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漫思: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的“银川范本”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有黄河穿境而过,西依贺兰山,面积9555.38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05.1平方千米。辖兴庆、金风、西夏三区,永宁、贺兰两县及灵武市。2015年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16.41万人。银川市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利用宁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精心编创了纱巾舞等36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健身舞,向全市和全区进行普及和推广,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文化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并作为案例被编进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银川市所创造的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的可资借鉴的范本。

与众不同的“银川思考”

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是古丝绸之路向西延伸的重要门户。公元1038年,西夏建国,以银川(史称兴庆府)作为都城,历经189年。银川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快银川跨越式发展。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40.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3.13亿元。2008年以来,银川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节水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20余项殊荣,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银川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均实行免费开放,同时,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像全国各地一样,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参与广场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顺应人民群众开展广场健身活动的需求,银川市统筹规划,加大了文化广场的建设力度,全市共建设城市中心文化广场43处、社区文化广场94处。为了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银川市积极组织开展“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广场文化活动,并从2007年开始,精心组织开展玉皇阁广场文艺演出,演出时间从每年的4月至10月,演出时间长达半年,演出场(次)在180场以上,演出的团队既有专业团队,也有业余团队,既有本地剧团,也有外地剧团,演出的形式十分丰富,歌舞、戏剧、器乐、曲艺、杂技、魔术,可以说是应有尽有。2009年10月,银川市玉皇阁文化广场荣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活动荣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银川市的广场文化活动可以说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是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专业干部仔细观察发现,每天在广场上参加健身活动和跳健身舞的人虽然很多,但因缺乏指导、辅导,特别是因为缺少适合人们在广场跳的好的健身舞,老百姓往往是随意乱跳,既不美观,也很难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思考。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作为文化馆人,有责任、有义务为老百姓提供适合需要的健身舞,满足老百姓健身娱乐的需要,并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广场舞不仅要适合群众跳,能够达到运动和健身的效果,作为舞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具有美感,具有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让群众在跳广场舞的同时,还能够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宁夏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都非常鲜明。依托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编创既有健身功能又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广场舞,对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彰显银川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环相扣的“银川举措”

创作与推广广场健身舞是一项系统工程。银川市文化行政部门和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环环相扣,积极实施,扎实推进。

一是高点定位,明确将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关系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否真的能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有切切实实的文化获得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因此,必须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的需要就是文化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所在,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就是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目标。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高度重视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工作,他们结合银川市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将广场健身舞的创作与推广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全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并将其作为银川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突出亮点进行打造。高点定位,使得银川市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活动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和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集中精兵强将,精心创编集艺术与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健身舞作品。创作与推广广场健身舞的动议、构想和计划由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提出,具体任务也就理所当然地主要落在了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的身上。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立即组织本馆的优秀音乐舞蹈干部组成一个创作团队,并聘请区内知名舞蹈专家全程指导,邀请广场舞蹈爱好者全程参与,启动首批广场健身舞的创作。在创作之前,他们再次就自己所要创作的广场健身舞的内涵、特点、特征、要求,做了认真、充分的研讨。广场健身舞,首先是广场舞。作为广场舞,必须充分考虑到舞蹈的集体性、开放性、参与性、灵活性,舞蹈的节奏要明快,音乐的旋律要优美、欢快,舞蹈的动作要舒展、大方、易学、适合大众接受。广场健身舞应该具有地域性、群众性、传承性、娱乐性、即兴性等特点,体现地域特色,具有文化内涵,风格鲜明,韵律独特,朴实自然。广场健身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动作具有多样性与多变性,由各种走、跑、跳及其变化,以及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行扭动等连贯动作组合而成,有助于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各个动作能够起到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明晰了广场健身舞的定位,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便本着舞蹈节奏明快、音乐旋律优美、动作舒展大方、利于强身健体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吸收不同的文化元素,着手编创首批广场健身舞。他们首批共编创了12套具有各具特色的广场健身舞,包括《纱巾舞》《心情》《七月火把节》《套马杆》《凤凰城迎宾曲》《手绢花》《热土欢歌》《中华情》《运动节拍》《晨韵》《草原百灵》等。这12套广场健身舞风格多样,色彩丰富,融艺术、健身、娱乐于一体,舞曲旋律优美,舞蹈动作舒展,易学易跳,富有吸引力,一经推出,就深受银川市百姓的欢迎。许多市民在广场上,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情不自禁地跟着领舞者翩翩起舞起来。《纱巾舞》可以说是首批创作的12套广场健身舞中的翘楚。纱巾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物。西北地区风沙大,纱巾就更成了宁夏妇女挡风遮沙必须佩戴的物件。编舞者选用纱巾作元素来创编广场舞,是想用纱巾来烘托广场五彩斑斓壮观的景象,纱巾的舞动也给人一种置身于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感觉。《纱巾舞》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充分利用纱巾这一道具,采用多次上抛纱巾,双手时而横握纱巾时而竖握纱巾,使纱巾富有动感和生命力。《纱巾舞》动作简单易学,围观者或过路者取下纱巾就可参与其中翩翩起舞。舞蹈编排也采用了广场舞开放式的特点。舞蹈音乐采用了宁夏当地民歌《沙枣花》和《吆骡子》,曲调欢快流畅,颇具动感,极富感染力。纱巾的挥舞让人置身于色彩斑斓的花的海洋之中。这一作品因为充分运用了纱巾这一元素,既让人觉得熟悉、自然、亲切,又让人觉得清新、雅致、优美,在很短时间内便风行银川城乡和大小广场,社会上好评如潮。《新华网》发文,标题是:《广场健身舞在银川受热捧,纱巾舞引10万群众传跳》。首批创作的12套广场健身舞取得成功,这给了创作者们极大的信心,在总结前12套广场健身舞创排经验的基础上,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又于2012年、2013年新创排了《踏响舞韵》《新花儿与少年》等12套广场健身舞。其中以宁夏民间传统体育和竞技项目踏脚为元素创排的《踏响舞韵》,武、舞结合,音乐优美欢快,动作刚劲有力、利落潇洒,极具艺术观赏性,既适合群众在广场上集体跳,又适合在舞台上表演。2015年,银川市文化馆又集中创排了6套广场舞:《走咧走咧去宁夏》《黄河船歌》《生活多美好》《白鸽子》,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喜爱与好评。2016年银川市文化馆又创排了6套广场舞:《“花儿”妹妹》《唱“花儿”的花儿》《牡丹花与放羊娃》《我在宁夏等你来》《美丽中国走起来》。截至2016年,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共组织编创广场健身舞36套。

