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感恩,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愉悦的智慧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伸出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伸出脚去试图绊倒他们。
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因陌生人的帮助而感动不已,但对身边许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恩德却视而不见,他们把这些视为自己应得的。即使有感恩的心,也常常只是记得感谢给我们关心、帮助、掌声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助一臂之力,却很少有人去感激伤害、欺骗、打击过我们的人,我们常常对他们报以怨恨。其实,对那些伤害过我们、带给我们疼痛的人,我们也应该感恩,正是他们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更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驱逐伤害。
刘洁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就职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与她相处过的同事都对她的微笑、善良和勤劳印象深刻,几乎每一个和她相处过的人都成了她的朋友。
有人不解,问刘洁与人相处的秘诀。
刘洁微笑着说:“一切应该归功于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导我,对周围任何人的给予,都应该抱有感恩的心态,而且要永远铭记,要使自己尽快忘记那些不快。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份工作,有很多友善的同事,虽然上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但在生活方面对我很照顾。所有的这一切,我都铭记在心,对他们心存感激。我一直带着这种感激的态度去工作,很快我就发现,一切都美好起来,一些微不足道的不快也很快过去。我总是工作得很开心,大家也都很乐意帮助我。”
企业也是一样,所有的同事都愿意帮助那些知恩图报的人,老板也更愿意提拔那些一直对公司抱有感恩心态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更容易相处,对工作更富有热情,对公司更忠诚!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当你以一种知恩图报的心情去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更有效率!
张辉是美国奥美广告公司的一名设计师,有一次被公司总部安排前往德国工作。与美国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相比,德国的工作环境显得紧张、严肃并有紧迫感,这让张辉很不适应。
张辉向上司抱怨:“这边简直糟透了,我就像一条放在死海里的鱼,连呼吸都很困难!”上司是一位在德国工作多年的美国人,他完全能理解张辉的感受。
“我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天至少说50遍‘我很感激’或者‘谢谢你’,记住,要面带微笑,要发自内心。”
张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依照上司的方法调整心态。依照上司的方法调整心态。一开始他觉得很别扭,要知道“刻意地发自内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几天下来,张辉觉得周围的同事似乎友善了许多,而且自己在说“谢谢你”的时候也越来越自然,因为感激已经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悄悄发芽生根。
渐渐地,张辉发现周围的环境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糟糕。
后来,张辉发现在德国工作是一件既能磨炼人又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是感恩的态度改变了这一切!
“谢谢你!”“我很感激!”当你微笑而真诚地说出这些话之后,已经在你自己和别人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这是比任何物质奖励都宝贵的!
学会感恩,不仅仅意味着要拥有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实际上,它更应是一种愉悦自我的智慧。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的行动,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不仅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对工作的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一个人会因心怀因感恩而感到工作顺利,会因心怀感恩而感到心情愉悦,感恩的心,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我们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就能永远快乐地生活在温暖而充满真情的阳光里!
作为企业的一分子,无论你是才华出众的“领导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如果你始终抱着对工作、对企业、对老板感恩的心,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会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感恩是一种成长催化剂
一个人能够快速地成长,快速地获得别人的认同,并快速地获得成功,都需要些什么呢?
权威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正面激励因素与反面的激励因素都能达成神奇的效果,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一个人能够快速、健康成长的最好的催化剂。
一把小提琴改变两个人的命运,你相信吗?
布里奇斯的少年时代是在顽皮、判逆中度过的,直到那一天,他意外地得到了一把小提琴——阿马提小提琴!
一天下午,少年布里奇斯眼看着他盯了许久的一辆豪华汽车驶出了一幢公寓,他认为时机来了,就翻身跃入院子,从窗户爬进了那户人家,悄悄地潜入了卧室,准备行窃。但他刚进入卧室,惶恐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卧室的床上赫然躺着一个女孩。
短暂的惊慌过后,女孩微笑着说话了:
“你是找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吗?”
