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生菩提树(1)
心中有烦恼事,请读菩提语。喧嚣的都市,紧张的生活,已经让人不堪重负。在凡尘世俗中,你需要停下脚步,静听内心的声音。用心体会、用心感悟,你的生活将不再单调,你的世界将不再平凡。
发菩提心,从平淡中发现真理,从繁忙中体味真实,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这样美好。
01 生命的长度
一天,佛陀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他看到城市里熙熙攘攘,人们都在匆匆地前行。佛陀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看呀,人们整天都忙忙碌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人们整天这样忙忙碌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利’二字。”
“那么,有了名利又能怎样呢?”佛陀接着问道。
“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了利可以满足肉体的奢侈。”一个弟子回答。
“那无名无利的平民百姓,他们整天到晚劳累忙碌,又是为了什么呢?”
“佛陀,平民百姓劳累忙碌是为了养家糊口,穿衣吃饭。”一个弟子平静地答道。
“穿衣吃饭又是为了什么呢?”佛陀接着问。
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陀,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呀!”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们,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来说说肉体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谛。”
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敬重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如花草,春天萌芽,灿烂似锦,冬天则枯萎凋零,化为尘土。”听了他的话,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说:“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这时,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蜉蝣虫一样,早上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经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是不够透彻。”
在佛陀的不断否定、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越来越被激发起来。这时又有一个弟子站起来说道:“佛陀,其实人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后来,一个弟子站起身来,断然地说道:“佛陀,依弟子看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语音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着佛陀,期待着佛陀的开示。
“嗯,说得好!人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能真正体味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松,以为生命很长,就抱着‘明日复明日’的心态活下去,像露水有一瞬,像蜉蝣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其实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样的短暂呀!你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勤奋不已,自强不息。”
启迪
生命短暂,值得珍惜。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02 坚定信心
从前,有个婆罗门教徒想弄一只野兽做祭品。他捕到一只山羊。回家的路上,正巧被三个骗子看到了。骗子们私下说:“我们今天有羊肉吃了。”于是,他们偷偷商量好一个圈套便各自散开,接着先后朝婆罗门教徒走去。
第一个骗子过去对这位婆罗门教徒说:“我看你肩上背着的这条狗一定不错,它大概杀死了不少凶猛的野兽吧!”说完,他就走开了。这个婆罗门教徒心想:“这家伙胡乱说了什么?难道我会将一条狗背在肩上?”
这时,另外两个骗子也到了他跟前,并招呼道:“喂!你这位教徒怎么如此荒唐?你看,你有着神圣的祭绳、念珠、水钵和额前的圣点,可肩上却搭着一条狗——这哪里相配呢?这条狗肯定是捕杀兔子、羚羊和野猪的能手。”他们说着也走过去了。
这位婆罗门教徒只好将这只准备献祭用的牲畜放在地上,想把事情重新弄清楚。等他仔细地摸了摸牲畜的耳朵、角、尾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后,暗自说:“这些家伙真笨,他们竟会把这只山羊当成一条狗!”他重新将山羊扛到肩上,继续往前赶路。
此时,那三个骗子回头对婆罗门教徒嚷道:“离远点,别挨着我们!靠边走!你呀,只是看起来挺纯洁,婆罗门教徒!你竟同狗接触,那肯定会变成一个猎人。”他们说着便走开了。这时,婆罗门教徒不禁疑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呀,他们三个人都这么说?多数人的意见难道还不对吗?这世上常有弄错的事。大概这的确不是山羊,而是一只吃人的狗身鬼怪吧?它会千变万化呢!怎么回事,难道它又现出了狗身?”
想到这里,他吓得不敢再看一眼。赶紧掷下山羊,掉头就跑。那三个骗子看他跑远,便把山羊拖走吃掉了。
启迪
要相信自己,不能轻易被他人的话所蒙骗。有的人是存心要玩弄你,因此,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能让他人的阴谋得逞。
03 雨后的花朵更娇艳
玄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了,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感到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自己却一直在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他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得一点儿都不公平。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玄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玄真的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很奇怪,于是叫醒玄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干什么?”
玄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都穿不破一双瓦鞋,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刚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玄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玄真回答说:“当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了。”
住持捻须一笑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玄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玄真不解地说:“我每天走的路都是又干又硬,哪里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再在这条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玄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玄真。玄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诲,开悟了。
启迪
要想实现目标,就得经历一定的考验。不经历一定的磨炼,就像行走在又干又硬的地面,是不会留下痕迹的。毕竟,雨后的花朵才更娇艳。
04 志乃心生
恒远禅师智慧高深。有一次,一位信者问恒远禅师道:“你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他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毕。”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同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信者:“毫毛造毕。”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的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启迪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做事需要用心,但更要用全心。全心全意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就很容易成功。
05 心力无穷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很浅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就问释迦牟尼:“这是不是菩萨的示现?要不然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释迦牟尼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
启迪
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06 自己就是一把标尺
有一个青年,专门向一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可卖5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可酿酒,勾兑后,能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禅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启迪
别人的评价并不是主要的,自己的价值所在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你认为自己是珍珠,你就是珍珠;你认为自己是草芥,你也就只能如此卑微。
07 马中窥人
一天,老和尚坐在寺庙里。傍晚时分,弟子们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听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看着弟子们,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巴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到主人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时,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老和尚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的众生。第一种人看到自然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陨落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鞭子抽打在身上,即将丧身失命时才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担忧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大悟。”
“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启迪
世事本无常,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人世的生离死别,都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要勇猛精进,不能等到四大离散之时再去后悔人生的虚度。
08 无所事事等于死亡
有一个小和尚,整天念经念烦了。
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在去阎罗殿的路上,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小和尚说:“我每天忙于念经和学习佛法,现在只想吃,想睡,我讨厌看书。”
宫殿主人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儿有丰富又美味的食物,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经书给你看,也没有任何佛法要你领悟。”
于是,小和尚高高兴兴地住了下来。
开始的一段日子,小和尚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就去见宫殿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不能给我找几本经书看,给我讲几个佛祖的故事听呢?”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又过了几个月,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给我经书,我听不到佛法,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启迪
人活着需要思考,需要劳动。如果整天活在安逸中,看起来是很享受,其实无异于是活在地狱中。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人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09 做自己的主人
有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看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涂在前额,头顶戴着贝壳,手拿毗勒果高高举起,然后贴在额上,态度非常的恭敬。
修行僧看见他这个样子,不解地问道:“你到底在干什么?”
