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概况
行政建置
【区境位置】 渭滨区地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是宝鸡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东经106°54'02″~107°16'11″,北纬34°07'15″~34°28'57″之间。傍依渭河,东西走向。南接太白县靖口镇、凤县黄牛铺镇;北与金台区硖石乡、西关、中山路街道、金陵河毗邻;东西与陈仓区磻溪镇、坪头镇相邻。东西最大距离39.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1千米,总面积84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867平方千米,占93.93%;水域56平方千米,占6.07%。
渭滨区城区
【建置沿革】 东周秦孝公设陈仓县。秦汉至隋,区地为陈仓县辖地。唐至德二年(757),因“鸡鸣之端”改陈仓县为宝鸡县,历唐、宋、金、元、明、清至“中华民国”政府时期,区地归宝鸡县领辖。中华民国28年(1939),宝鸡县将28个联保划编为22个乡、镇。靠近县城和东关的渭河北岸,时形成街市,被划为河滩镇。民国36年(1947),河滩镇改称为渭滨镇,境域在东关一带。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在原宝鸡县渭滨镇地区设置渭滨区(小区)。1950年6月至1971年1月,境域面积未变。1971年,渭河以南的清姜区并入渭滨区。同年10月改为县级建制,驻地渭河北。领辖红卫路、红旗路、东风路、反修路、谭家5个城市人民公社,其中渭河北3个,渭河南2个。同年12月,又辖石坝河、益门、高家村3个农村人民公社,均在渭河以南东西地区,其中益门公社靠近秦岭北坡。1987年12月,将宝鸡县马营镇划归渭滨区。2003年4月29日,将宝鸡县(今陈仓区)辖的八鱼镇,晁峪乡划归渭滨区。2010年,马营镇、八鱼镇交由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托管。2017年,区辖高家镇、神农镇、石鼓镇、马营镇、八鱼镇5镇,经二路、金陵、桥南、清姜、姜谭5个街道办事处,104个行政村、5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7117人。
【地质地貌】 渭滨区地处祁吕弧形褶皱带,有两种不同的地质构成单元,北部为渭河断陷盆地,南部为秦岭地轴构造形迹发育。境内地层分布属昆仑秦岭区的秦岭分区,主要为第四系、第三系和下古生界变质岩系。
渭滨区南部为秦岭山区,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低山残塬坡地,南高北低。渭河在区境内与清水河交界处为最低点,海拔561米;秦岭北麓天台山天柱峰为最高点,海拔2198米,相对落差1637米。秦岭山脉由甘肃延伸入陕境,其主要特征是山脉东西走向,形似屋脊长梁,山脊起伏多变。北侧山梁南北走向。各山梁之间,有与山梁走向一致,属渭河一级支流17条。河流短促,流向大致平行,多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与渭河相会。山区沟壑纵横,山陡沟深,唯渭河两岸较宽平,是区境地势特点。
自然资源
【水文】 渭滨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量充足。地域的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水系,其中黄河一级支流1条,渭河支流17条。渭滨区先后在支流处修建了14座小(一)、(二)型水库,有效蓄水总容量达500.3万立方米,塘坝19处,现有机井204眼,泵站164台,在清姜河、清水河流域开发建设梯级水电站21座,装机容量达13570千瓦。地表水和地下水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359万立方米,人均亩均占有量分别为1471立方米和3327立方米,均高于全省人均亩均796立方米和1655立方米的水平,其中地表水年均径流量22209万立方米。17条河流均属水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水,水质良好,潜水矿化小于1克/升,可供人畜饮用、农田灌溉以及工业和养殖用水。
渭 河
【土壤】 渭滨区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水平地带主要是平原褐土带和山地棕壤两个地带,即渭河平原褐土带和秦岭山地棕壤带。垂直地带性主要是从海拔500米开始向山地上部依次为:土、褐土带500~800米;淋溶褐土带800~1300米;山地棕壤带2200~2800米。渭滨区2016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显示,渭滨区地类分类面积分别为:耕地4855.81公顷;园地2184.09公顷;林地42065.78公顷;草地2879.4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34.6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18.8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60.07公顷;其他土地458.27公顷。