布里奇斯只好机械地向她胡乱点头。
“这是四楼,你走错了。”
布里奇斯大脑一片空白,此时听她这样讲,如获大赦,慌忙掉头就走,这时身后又响起了那个甜甜的声音:
“你能陪我坐一会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少年转回身,默默地坐在了她的床边,慢慢地,他们聊得很开心。
当少年决意告辞时,她给他拉了一首小提琴曲——《绞王的舞蹈》,少年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女孩看出他喜欢小提琴,执意将那把小提琴送给了他。
当少年走出大楼,心情复杂地回头张望时,他发现身后那个建筑最高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五楼。
故事到此并没有完,少年后来再去拜访女孩时,从她父亲口中知道了那个不幸的消息——她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少年去祭拜了她,青色的石板上刻着一首小诗,给少年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多年后的一天,布里奇斯已是一位声誉卓著的音乐人,他在一次外出回家时,发现楼上的卧室里传来轻微的响声。
出于职业的敏感,主人听出了那是自己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有小偷!”
主人快步上前去,果然——一个大约十一二岁,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用衣服包着主人新买的皮鞋,另一只手提着那把小提琴,就在这一瞬间,布里奇斯的愤怒被眼中浮现出的青色墓碑所代替,他转而微笑了:
“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米吗?我是他的管家,我从他那听说你要来,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少年愣住了,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说:“是吗?”
“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来看他吧。”
他同时打算放下那把小提琴,因为没有人会拎着它出去瞎逛。
“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布里奇斯问道。
“是的,先生,但我买不起它。”
少年回答。
“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
少年惊愕了,他似乎不相信这把小提琴的主人会是一个管家,但还是拿起了它,走下楼梯。少年站在客厅回头张望时,看到了一张布里奇斯在悉尼大剧院演出时的巨幅海报,那个特大的头部特写让少年浑身一颤——随即他消失在布里奇斯的眼帘。
三年后,在墨尔本市的一次音乐竞赛中,布里奇斯应邀担任了那次活动的评委。
在比赛最后,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夺得了第一名。
布里奇斯待颁奖结束后准备离去,那个得了冠军的孩子提着一只小提琴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脸色绯红:
“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
布里奇斯困惑了。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它,直到今天。”
少年热泪滚滚了。
“那之前,几乎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我是一堆垃圾,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拾起了自尊,让我的心燃起了改变自己的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琴还给您了。”
布里奇斯明白了——他就是那个“拉姆斯敦的外甥——鲁米!”
就是这么一把小提琴,它曾改变了两个迷途少年的命运,因为它浸透着两个词汇:
一个是爱,另一个是感恩!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性格内向、闭塞,但他始终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与爱的人,他在创作巨型壁画群之前,几乎没画过几幅油画,正是因为内心充满对生活的感恩与爱帮他创造了这一奇迹。
《最后的审判》组画完成后,人们问他是怎样完成这一伟大的作品时,他只说了一句话:
“是上帝执着我的手完成的!”
正如印度大哲学家奥修所言:“单独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单独的上帝像一只空心竹管,没有人在上面演奏。”
只有通过人,“上帝”才会发生作用,恰如那两个在小提琴上谱出生命乐章的人。
感恩催生了无数的美丽故事和工作上的奇迹,它是把一个人导向健康、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感恩是战胜困难的源动力
多年前,在英国的图特什尔,一位有着两个女儿的妈妈,经常在闲暇时给她深爱的女儿读小说和童话故事。她们经常以这种方式进行着书与人之间的交流。
她爱自己的女儿,她觉得给她们读童话、小说是最好的娱乐和学习方式。这位母亲对图书和女儿的爱,深深地印在了两个女儿的心中,这甚至让她的大女儿罗琳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认识:爱像童话!
爱,就像童话!
然而,深爱她们的母亲安妮年仅45岁就去世了,这对罗琳姐妹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她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罗琳为了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去了葡萄牙,并在那里遭遇了一场失败的婚姻,生下了女儿杰·西卡。
母亲英年辞世,加上自己婚姻失败及失业,罗琳觉得四面楚歌了,她只好搬到妹妹那里寄居。
人生的低潮来临了,罗琳带着女儿,唯一的生活来源是那点少得可怜的救济金,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缘故,恐怕这位坚强的女性很难走进救济机构——她太要强了。
一切都太糟糕了,不是吗?
