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电影节的影响力,以实现电影节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从传播效果来讲,影响力则更倾向于产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这种作用能够使他人的思想或行为发生改变。当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时,受者能够产生认同并接受,那么传播就具有了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受到事件本身的吸引力和受众范围及接受意愿的影响。电影节所面向的受众是广泛的,对受众的文化认知、艺术水平,甚至行为层面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更为显著。作为节展活动,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样提升了社会大众对城市的认知,以电影节人气带动城市关注度,展现城市形象,也是体现北京国际电影节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面。[3]
1.电影
社会影响力通常指涉一种左右人们的态度、意见或行为的力量。[4]电影的画面具有直观性,因此,电影作为一种表意符号具有世界通用性,生动、直观的电影画面造就了电影传播的直接和高效。尤其在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编码和解码环节,电影通过直抵观众听觉与视觉器官的音画手段,作用于观众的感知系统,进而感染其心灵,引起共鸣。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电影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播文化的作用。[5]
无论哪一个电影节,电影都是主体部分。一方面,电影是具有艺术性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电影是负载价值观的艺术作品。电影作品总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仰、风俗习惯等。电影节既是展示城市形象、民族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又是艺术创作者个性和观点表达的主要平台。观众是电影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分享信息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奥斯卡金像奖的每部入选影片都会架构一幅意识形态的图景,形成社会的舆论导向,进而使每个受众认同影片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现实实践的价值标准。[6]
2.话语
电影节涵盖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或是大众传播,都离不开话语媒介。在电影节期间,个体会围绕电影进行话语传播活动,包括交流与分享关于电影和电影节的信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即时分享关于电影节的资讯。同时,在电影节期间为特定主题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举行的展览,以及其他促进电影人之间交流的活动中也有话语的参与。话语并不是绝对中立的,话语不仅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还与社会其他元素相互制约,其形成过程也取决于一定的社会语境以及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二)北京国际电影节与文化话语
1.多元文化话语
电影节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本身构成个人的交流框架和语言体系,文化的影响力能够通过共享实现。电影节通过文化共享形成具有共鸣的影响力。电影节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全球文化格局重构与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节的文化影响力体现在电影文化及民族文化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影节描绘了电影本身的文化图景,在电影文化发展中发挥“风向标”的作用,电影作为文化的呈现方式,通过艺术诉说文化;另一方面,基于文化的多样性,电影节对电影所呈现的文化有所选择,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7]
国际性的文化节庆最大的特征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世界传媒人的盛会,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制片人、导演和演员会聚一处,通过多种活动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进行融合与碰撞,促进文化的交流。[8]就电影节的参与者而言,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等电影生产一线的人员出席电影节相关活动,并与各国媒体和全球观众直接对话交流,促进了人们对不同类型电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北京国际电影节在评委会的组成、吸引和邀请参赛影片、选片和评奖等方面均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以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例,共有来自六大洲88个国家和地区的837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国际影片682部,国内影片155部。影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风格各异。[9]因此,北京电影节有助于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话语多元化。
2.文化产业话语
电影节隐含多元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文化盛事的国际电影节,在彰显丰富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其所蕴含的巨大的产业价值同样值得关注。电影节作为一种节事活动,已经被赋予文化产业、策展活动的基本属性,从单纯的电影展会发展成为附加值倍增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活动。在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备受关注的经济新增长点的背景下,电影节有助于通过全产业链孵化创造经济效益,并打造文化产业话语。作为电影节举办地,能够依靠电影节打造“文化产业链”以提升产业效能促进品牌发展,培育相关产业延伸电影节产业链增值效益,围绕电影节培育图书出版、动漫生产、儿童用品、娱乐项目及多种第三产业项目。从经济效益角度审视国际电影节,其焦点和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电影作品本身。[10]因此,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可以提升北京相关文化产业的影响力,通过文化产业话语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城市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影响力。戛纳等城市作为久负盛名的国际电影节举办地,具有相关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洛杉矶作为奥斯卡金像奖的举办城市,更是成为相关文化产业的代表。而文化产业话语影响力提升,也自然会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三)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城市
1.塑造北京城市形象
城市是电影节的“黄金搭档”,二者相互影响。电影节是宣传和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窗口,同时是举办城市展示自身文化形象的重要机遇。以戛纳为例,19世纪初,这个位于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的小镇还是个只有约4000人口的小渔村,而从1946年举办首届电影节至今,它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集散地,主打“大海、阳光、美女”的戛纳凭借一年一度的电影节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11]电影节既是城市品牌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形象推广的平台。比如,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城市西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一些显著的文化符号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记,人们凭借这些文化符号加深对城市的感知,以至于一听到某城市,总是最先想起它鲜活的形象。例如,巴黎是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艺术之都,维也纳是音乐之城,罗马是古典文化荟萃的城市。
2.北京城市历史文化基因
优秀文化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举办城市的文化特质。北京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北京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首都,始于元代大都,作为首都的历史不算最长,但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全国的古都中,北京形态最完整、史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大量承载着北京历史文化的遗存,用无声的语言和真实的形象,钩沉这座古都的记忆、理念和智慧,记录包含诸子百家和各民族智慧的形象。北京不仅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还是世界十大名都之一,北京的城市规划独具特色。主客分明、布局宏大的都城规划设计,堪称中华传统思想与精湛瑰丽艺术的完美结合,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精髓,坛庙寺观点缀,金水玉河环绕,各族文化熔于一炉,世界文化密切交融,从庄严的紫禁城到中轴线,从礼制坛庙到王公府邸,从皇家园林到文人会馆再到名人故居,无一不体现着古都北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和文化符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