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亚洲文明的内涵与演化

亚洲文明:起源与演变

桑达·纳斯·巴塔莱(Sundar Nath Bhattarai)

尼泊尔前驻泰国和东盟大使、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主席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从人类最早定居的历史开始,人类就一直在不断进步。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出现并形成了多种文明。这些文明以不同的规模发展壮大,同时也有一些文明已经衰落和灭亡。

学者们用各种标准来界定文明,如文字的使用、城市、具有广泛阶级性的社会、农业、畜牧业、公共建筑、气象和纪念性建筑。

相应的,人们高度重视文明,并展现了多层次的文明。他们创建了符号、象形文字、语言及其书写体等表达方式,创新民生基础、治理体系、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伦理道德、信仰建设,发展艺术文化、音乐、绘画、文学,这些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虽然许多文明仍然处在神话和信仰之中,但在此不妨考虑以下十大世界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华文明、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其中,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被认为是自人类进化以来最古老和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文明。据说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开始熟悉农业的概念,并慢慢地开始驯养动物,以满足食物和农业需求。美索不达米亚人后来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了第一个文明。

现代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通过人类历史数百万年进化而形成的文明。从狩猎是主要食物来源的时代到农业成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造就了我们现如今的社会。因此,人类文明走了很长的路。从文明的摇篮发展到当今的文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明是之前一系列文明的综合产物,如上文所述,这些文明促进了新革新、新思想、新文化和新哲学的出现。

人类渴望在一个相互理解和依赖的群体中生活,这是一种非常有用和实用的生活方式。这就形成了一个社会,并在适当之时发展为文明。这种人类思维是如何促使此种巨大变化的,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我们所谈论的文明是我们所知道的、真实存在的,不同于其他一些被神话所笼罩、随后消失的文明。

在亚洲文明中,除了东亚和东南亚的文明外,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都高度发达,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也存在技术和思想交流。波斯帝国是最大的帝国之一,在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其领土西至埃及北到土耳其,并通过美索不达米亚延伸至东部的印度河,直至中亚。在艺术、政治和宗教的影响下,波斯帝国在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主要宗教起源于大亚洲大陆。

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300~公元前1300年)主要集中在阿富汗和今天印度的西北部和巴基斯坦,这个文明中的一些大城市,如哈拉帕和摩亨朱-达罗城后来毁于自然灾害。这个时期梵语得以发展,《吠陀经》被撰写而成,这最终使印度教神圣化。除了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是关于世界秩序的早期文明之一,也是分布最广的三种文明之一。

谈及《吠陀经》,其中一本值得关注的典籍就是《梨俱吠陀》,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宗教著作,它是《吠陀经》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的精髓在于“智慧”,该典籍被认为是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100年由不知名的作者撰写而成。据称,该典籍中的作品由圣贤们通过口头语言代代相传,这些圣贤们经过深度的冥想后,以启示的形式获得了这种神圣的智慧,之后才被以当前的书面形式予以记载。这就是为什么《吠陀经》也有“Shruti”之名,即其传承借由口耳传承。一些学者认为《吠陀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确定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古代特征提供了依据。

尼泊尔主要被视为高加索文明的一部分,其人民被普遍称为卡斯人。尼泊尔起源于高加索地区,与印度雅利安人、正统印度教徒(Sanatani Hunduist)有密切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关系,并且与喜马拉雅社会文化也有密切联系,尼泊尔具有欧亚、中亚、中国以及印度文明的特征。尽管尼泊尔主要信奉印度教,但其在向亚洲最偏远地区传播佛教思想和宗教方面发挥了“火炬手”的作用;它将这些宗教思想传播到中国,并再传至韩国、日本和更远的东方国家。

中尼两国著名的僧侣、艺术家往来于尼泊尔和中国,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朝圣之旅。中尼两国自古以来建立的社会纽带,见证了中华文明基础的形成。中华文明在与儒家、道教、佛教的紧密结合中繁荣发展,逐渐成熟。这一事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中尼文明联系的恰当例子。