【动植物】 渭滨区因受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影响,均呈现出南北显著差异,对动物生存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有经济鸟兽216种,其中兽类68种,鸟类148种。按经济种类标准,可分为珍稀动物有羚牛,数量少;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有野猪;个体经济不甚大但数量多的种类有草兔、黄鼬、野鸡等;数量少而个体经济大的动物有狼、水獭、豹等。渭滨区境内植被以乔、灌林木为主,草木和栽培植物居次:其种群以草本为主,乔、灌林木和栽培植物居次,由于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差异大,森林植被随海拔和气候的明显变化而呈不同的森林群落。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为秦岭北坡夏绿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树种有杨、椿、榆、槐、法桐等;海拔1000~2500米,为秦岭北坡松、栎混交林带,这一地区森林植被种类最多,主要树种有华山松、山杨、漆树、栎树、桦树等;海拔2500米以上为桦木林,树种以红桦为主,伴生山杨、华山松。全区有林地面积593419.2亩(包括市属马头滩林场183972.7亩)。占全区总面积68%。全区草山草坡面积70635.2亩,占全区总面积的8.1%,主要分布在林地与农耕地交界地带,其中,300亩以上的草场14处,面积63983亩,可利用面积为54746亩,300亩以下零星草地,分布在山边村庄周围。渭滨全区有植物1041种。其中牧草312种,树木390种,栽培农作物300余种。在农作物中,粮食133种,豆类29种,薯类48种,油料3种,瓜类11种,蔬菜109种。
气候气象
【气候】 2018年全区天气气候复杂多变,经历寒潮暴雪、低温冻害、雷电冰雹、高温伏旱、暴雨、连阴雨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尤以寒潮、暴雨、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损失最重。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接近常年。寒潮降温强度大,低温冻害严重。入夏偏早,春季降水显著偏多。区域性暴雨范围广,次数多。高温出现时间较早,8月上旬出现伏旱。秋季连阴雨较弱,沙尘天气明显,出现重度霾天气。气象灾害属中等发生年份。年平均气温14.3℃,较历年偏高0.8℃。日最高气温37.6℃(6月13日),日最低气温-11.0℃(1月29日);年总降水量617.9mm,较历年偏少28.0mm,日最大降水量60.8mm(7月2日);年日照时数1686.9小时,较历年偏少83.6小时。
2018年各月气象要素统计值
2018年重大气候事件
【雪灾】 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月2—5日渭滨区出现强寒潮天气,各地普降中到大雪,山区局地出现暴雪,高家镇因雪受灾人口92人,受灾农作物0.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低温冷冻】 4月3—7日渭滨区出现了强降温吹风天气,日平均气温下降8℃,日最低气温下降至-2℃。适值经济林果开花期,损失严重。据统计,受低温影响全区受灾人口2965人,受灾农作物648.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20万元。
【暴雨洪涝】 7月2—11日全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2日日降雨量达60.8mm,为今年唯一一次暴雨。旱涝急转,冬春连旱解除。但部分地区引发洪涝,灾情较重。据统计,受灾人口44人,农作物4.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
交通网络
渭滨区地处新欧亚大陆桥中段,交通条件优越,枢纽地位明显。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宝兰高铁纵横交会,连霍高速(G30)、宝汉高速(在建)、310国道和212省道穿境而过,连接川、甘、宁、晋、豫、青、新等省区,形成以城区铁路运输、城市公交为中心,以高速和国省道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骨架,辐射镇村的公路网络格。
历史名人
渭滨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先民为开拓渭河两岸富庶广阔的土地,披荆斩棘,前赴后继,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
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领袖炎帝神农氏,发明医药,为“医药之神”。《淮南子·修务篇》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与(遇)七十毒”。对于神农氏研究中草药的成果,古代医学家陶弘景等,将其辑录成《神农本草经》,得以传世。
明、清时期:白鸾任行人、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弹劾不避权贵;党丕显阁老党崇雅后裔,曾任甘肃文县儒学教谕,著有《亦姜集》;高维岳曾任山东监运使,以书法著名,后任直隶滦城县令,任职中,善剔除弊端,兴利农桑,体恤百姓疾苦,重视学校教育,著有《学耕园》全稿;何毓藻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一生清廉,历任新宁、西昌、鼓山等知县,颇有政声;清代举人徐冲霄参加曾纂修《宝鸡县志》,并致力于地方教育,著有《知味斋诗集》,其中,《赞鸡峰山》《赞金台观》等诗篇极佳。
近、现代时期:杨联甲一生酷爱书法,擅长魏体,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其作品在宝鸡地区颇受赞誉;杨森林带领群众共开展12个课题51个项目的科技试验,有23项得出试验结果,21项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选育、引进、培育许多粮食、蔬菜优良品种;李子青酷爱书法艺术,巨幅精品《魏碑——木兰辞》堪称经典。
史海钩沉