二是结合免费开放,广泛开展广场健身舞培训推广活动。银川市文化部门采用了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面向全市宣传、推广、普及广场健身舞。第一,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充分利用馆人才优势以及培训教室和场地,面向全市文化馆站专业干部、15个健身点的骨干、社会文化辅导员、业余文艺团队骨干、文化志愿者等,开展广场健身舞培训。他们在馆内共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第二,他们选取市民居住集中、人群密集的银川市南门广场作为广场健身舞推广首个示范点,派出两位老师作为培训教师,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在广场上免费为群众进行教学辅导,每天跟学的群众都在三四百人,有时达到上千人。仅从2011年5月7日到10月31日,就举办广场健身舞培训169场(次),培训群众40000人(次)以上。第三,在南门广场作为广场健身舞推广首个示范点产生示范效应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广场健身舞推广示范点建设。他们采取基层自愿申请的办法,制定了《银川市广场健身舞推广示范点申请要求》,明确申请条件: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固定的活动场地,一定规模的活动人数;认真遵守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制定的管理制度;合理运用及爱护活动设备,做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积极普及推广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创编的广场健身舞,有效的保证活动时间,活动人数;制订推广点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年度总结,按时参加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组织的工作例会;认真履行示范点工作职责,确保广场舞示范点的推广工作,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做好活动艺术档案;积极主动配合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年底对各个示范点的考核工作。申请获得通过,由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和示范点所在县(区)文化馆负责人、示范点负责人共同签订《银川市广场健身舞推广示范点协议》,协议规定:第一,广泛、深入地普及推广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创编的广场健身舞,有效的保证活动时间、活动人数;第二,合理运用及爱护活动设备,做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第三,认真履行示范点工作职责,确保广场舞示范点的推广工作,认真记录每日工作日志,完善活动艺术档案;第四,制订推广点年度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按时参加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组织的工作例会;第五,提高服务能力,对参与群众有积极、主动、耐心的服务态度;第六,积极主动配合银川市文化艺术年底对各个示范点的考核工作。银川市在全市共建立了34个广场健身舞推广示范点,其中兴庆区5个,为光耀美居广场、丽景湖公园广场、海宝公园广场、唐徕小公园、玉皇阁北街文化活动广场;金凤区5个,为满城北街立交桥社区新火车站广场、长城中路街道、上海西路街道逸馨苑社区、满城北街紫阳社区、满城北街满春园社区;西夏区4个,为铁路文化宫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广场、西夏公园文化广场、西夏万达文化广场;银川市直5个,为南门广场活动站、月星广场、团结广场、南门广场、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业余舞蹈团;永宁县5个,为宁和广场、利民广场、胜利乡八渠中心村广场、望远镇望远人家广场、永宁县高级中学;贺兰县4个,为光明社区润园广场、欣兰广场、洪广镇快乐阳光健身舞队、洪广镇洪广社区;灵武市4个,为鼓楼广场、灵州广场、枣博园、东塔镇晚之春中老年健身示范点;市文广局扶贫村2个,为贺兰县习岗镇沙渠村村民委员会、金凤区良田镇泾龙村村民委员会。第四,银川市文广局积极推广示范点的做法,本着“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包片辅导、活跃基层”的服务理念,专门聘请了100名社会文化辅导员,购置了音响、电缆、音响手推车,组织他们深入广场、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业、军营进行包片辅导,将36套广场健身舞进行免费培训推广。第五,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刻录教学示范光盘5000张,向社会各界免费发放。市文广局积极与银川电视台联系,在文体频道每天早晨免费播放广场健身舞的教学。广场健身舞迅速在全市普及开来。每天清晨和傍晚,在银川市大小广场以及社区,都能看到人们跳广场健身舞的身影。在兴庆区每月举办的千人广场健身舞大家跳活动中,《纱巾舞》《锅庄舞》《走咧走咧去宁夏》《最炫民族风》等广场健身舞能做到千人齐跳。