她在一次访问中回忆:我无意,也不愿一直靠救济金维持生活,那是最令人心灰意冷的事情。我不愿意渲染,但有时晚上,杰·西卡吃了东西,我却没有!
罗琳的确遇上了大难题,她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罗琳的心中经常出现自己儿时的画面:当自己是小女孩的时候,我有一个比我强得多的母亲,那是多美的场景啊!简直像一个童话!
想想自己眼下的状况——至少还有女儿与我相伴,一股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有什么理由沉沦呢?我要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创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给我的女儿和家人。”
当年妈妈对图书和女儿的爱,点亮了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罗琳,她没有地方写作,就到妹夫开的咖啡厅里去,在一张靠窗的小桌子边上,创造她的神话。
她每天吃的东西很少,但内心充满了爱与激情,她要用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来诠释自己对女儿的爱。
这位贫困、潦倒的母亲终于完成了她的大作,但一直拖了两年后,那本神奇的书才得以面世,书名叫《哈里·波特与神秘的魔法石》——一本饱含着两位母亲对女儿的爱的书。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罗琳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谨以此书献给喜欢故事的杰·西卡(女儿),同样喜欢故事的安妮(母亲),以及第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迪安(妹妹)。”
就是这本带着对母亲的感恩,与对女儿的爱的神奇的书,让罗琳从一贫如洗,变成了一位个人财富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富豪。
能创造这个奇迹,其能量来源于她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正是这种对母爱的理解,使初为人母的她不仅为自己、也为世界创造出了一个神话。
由于感恩而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感恩和爱会让人获得巨大的能量,它是人们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源动力,是获得能量的一种途径。
感他人之恩,责己身之过
“感人之恩,责己之过”,是我们处理他人和自己过错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而事实上,我们总是把别人的缺点放大,而把自己的缺点缩小甚至忽略。但是要做到感他人之恩,责自身之过,行动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一次阿里与好友吉伯、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个人经过一处陡峭的山路时,马沙突然失足滑倒,眼看就要摔下万丈山崖。就在这危急时刻,吉伯一下抓住马沙的衣襟,用力将马沙拉了上来。为了记住这一恩德,马沙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个人继续向前走。在海边,因为一件小事,吉伯和马沙吵了起来。吉伯一时冲动,打了马沙一记耳光。但是,马沙没有还手。他跑到沙滩上,在沙滩上写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个耳光。”
旅游结束后的一天,阿里问马沙:“你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这是为什么呢?”
马沙回答说:“我要永远感谢并永远记住吉伯的救命之恩。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流动、海水的冲洗逐渐忘得一干二净。”
马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因为他能够正确对待恩惠和怨恨,所以他收获了快乐和尊重,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相反:有的人总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激之心,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可以铭记的;甚至,有的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知道应该回报,或者只是一时感激,时过境迁便很快遗忘;有的人甚至不辨是非,恩将仇报。
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你帮别人快忘记,别人帮你要牢记。”对于工作中的同事,更应该牢记这一点。因为记住同事对自己的好,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同事,以宽阔的胸襟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己、有益社会的行为。
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就主动告诉她:“你的恩师也是我的引路人啊。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
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翰老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认为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楚了,嗔怪着说:“人家大经济学家说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
不料,翰老十分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是没什么功劳的。”
一个铭记着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典;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而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陈翰笙先生把自己施人之恩视为自然的、应该的,淡而忘之,不求回报。这种真诚、宽厚的胸怀,是一种更高更深的境界。
随时不忘责己之过,而时时忘记施人之恩,是一种难得的美德。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想要少犯错误,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人生在世,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感激别人的恩惠,少谈论别人的缺点,对矛盾不要总是耿耿于怀。如果能做到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会减少许多,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生活也会更加温馨。
“送人玫瑰”,多赢的智慧
杰克和一个朋友被困在沙漠里,后来杰克偶然发现了满满的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慢喝呢?