【 国】 繁荣一时的古蜀分支。代表文物:男像女像铜人。1974、1976、1977年,宝鸡市考古人员先后在市区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等地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6座、墓葬27座,精美吉金、玉器、骨器文物3000余件(组),证明“弓”“鱼”诡秘图样视如“图腾”的古国——国。考古发现,西周方国墓,为数代国君世系——西周初期文、武王时期纸坊头 国墓,西周中早期成、康王时期竹园沟 国墓地、西周中期昭、穆王时期茹家庄 墓地,如此清晰的脉络关系,傍渭水而居的神秘部族就是 国。 国曾在宝鸡地区繁荣一时,西周中期以后, 国或是归蜀国,或是被歼灭,再无文字记载。
【井国】 姜尚后代建立的方国。代表文物:井姬独柱带盘鼎。据《广韵》载,“井”是姜姓之国。关中一带周代有井国,据考证,井国的始祖是姜尚。姜尚完成大业后,被姬发封到齐国,但他特别怀念起家的垂钓故地——宝鸡渭河边,就把他后代的一支留在宝鸡。因为古时宝鸡有过井国的存在,所以,姜尚的后代就用此名重建起“井国”。1974年在清理茹家庄 国墓地时,清理出青铜器、石玉器近100件(组),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10余件,译文多为 伯为井姬作器。有一件器物名“井姬”独柱带盘鼎,为西周鼎中所罕见。在礼制森严的西周时期,只有生前地位显赫之人才能享受奢华器物。这个人就是井姬!井姬可能是井伯或井叔其中一代的女儿,西周金文中经常见到周公后裔,身份尊贵。 国、井国因为一场政治联姻,建立起“同盟”关系。
【散国】 因大散岭得名的隘道。代表文物:散氏盘。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考证,周朝的散国在散关一带嘉陵江有一支上源发于大散关岭。历史上的散国,因大散关岭而得名。在这里,秦岭山势与甘肃西来的陇山形成一条隘道,古人利用这条隘道,开通了连接巴蜀与关中的陈仓道。散氏盘又称“矢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铭文共357字,全盘记载西周时,散、矢两国土地纷争之事。武王克商后,散宜先封地于今宝鸡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后散国衰亡,其后世子孙以国名“散”为姓,分流各地。
旅游资源
【概况】 渭滨区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石鼓文之乡”的美誉。
渭滨区历史悠久,文物数量众多,分布密集。新石器时代、西周、秦、汉、唐等各时期遗址数量多、规模大、文化内涵丰富。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各时期墓葬有多处。经文物普查,辖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处,其中古遗址104处,古墓葬31处,古建筑20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处,其他144处。
渭滨境内有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有鸡峰山、嘉陵江源头、大散关,银洞峡景区。人文胜迹有姜炎文化的炎帝祠、炎帝陵、神农祠、姜谭路毛泽东铸像;陈列文物有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院,宝鸡民俗博物馆。园林风光景色迷人,宝鸡植物园、周礼文化主题公园、渭河公园、中华石鼓园及姜炎湖、金渭湖、金陵湖、石鼓湖自西向东遍布区域之间。
【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又名天泰山,天太山,终南,因其位于秦岭终南山西端腹地,又称西泰山,是一处融文化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观赏游览,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渭滨区南郊,主景区距宝鸡市中心20千米,总面积133.34平方千米,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2198米。1990年4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天台山列为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将天台山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区共有八大景区,268个景点,宗教活动遗迹30处,民俗文化7处,奇石13处,碑碣11处,古遗址4处,炎帝活动遗迹18处,古道两处,祠庙5处,人工水库5处,文物7处,摩崖石刻11处,古遗迹7处。传说天台山为炎帝神农采药遇难之处,炎帝遗迹甚多,故世有“天台天下古,天台古天下”之美誉。天台山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度假、科研探秘的极佳境地,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
天台山山门
【鸡峰山】 鸡峰山亦称宝鸡山、鸡山。传为古代陈国的领地,也称陈山。又因陈国在此建仓,故名陈仓山。属秦岭山脉支系,主峰原始天顶海拔2014米,以雄、奇、险、秀、幽著称,因三峰并峙,形似鸡冠。唐至德二年,因陈仓山立祠“陈宝”“鸡鸣之瑞”,为“宝鸡”地名由来。鸡峰山位于马营镇柘沟村南秦岭北麓,距市区20千米。主要景点有鸡山湖、西岔河、报晓石、滴水垂帘、龙潭淖姿、黄天峰、灵官池、刀劈石、陈宝祠、铁鞭石、棋盘石、庙王崖、原始天顶、老母顶、苟家滩等36个景点。因“鸡峰插云”被列为宝鸡八景之一。山中植物、动物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小华山、秀黄山”之美称。