三是举办银川市“踏歌起舞·幸福银川”广场健身舞大赛,推动广场健身舞在全市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为了使广场健身舞成为银川市文化活动品牌,增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进一步营造广场健身舞大家学、大家跳、大家乐的氛围,促进社会和谐,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2011年将广场健身舞大赛纳入银川市“踏歌起舞”文化工程,举办了“踏歌起舞·幸福银川”首届广场健身舞大赛,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具体承办了这项活动。60余支代表队,近5000人参加了赛事。在初赛的基础上,他们选出15支队伍参加决赛。决赛在千人表演的纱巾舞中拉开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6个,组织奖4个,优秀辅导员19个。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广场健身舞在全市群众中的进一步普及与提高。2013年6月,银川市又举办了第二届“踏歌起舞·幸福银川”广场健身舞大赛,并将大赛作为常态化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使活动更具规模、更上水平、更受群众欢迎。

令人瞩目的“银川成果”

从2011年起开展广场健身舞的创作与推广,银川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是推出了一批广场健身舞精品。广场舞作品是被群众广泛享用的公共文化产品,承载着健身、审美、娱乐、教化等多种功能。银川市高度重视广场健身舞的创作,采取个人主创与团队集体创作相结合、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首度创作与几经完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精心遴选音乐元素、文化元素和舞蹈元素,认真创作、反复修改、细心打磨,推出了一批旋律优美、舞姿活泼、符合科学健身要求,同时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广场健身舞作品。《纱巾舞》《走咧走咧去宁夏》《踏响舞韵》《新花儿与少年》等被广为传跳。

二是促进了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开展。围绕推广广场健身舞,银川市加强了城市中心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广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了社会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了对社会文艺团队的星级评选和考核,举办了三届“踏歌起舞·幸福银川”广场健身舞大赛,策划举办了“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群星荟萃·欢乐湖城”百团文艺汇演、“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百姓之星才艺PK大赛等活动,开展了“广场健身舞天天跳”活动,使得广场健身舞有人创、有人教、有人管、有人组织、有人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开展,增进了团结,推动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促进了社会和谐,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

三是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建设。银川市以广场文化为支撑,以广场健身舞为重要内容,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推出“文化银川·花开四季”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包括“凤城春潮·市民文化季”“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塞上冬韵·民俗文化季”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活动进一步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品质化、品牌化,提升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建设水平,带动了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带动了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建设。为了发挥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在广场健身舞普及和推广中的作用,引导自治性民间文艺社团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管理,银川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都要有一支民间业余团队的建设目标,并于2011年在全市创新推行了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星级化”目标管理机制。市政府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各团队配发服装、道具、乐器、摄像机等器材。市文化艺术馆每年举办各类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100余期、培训骨干5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音乐、戏剧、舞蹈、书画、摄影、文学、曲艺、民间文艺等各类群众文艺团队1000余支,常年坚持开展活动的优秀团队130余支、骨干15000余人。经过自评申报、实地查看、群众测评、综合评定、动态管理等环节,两年一届,连续开展了三届星级社会文艺团队评选工作,评出五星级团队4个、四星级团队4个,三星级团队7个、二星级团队21个、一星级团队4个、鼓励团队奖18个。社会民间文艺团队长年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生力军。

