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综合报告
一、淮河流域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古代淮河水系,干流独流入海,河床宽广。春秋时期,相继开挖了沟通长江、淮河、黄河的人工运河。汉代,大兴水利,发展屯田事业。隋代开凿南北大运河,发展航运。唐宋时期,兴建、整修陂塘灌溉工程,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受黄河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自12世纪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经历了宋、元、明、清四朝,使得淮河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入海故道淤废,壅积成洪泽湖,改流入长江;沂沭泗河水系与淮河水系分离,形成南四湖、骆马湖及其他背河洼地湖泊。由于淮北支流河道、湖沼多遭淤积,沂、沭、泗诸河排水出路受阻,流域内洪涝灾害频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把治淮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务院先后12次召开治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编制了一系列流域治理规划,建设了一系列防洪除涝工程。淮河流域基本形成了流域防洪除涝体系,洪涝灾害大幅度减轻。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淮河流域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水质日趋恶化,淮河流域陷入资源性、工程性、污染性和管理性缺水并存的困境。21世纪以来,淮河治理在重视防洪除涝的同时,更加关注水资源管理与水污染治理,国家与地方政府配套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划与政策,建设了一批工程项目,逐步完善了淮河水资源利用体系,流域年供水能力超过600亿m3,淮河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目前干流主要水质指标基本可达到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