【大散关】 又名散关,关因散谷水而得名,为关中四大门户之一。为秦蜀襟喉,川陕要塞。位于神农镇大散关村境,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战略要冲。《宝鸡县志》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图关中。”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八月,至新中国成立前,历史上发生在散关争夺战达70余次,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散关,定三秦;曹操西征张鲁,出散关,兵至河池;诸葛亮突出散关,屯石鼻寨,围陈仓;宋将吴玠、吴璘兵驻大散关,布阵和尚塬,击败金兀术(完颜宋弼);明李自成出汉中,过散关,一夜杀尽明廷安插史,明朝灭亡;吴三桂叛清,曾以散关为界,与清廷军队展开拉锯战;1949年7月14日解放宝鸡,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实施“先马后胡,先青后宁”战略方针,兵出散关,越过秦岭,向解放川蜀进军。新中国成立后,随宝成铁路、宝汉公路修通,大散关关隘的战略位置日渐沉寂。主要景点有营寨山门、二层敌楼、老子庙、烽火台、斯飞阁、大宋食府、散关博物馆、上山步道、龙井,并重塑吴玠、吴璘、苏轼、陆游像祠。为国家AAAA景区和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宝鸡市旅游胜地。
【嘉陵江源头】 天台山森林公园嘉陵江源头景区,位于川陕路33千米秦岭山脊,地跨秦岭南北两坡,由大王岭、杨家滩、天台莲花山、嘉陵江等四个景区组成,面积83平方千米,海拔均在1000~2600米,由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开发建设经营,景区以森林、山水为主体,奇峰突兀,林木茂密,水流清澈,一日之内,可游览观赏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三种气候区,为酷夏避暑之胜地,主要景点有和尚塬、旌忠庙、飞来石、煎茶坪、八卦亭、段龙三寨营垒、峭壁瀑布、关公石、七女峰、神农采药石、南北阁、风垂亭、黑龙潭、观日台、分水岭等30余处。还可据气候变化,观云海、雾淞、冰挂等自然景观及秦岭三大名花报春花、杜鹃花、龙胆花,野生名贵花卉紫斑牡丹、朱砂玉兰、兰花等。景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1000余种,其中观赏植物300种,野生动物520种,珍稀动物有金钱豹、青羊、红腹锦鸡、大鲵。是避暑、探险、科普、度假的好去处。
【炎帝陵】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生息地,历史遗迹众多,文化氛围浓郁。景区人文资源丰富,主要包含炎帝出生、活动、葬地三部分人文景观资源。濛峪沟相传为炎帝诞生之地,现濛峪沟常羊山修建有炎帝陵,为民间祭奠炎帝自发修建。常羊山北面山脚下分布新石器时代姜城堡遗址,史载民传是炎帝神农氏姜炎部落的都城。神农顶下寝骨台相传是炎帝神农氏为济民疾,尝断肠草身逝,寝身之处的寝殿遗址,现遗存汉白玉台面。炎帝陵留存大量炎帝史迹及其繁衍生息的完整生境,可展示完整鲜活的炎帝始祖,还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历史遗迹、宗教建筑等与故有自然风景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化之特点,是寻根问祖的旅游佳地。炎帝陵公祭大典为宝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公祭大典,以规模大、人数多、参祭人员范围广、层次高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祭炎大典之一,大典名称为“全球华人公祭炎帝大典”。2009年,《宝鸡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炎帝陵
【银洞峡】 位于神农镇大散关村,川陕公路18千米处,面积2.10平方千米,由李家河,银洞沟、竹沟两旁峡谷100余处峰峦组成。1979年始建,峡谷层峦叠嶂,曲径通幽,瀑布深潭,奇石幽洞比比皆是。主要景点有蛤蟆石、乌龟石、望月石、水漫银盘、九天飞瀑、霸王解甲、抱月潭、幽鸣泉、卧星石、聚仙石、七女神峰、龙首岭、楼阁山门、大鲵驯养池等,曾吸引电视剧《西游记》剧组前来拍摄外景。景区动植物得天独厚,有植物2000种,野生动物210种。成为宝鸡市民观光、休闲、科考的一处胜地。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位于经二路西段,馆址占地6亩。日本工程师木本正人设计,宝鸡市人民政府、宝鸡军分区于1950年春奠基动工修建。1952年10月1日竣工,纪念馆平面呈长方形,由习仲勋题写“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纪念馆院中央矗立着碑身高24米“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陕西省军区修建西北铁路宝天段纪念碑”,基座分别镌刻彭德怀、习仲勋题词,阴面刻有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王世泰的祭文和修建宝天铁路光荣献身的56位烈士姓名。东西两边设珍贵历史文物及中央领导题词陈列厅,有陈列品130件。1950年春,人民解放军以第六十四军为主力,约5万人,响应党中央关于人民军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号召,投入宝天铁路工程建设,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高质量完成任务,为悼念和追抚在铁路建设光荣牺牲的战士英灵, 1952年10月1日建成纪念碑,被列为宝鸡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民俗博物馆】 宝鸡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民俗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拥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2011年5月成立宝鸡民俗博物馆,驻址公园南路西,2012年12月19日免费对外开放,建筑外形利用原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平台五鼎”造型,占地面积11671.