法显、玄奘等著名僧人就曾从中国到佛陀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取经,而像佛跋陀罗等僧人也曾到中国传经。佛跋陀罗早在公元399年到访中国,从他带到中国的佛经手稿中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他还用中文向数百名中国弟子宣讲佛教教义。

在此我们还可以提一下尼泊尔建筑艺术家阿尼哥(Arniko)的经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度过,他在元朝时期主持建造了几座佛塔,包括北京妙应寺的白塔和五台山佛塔,这些佛塔直到今天仍然是尼泊尔和中华文明联系的活纪念碑。尼泊尔尺尊公主在公元7世纪与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其为修建著名的拉萨大昭寺等寺庙做出了贡献,这是中尼历史遗产的又一显著例证。

在尼泊尔的文明结构中,主要体现中国文化和传统影响的是,大多数居住在尼泊尔北部和东部的中国汉人后裔仍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广泛文明的摇篮,有超过5000年历史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国的古代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沿岸,被称为黄河流域文明。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的兴盛始于统治黄河流域的商朝,随后是周朝和秦朝,后来是汉朝,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和哲学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中国的历朝历代都在繁荣昌盛地不断发展,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一直持续到1912年被中华民国取代,之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汉族人口为主,占91.51%,其他55个民族占8.49%。这些民族为今天中国文化在国内外的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始终以和谐、慈悲、和睦、平和、尊重、自律等理念为动力和指引,这些也是儒家、印度教、道教和佛教的基本教义。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已成为国家间发展外交关系的基石,可以说这五项原则起源于中国古代人类和平共处的文化观念。

中华文明虽然说是一种本土文明,但它的发展体现了独特的包容性和向其他文明学习的特点。佛教虽经尼泊尔、印度传入中国,但也经历了一段与本土儒家、道教融合的时期,才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习近平主席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讲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1]

毫无疑问,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的高价值,这种高价值维系着它的个性特征。同样,应该承认和保护各类型的极其重要的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些多样性中,还应强调亚洲文明价值观的共性,这种共性深深根植于亚洲文明的文化特征和宗教之中,这也是亚洲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亚洲文化价值观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群体导向的,在这之中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等被视为个人和社会角色需具备的重要素质。“家庭和社区高于个人”“意见一致胜过异议”“纪律高于放任”是亚洲的价值观。只要有正确的领导,这样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促进经济繁荣与进步以及建立公民与法律秩序和谐关系的框架。儒家传统中所体现的一些价值观与亚洲宗教的价值观并不矛盾。

今天,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正在将世界凝聚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这标志着文明观念的历史性转变。现代文明的特征是,人口长期增长、经济全球化、人口大量流动、新全球机构的增加,例如联合国及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在内的各种组织机构。现代文明还面临核扩散、环境退化、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以及与和平、安全与发展相关的全球性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现代现象使文化意识的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整体转变。

文明从人类迫切需要群体聚落和发展畜牧养殖以维持生计的阶段发展到工业增长阶段,并最终以先进形态发展到现代科学技术阶段,包括互联网、机器人和通过太空卫星实现的数字化。因此,文明正处于从前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的大转变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体现平等的价值观。

在这场全球文化大转变中,中国已经开始实现一个目标,即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赋予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任务要求,实现中国梦,于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外,中国渴望成为一个高效、和平的国家,主张建立互利共赢、造福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历时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被习近平主席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2]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继续倡导这一理念,必将加强中国的国内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知道,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体现了各国加强区域和次大陆互联互通的宏伟愿景。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经过5年的有效实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推动力。尽管个别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种种具有挑衅性和偏见的指责,但2019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证明了国际社会默认该倡议是促进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行方式。尼泊尔总统参加此次峰会,证明了尼泊尔完全遵守该倡议,并有信心从中获得极大利益。

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地,特别是与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和海外华人社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由于中国的影响,流行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文化元素已经遍布全球。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促进艺术、语言、文学、交流等跨文化交流的政策,将极大地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构建伙伴关系,这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也许要担负起重要责任,通过促进跨文化交流,教育、旅游和人文关系的发展,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和文明的联系,使具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中国青年参与进来,为人类未来的共同利益服务。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第260页。

[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