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及地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概述

一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在结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缘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分析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和经济相互影响程度,区域经济通过经济学中的联盟定义,分析现阶段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区域经济是对在全球对外贸易过程中,小型的产业链区域合作和分工的一种空间体现。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是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也可以是国家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一体化,两者的共同点是空间上的联动和合作,形成了近距离的战略合作关系。当然区域合作有核心和影响区域,区域经济都通过一个中心经济体与其他外围的若干经济体在空间上系统合作。中心经济体和外围经济体不仅在资源、资本、劳动力、消费市场、科技水平、环境等方面有相似点,也有更多的不同点和侧重点,互通有无,进行各方面的价值整合。与外围经济体相比,中心经济体具有特有的经济竞争优势,并通过累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当然,外围经济体会受到中心经济体影响力的辐射,其自身也会通过创新缩小与中心经济体的差距,与中心经济体相互辐射影响,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朝一体化、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 经济带

经济地理学中有较多研究分析经济带这个概念。“经济带”最初是指城市经济带,分析一个国家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情况,后来通过不断发展,形成专门研究方向、学科分支并且单独完善起来(董晓菲等,2010)。简而言之,可以通过局部优势,把能源环境、地缘因素、基础设施等作为经济联动的内容,形成内在的经济合作“轴线”,将轴线上经济发展的“核心”建立在发达城市(一个或多个),以核心城市影响周边落后城市,实现周边各城市联动发展,对外贸易协同发展。发挥经济带中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点—线—面”相辅相成的一体化经济格局(方创琳、张小雷,2003)。通过以点密集经济合作、以线延伸经济带的辐射范围、以面涵盖周边城市,实现贸易效益联动,共同构建商品贸易、物流运输一体化的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如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

以上对于经济带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在自然地域、经济联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同盟。根据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劳动力分工、资本随市场配置情况,科学进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结合商品、服务的综合影响,经济带主要展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发展的过程,并表现出项目之间的联系,国内各省份、城市的多元性,自身的整体稳定性,区域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要素的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