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179.9平方米,陈展面积3661平方米,收藏民俗文化展品1249件(组),以宝鸡民俗陈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为主体,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教育、史料、艺术为一体,让更多人近距离全方位接触和了解西府人粗犷豪放、性刚气烈、淳厚质朴、忧深思远的民风民俗。现成为宝鸡市人民地域文化观光的好去处。
【毛泽东铸像】 毛泽东铸像位于姜谭路西端公路中央,秦川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门前,1968年9月铸塑,同年12月由秦川机床厂用铸钢塑造,底座高7.1米,毛泽东像高9米,通体高16.1米,分别寓意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塑像庄重恢宏,昂首慈祥,向群众招手致意,底座呈梯形,红色大理石饰,正面中心红字阳刻“毛泽东同志铸像,1893—1976”字样,下面大理石阳刻“秦川机床厂革命委员会敬塑,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四周设有台阶及护栏,铸像系合金钢浇铸,分四部分拼组而成。200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清明节,群众都自发前去悼念。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公园路东段,毗邻渭河,占地500亩,1974年1月始建,1979年7月1日建成,是宝鸡市在宝鸡河床上新建起来的规模宏大、湖山交映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公园,以大湖为中心,主要划分五个功能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区、安静休息区、湖中心区、管理区。公园集古树名木、珍禽异兽、花卉草木、山石盆景为一体,荟萃古典园林湖、园、亭、榭、池、楼、阁、岛造园要素,参差错落排序,湖光山影,景色迷人,并先后举办大型郁金香、菊花展、元宵灯会展,2007年1月1日,免费向社会开放,成为游客和市民游览、娱乐、健身、广场舞、歌唱的乐园。
人民公园
【渭河公园】 渭河公园于2003年11月建成,是宝鸡市渭河生态治理工程之一。公园位于渭河宝成铁路桥至金陵河段北岸,东西长3千米,宽180—240米,占河道面积6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4%,其中:路网面积2.74万平方米,广场面积4.81万平方米。公园建设有一带七区,即北堤柏柳防护林带、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园内引进乔、灌花草30种130万株,植有柳、松、柏、女贞、石榴、银杏、樱花、碧桃、梅、竹、芦苇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为鸟、蛙、兔、鼬栖息地。并建有卡丁赛车、攀岩、水上乐园、竹园、荷池、钓池、足球、门球、篮球、游泳、旱冰、乒乓球、健身等场馆,是晨练、舞蹈、文体娱乐最佳场所。
【宝鸡植物园】 植物园位于姜谭路和谭福路交会处,占地1158亩,系宝鸡市城建局开发, 1979年规划筹建,1985年落成,初为宝鸡市苗圃,后易名宝鸡植物园,展览区占地750亩,植物园为仿古榕树大门,内修人工湖70亩,广场2000平方米,游园曲径、幽道多条,培植花卉苗木110科250属700种约70万株。初步建成十园三地一区:牡丹园、月季园、竹园、碧桃园、丁香园、木兰园、海棠园、樱梅园、石榴园、祼子植物园;银杏疏林草地、白皮松疏林草地、棕榈疏林草地;秦岭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区。并建有廊、亭、盆景馆、科普馆和草花园、药草园、水生植物区、环保植物区,濒危植物景区等。2007年1月1日免费开放,是宝鸡市民常年游览的景区。
【古 国公园】 位于川陕公路13千米处,其取名源于1974年和1976年在茹家庄和竹园沟发掘的西周 国墓葬群。2013年始建,占地13.34公顷,投资5000万元。公园充分挖掘发生在“秦蜀襟喉,川陕锁钥”地带上的特殊历史文化底蕴,以人文脉络为线,以山水园林相衬,充分展示古 国遗址、散关古风、古道文化、百姓文化、园林文化等五大文化景观。古 公园以桥、亭、阁、园、廊、洞展示发生在渭滨区川陕古道西周、秦、汉、三国、两宋历史文化。
【金渭湖】 位于宝鸡市区金陵河和渭河交汇处,是在金陵河道上修建拦河闸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工程从2003年11月28日开工建设,2004年11月6日建成蓄水。湖水回水长达4千米,形成平均宽度320米,长1650米,总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最深蓄水达3.5米的景观水面。拦河闸29孔,闸室总长626米,如一条长龙横卧水面。两岸河堤蜿蜒,绿荫笼罩,蒹葭丛丛,碧水蓝天,高楼倒映,鹭翔鸭凫;入夜,则华灯辉煌,银河倒映,三座大桥凌空飞架,湖区波光粼粼,成为市民休闲健身赏景亲水的乐园。