施主得意地说:“我要扮吉相。”
“扮吉相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修行僧追问。
“这样就能得到巨大的功德,譬如该死的,能得以存活;被捆绑着的,能得以解脱;挨打的,能被宽恕,等等,举不胜举。”
听到施主如此无知的话,修行僧笑道:“如果说扮作吉相就能获得这些福利,那真不错。可是请你告诉我,这牛黄是从哪里来的?”
“牛黄是从牛的胸腔中取出的。”施主说。
“如果涂上牛黄,就可以得到吉祥和福报,那么,牛为什么反而被人用绳子、链子穿透鼻孔,被迫去拖车,被人骑乘,而且还要忍受鞭策、饥渴和疲劳的煎熬呢?”
“牛的确是过着这样的生活。”施主点头表示同意,但他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牛自身拥有吉祥的牛黄,却不能解救自己所受的困苦,这又是为什么呢?”修行僧见施主仍然迷惑,又进一步开解说:“牛有牛黄,尚且不能解救自己的苦痛,而你只是在额上擦些牛黄,又怎能解救自身的困境呢?”施主听完修行僧的教训,觉得有道理,也就默不作声了。
修行僧又问他:“这种雪白的硬物,又能吹出声音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从海里涌出来的贝壳。”施主回答。
修行僧解释道:“它显然是被海浪遗弃在陆地上,又被烈日炙晒,才窒息而死的。倘若如此,怎能说是吉相呢?那只虫跟贝一块儿生活,昼夜都藏在贝壳里。但当它死去的时候,贝壳尚且救不了它,你现在只是暂时戴上了贝壳,如何救得了你的不吉呢?”施主一听,连连点头,默默不语。
修行僧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对方,是该救他的时候了,便继续说:“你告诉我,世人把它看成是欢喜丸,非常重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是毗勒果啊!”施主说。
“毗勒果是树上的果实。人要得到它时,先用石头投掷,毗勒果和树枝就一块儿坠地。因为有果实存在,树枝和叶子才会被打落下来。”
“的确如此。”
“如此看来,你就算有了它,又有什么吉相可言呢?果实虽然生长在树上,自身却无法守住这棵树。有人投掷要得到它,树枝和树叶同时坠落,又被做成柴薪燃烧而不能自救,怎么又能保护得了人类呢?”
听了修行僧一番诚恳的话,施主心头的迷惑顿时解开了。他终于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一个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凶的东西。
启迪
外在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主宰自己。正如文中的施主所领悟到的,世上并没有外在的、可以主宰吉凶的东西。因此,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10 坚定清净的信心
以前,有一个又老又丑又生病的女人。在她还没有出家以前,丈夫每天打她,后来丈夫死了,留下四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抚养长大的。
她年岁大了之后,自己没有能力赚钱,难以维持生活,就去投靠她的儿子,没想到儿子不孝顺,一天到晚责骂她。她的心里很是难过,因此对上苍充满着抱怨: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后来又去投靠她的女儿,女儿开始还很照顾她,后来就不耐烦了。女儿说:“我自己也有孩子,也要养。”于是,就把她赶了出去。这样一来,她的内心就更加痛苦。
后来,她在外面吃了上顿没下顿,又摔断了腿,变成了残废。她开始想到,据说有一个世尊很慈悲,他那边有长生不老的药,叫做般若正念智慧,一得到这种般若正念的智慧,就会长生不老,就不会死亡。她想,我去试试看。
于是,她来到一个精舍要求出家。精舍里的人一看,她又老又丑又残疾,收下来要我们怎么照顾你呀?因此,不给她剃度,她就在外面哭。她想,在家儿子不孝顺,女儿把她赶出去,要跟着世尊出家又没人收留她,她感觉非常悲伤,哭个不停。后来又去了好几个精舍,都没人要收。她跟精舍的人讲,我一定遵守这里的戒规,我一定精进修行。可是没有人相信,因为她太老了,而且又残疾。
后来,有一位精舍负责人就说,好吧,就给你一次机会吧!这个女人非常欢喜,就开始剃度出家。剃度出家以后,她一直很努力,每天非常精进。她常常感慨,我没有办法到森林里面修行,我只能扶着墙壁走路。
因为是残疾,她就扶着墙壁沿路观照,观照世间的刹那变化、无常。凭着一定要证得阿罗汉果的坚定信念,在别人睡觉、休息的时候,她仍然在扶着墙壁一直观照,没办法打坐就坐在石头上观照。结果,凭着无比坚定的意志力,她两个星期就得道了。
启迪
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让生活驾驭你。任何外在的困难都阻止不了内心的坚定,只要想做,并不屈不挠地实践,总能得到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