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作本书,是我一个酝酿已久却又迟迟未能实现的夙愿。自从几十年前甫入师门,随赵光贤师研读《左传》,便产生了对它的浓厚兴趣;亦因此,我的毕业论文便是以《左传》研究为题。
在其后多年的工作生涯里,对于《左传》的兴趣始终未减。故而自20世纪80年代始,先后发表过数篇有关《左传》的研究文章。在此过程之中,一些主要的看法和观点渐趋成熟,开始整合为一个整体。于是,便萌生了写作本书的意愿,却因种种原因未能践行,直至两年前才开始动笔。
本书尽管终于付梓,但深以为愧疚的是:它从总体而言尚嫌粗糙和仓促。虽延宕至今,而现在问世的却仍然只能算是并不成熟的“初步成果”和“半成品”,许多地方都无法使自己满意,且有极多问题仍待探究。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要看的书太多,内容含量太大。两千多年来,涉及《春秋》《左传》的著述浩如烟海,想要全部熟读通览、思深悟透,实非易事。古人有所谓“善学者通一经而足”之说,汉儒皓首穷经之难,可以想见。个人的深刻体会是,虽然自己对于《左传》也算浸淫有年,曾将包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二十六至二十九有关《春秋》类的所有典籍一一翻阅通读,苦思冥想,且广搜旁览兼及其他,但距离真正“通经”的境界,仍然是遥不可及、天差地远。这是真诚的肺腑之言。
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笔者生性疏懒,做事拖拉,故而,尽管这是一个深藏于心、久已有之的殷切愿望,却一拖再拖,始终三心二意,未能全力以赴去做。
这一初步成果之所以得以完成,必须感谢我的师兄晁福林教授。正是由于晁兄的不断督促,才令我不得不打点精神,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和懈怠,使本书的写作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虽不令人满意,但总算终于完稿。若有可能,容待将来再做修订。
本书的主要新意在于下编。个人的一点心得是:阅读与研究古籍,不但要弄清史源和理解其意,还要善于“想象其境”。即认真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旨趣,从而透过貌似简单的表面文字,体察到背后隐藏的、作者力图说明的东西。人类历史的精彩与耐人寻味,往往便在于这些表象背后的深层启示。
例如《左传》昭公三年所谓“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虽然仅仅是一句话,但其背后所揭示的历史巨变,则无异天翻地覆,不难想见其场景的动人心魄!而隐伏于其中的人际之间利益斗争的险恶与血腥,更是无比的残酷!仔细体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因急剧的格局动荡与层际流动,而导致的多方面变化。实际上,我个人对于春秋战国之际思想文化的主流由王官之学向诸子之学变化原因的感悟,便是得益于这句话的启发。由此而生发想象:当社会大动荡的汹涌波涛终于风平浪静,下层民众的成分和文化素质却因大量贵族的平民化而提高和改变、从而使得官方对于文化与知识的垄断渐趋消解的时候,加以其他条件的配合,以士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便自然成为必然与不可遏制。
故而,本书下编的一些解读,便是在弄清史源的基础之上,力求通过“想象其境”的方法,去体会作者深藏于表面文字之后的真实意蕴。希望有关的“解析”与“辨正”能够有助于读者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