渭滨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渭滨区全区上下紧盯既定目标不动摇,狠抓任务落实不松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区域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546.3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同比增长9.5%,三产比重为0.8∶67.2∶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881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25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81%。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49198万元,同口径增长8.9%;非税收入15800万元,同口径增长5.9%。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187万元,同比增长14.1%;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3899万元,同比下降48%;教育支出57229万元,同比增长9.4%;科学技术支出5397万元,同比增长41%;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216万元,同比下降3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164万元,同比增长9.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3322万元,同比下降7.4%;节能环保支出4005万元,同比增长11.9%;城乡社区支出13150万元,同比增长61%;农林水支出13897万元,同比下降17.6%(此数据为渭滨区2018年年末决算数,含八鱼、马营支出数据。)
2018年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续表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619万元,同比增长3.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882,同比增长3.4%。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58865亩,总产量达到11788吨。其中:夏粮总面积49184亩,产量9773吨;秋粮总面积9681亩,产量2015吨;油料播种面积5935亩,产量808吨。年末猪、牛、羊出栏分别为8196头、287头、4382只;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11吨、43吨、59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849吨、525吨、935吨。
年末牛存栏771头,羊存栏1976只,生猪存栏8201头,家禽存栏15.7万只。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4998万元,主要林产品产量1618吨,其中:核桃1262吨,板栗356吨。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533公顷;零星植树25.1万株;育苗面积69公顷,当年苗木产量780万株。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0%。
辖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19.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同比增长7.5%。
【商贸和旅游业】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同比增长6.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7.6亿元,同比增长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4%。分行业看,批零业消费品零售额257.7亿元,同比增长5.7%;住餐业消费品零售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9%。
全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8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6亿元。
【招商引资和劳动就业】 全年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104.7亿元,完成省际到位资金85.1亿元。
全年劳务输出人数31447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1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辖区内全部“四下”非私营单位期末从业人员人数为40047人。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514人,在校生4132人;普通高中招生2857人,在校生9384人;初中招生3227人,在校生9896人;小学招生4108人,在校生22358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1194人。全区共有高级中学8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9所。
