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亚洲文明对话:来自马来西亚的观点

翁诗杰(Ong Tee Keat)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

首先,我对东道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凝聚共识之后不久,积极主动、高瞻远瞩地举办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表示祝贺。

从历史上看,亚洲曾是几大文明的摇篮,其中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孕育了各自的文明,这仅仅是几个例子。

尽管亚洲文化从未“同质化”,只要“和而不同”的智慧长存,文化多样性不一定是引发文明冲突的根源。

据我所知,这种智慧自古以来就植根于中国哲学之中。

除此之外,这种智慧还教会我们欣赏他人的文化,并与之共存,以培养和谐。这在中国哲学中有很好的定义,字面意思是:

各美其美(Treasure one’s culture)

美人之美(Appreciate cultures of others)

美美与共(Co-exist in diversity)

天下大同(The world be harmonious)

1924年,印度伟大的文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访华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让貌似的关隘变为通途吧,愿我们不忌讳差异,恰恰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差异永远不会消除,没有差异,生命反倒羸弱。让所有的种族保持各自的特质,会合于鲜活的统一之中,而不是单一的将死之中。

这种通过共存来滋生“求同存异”的伟大智慧已一再被证明是重要的,即使在当前全球动态的复杂性中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想到,“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对抗性的,而不是像其怀疑者一再妖魔化的那样,具有掠夺性。

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只是缩小经济差距、增进国家间理解的关键手段。

与我们许多人可能熟悉的“富邻效应”(prosper-thy-neighbours)概念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描绘了一幅更宏伟的图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以睦邻之名拥抱近邻的努力。

亚洲文明对话将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后续计划,是精心设计的,旨在加强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多边认可、理解和欣赏。此次亚洲文明对话是“第二轨道外交”(Track 2 diplomacy),对于增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的互信和理解至关重要。

我希望,这次对话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引发亚洲内外更广泛的文明交流。这样做,我们将在实际上避免我们所处时代的文明冲突并在促进全球和平方面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