五是促进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场健身舞的创作与推广活动,增加了银川市公共文化产品总量,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带动了文化广场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带动了银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银川市在通过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时,开展广场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活动备受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成为示范区创建的突出经验和亮点。

六是促进了银川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随着银川市创作推广广场健身舞作为案例被编入文化部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也随着银川市广场健身舞在宁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亮相,更随着专家的一再肯定以及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口口相传,现在,银川市广场健身舞已经是声名远播,不仅宁夏各地派人到银川学习广场健身舞,陕西等省份也邀请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专业老师前去开办培训讲座,并教授广场健身舞。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所创造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使得更多的人充分沐浴文化的阳光,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运动的快乐,并使银川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特色鲜明的“银川经验”

银川市创作推广广场健身舞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银川经验”。

一是高度自觉。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银川市各级领导和文化部门顺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对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高度重视,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广场健身舞的编排和创作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把组织开展广场健身舞的推广活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二是强化统筹。广场舞活动是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工作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牵涉到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层面。银川市强化对广场舞活动的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将广场舞工作纳入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的工作内容,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分工明确、统筹有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治理。广场舞活动的开展涉及场地、设施、内容的提供,涉及对广场舞人员、队伍、活动时间、活动场地的管理,涉及对开展广场舞活动的群众权益的保障以及其他居民权益的保障。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减少因广场舞活动而引起的冲突,银川市加强对广场舞的治理,形成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群众共治共管的格局。他们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与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相结合,创新广场舞活动的管理方式,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法管理、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建立宁夏首个“社会文艺团体协会”,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吸纳广场舞团队负责人、文艺骨干、社会文化辅导员、群众代表参与广场舞管理,整体提高对广场舞活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四是突出引导。广场舞活动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广场舞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能够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银川市从进一步正面发挥广场舞的功能入手,引导和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第一,从广场舞作品的创作上加强引导,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健身舞作品;第二,从广场舞的队伍培育上加强引导,着力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第三,从示范广场的建设上加强引导,建设广场健身舞推广示范点;第四,从广场舞活动品牌的打造上加强引导,着力打造广场健身舞大赛、“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

令人期待的“银川展望”

广场舞活动和文化民生密切相关。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精神,将进一步做好广场健身舞的创作与推广工作。

一、进一步坚持政府主导

进一步把广场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创作和推广经费。进一步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新建与改造,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文化广场的布局和建设,更好地体现均等性、便利性和实用性,最大化满足群众需求。

二、进一步加强精品创作

紧贴群众需求,结合广场健身舞的自身特点,采取聘请、引进等方式,组织精干力量,每年创排推出5到10套群众喜闻乐见、彰显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创作方式上,将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相结合,将专业人员创作和群众自己创作相结合。统筹全市文艺创作力量,邀请全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专家作指导,邀请群众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形成“三结合”的广场健身舞创作团队,共同开展广场健身舞创作。在作品形式上,将文化、艺术、运动、健身有机结合,分为普及型、提高型、艺术型,便于不同人群学习和使用。鼓励和支持群众在跳广场健身舞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不断改进、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使每一个广场健身舞都能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精品。

三、进一步创新推广方式

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与体育、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密切合作,形成推广合力。特别是加大在企业、学校的推广力度。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在电视、数字文化平台、各级网站、电脑手机终端等开展宣传培训。在高起点上进一步创新广场健身舞创作和推广方式。一是利用文化馆、站场地面向群众开展辅导培训;二是组织文化馆、站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机关等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并开展培训、辅导;三是将现在的34个免费推广点增加到100个,每个推广点配备简易音响器材,安排社会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为群众现场教学;四是利用电视、网络等数字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群众随时都能学跳;五是借助全区和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向全区和全国推广;六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广场健身舞走出国门。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以编创和推广为平台,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完善社会团队星级化考评办法和奖励扶持机制,加大对民间文艺团队和骨干的扶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文化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五、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

紧紧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坚持群众化、特色化、品牌化,不断提升广场健身舞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扩大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示范性品牌和效应,不断推动广场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提高广场舞治理水平,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银川市广场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将使塞上湖城增添更大的魅力!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