全年共组织和指导辖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项,其中省级项目32项,市级项目14项,累计争取各级科技扶持资金821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78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70件,专利授权量突破千件,达到1006件,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7.55亿元。全年成功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户,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0余户,建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个,对评选出的13个区级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为全区6个贫困村各选派一名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
【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不含高新区)391个,医院床位数达到7522张,卫生技术人员955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174人。全区参合农民达到96512人。全区无甲类或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2018年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2880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512例,丙类传染病7种2368例。
全区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上级比赛成绩喜人。在市第12届运动会上,渭滨区派出了812人,参加大会所设18个项目的比赛。在全体运动员、教练员的努力拼搏下,共取得22个大项第一名、4个项目第二名、2个项目第三名,赛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赛中,渭滨区代表队运动员团结协作、稳定发挥,获得男子组第二名、女子组第三名;在2018年宝鸡市小学生三跳运动会中,区代表队以总分328卫冕总冠军,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宝鸡市第九届奥运争光选材运动会中,渭滨区代表队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游泳团体总分第二名。在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8年陕西省幼儿基本体操比赛”中,渭滨区选派的宝成幼儿园体操队发挥出色,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底公安户籍人口424043人,总户数148407户。其中:城镇人口358780人,乡村人口65263户,城镇化率87.44%(常住人口)。人口出生率8.91‰,自然增长率4.24‰。
全区全体居民收入30799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5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0元,同比增长8%。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3.6%;绿化覆盖率41.1%。
辖区18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8669人,其中:城镇职工已参加养老保险59238人(不含渭滨辖区内的省管、市管企业),城乡居民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1130人(不含八鱼、马营辖区的居民),参加渭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301人(不含参加市级和其他县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渭滨区市民)。辖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3055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3000人(不含渭滨辖区内的省管、市管企业和参加市级、其他县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渭滨区市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3543人,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6512人。
【环境】 2018年度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辖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综合监测优良天数262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71.78%,较上年增加了6天。区域内地表水水质达标,无劣V类水体。
全年辖区COD排放量4932.4吨、氨氮排放量700.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758.2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930.28吨,分别较上年下降5%、3%、4.5%、6%。
注:1.氮氧化物中不包含机动车排放。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其中旅游、招商引资、劳动就业、卫生、教育不包含八鱼镇和马营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