杰克选择了后者,他没有把水分给朋友。他竭尽全力向沙漠深处跑去,想独享这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水,而朋友在后面使劲追赶。杰克踉踉跄跄,慌不择路,既要狂奔,又要护住杯中的水,他累得够呛,朋友也气喘吁吁。
追了多久不得而知,最后杰克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泼到了黄沙里。结果两人一滴水也没喝进嘴,反而筋疲力尽,求生的信念全无,很快就被黄沙埋葬了。
也许,生活中许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杰克的做法。
其实,为什么不把水分给别人呢?要知道,给予别人的同时也救了自己。
乔治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危险。友人纷纷劝他赶快裁员,以减轻经济负担。乔治思考良久,终于作出决定,准备采纳友人的建议。
不知怎么,消息传到了老乔治的耳朵里。
第二天清晨,老乔治来到办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乔治不服,老乔治便当场解除了乔治的职务。中午,老乔治走进了工人的餐厅,看见大家脸色憔悴且苍白,碗里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几片豆腐,立刻从街上的小餐馆花三英镑买回两碗红烧肉,端进餐厅,哽咽着动情地说:“兄弟们,你们受苦了。现在,我已解除了乔治的职务,并且从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们一起吃饭——当然,三英镑的红烧肉是必不可少的!”
工人们欢呼起来。那时候,三英镑还是个不小的数目——足以供老乔治夫妇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的三英镑,所带来的效益却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计算的。工人们因为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这个手工作坊慢慢渡过了难关,并且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英国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拥有的资产超过了千万英镑。细细想来,老乔治不过是把半杯水慷慨地分给了工人。
从老乔治朴素的语言和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经营之道。从小事做起,从最打动人心的角度入手,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假如让人性的丑恶循环下去而不加以扼制,那么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会成为丑恶的殉葬品。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竞争,但是面对竞争时的基本心态应该是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打倒别人。
一个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还记得向别人施恩,这才是真正的施恩,才能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报答。
一天,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走进乔·吉拉德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下时间。聊天中,她告诉乔·吉拉德,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一样。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那一天正是她55岁的生日。
“哦,生日快乐!夫人。”乔·吉拉德一边说,一边把她请进办公室,自己出去打了一个电话。然后,乔·吉拉德继续和她交谈:“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请允许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它也是白色的。”
他们正谈得投机,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乔·吉拉德一束玫瑰花。乔·吉拉德十分郑重地把花送给那位妇女说:“尊敬的夫人,有幸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我送您一份薄礼,祝您好运!”
她很受感动,眼眶不由得湿润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过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车的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四处转转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的车而已,只不过我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可想而知,她放弃了对面那个公司的车,从乔·吉拉德手里买走了一辆雪佛菜。其实从头到尾,乔·吉拉德都没有劝她放弃买福特而买雪佛莱。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觉受到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乔·吉拉德所在公司的产品。
现在,乔·吉拉德已是著名的世界级汽车营销大王。在他15年的推销生涯中,共卖出13001辆汽车,曾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纪录,这个成绩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他有几万名客户,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客户都会接到他寄来的贺卡,上面只有这样的一些话:“祝您生日快乐”,“为您的荣升干杯”,“希望什么时候再能聆听您的教诲”……他成功的秘诀是:决不营销汽车,只营销真诚的问候。
有时候,残酷的竞争和越来越冷漠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变得麻木,只为自己着想,很少想到他人。其实,只要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很多时候,对他人不经意间付出的小小关爱,是会使自己受益终生的。那么,我们为何不一起努力做一个“送人玫瑰”的人呢?送人玫瑰,我们也会成为快乐的人。
心怀感恩,珍惜拥有的一切
天使问诗人:“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天使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给我吗?”
天使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把天使难倒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天使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回到诗人的身边,他那时已经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天使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谢。
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对自己得到的要心怀感激,知足惜福。
对你已经拥有的事物表达感激,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也会一直增加。我们应该相信:每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它的目的和原因,一切都是为达到最好所做的安排。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长久。大多数人无视自己所拥有的,而去追求那些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直到失去本来已拥有的时候,才懊悔不已。
学会感激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人、事、物等,这样在顺境时我们会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在逆境时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援助,更快地从“坏事”当中发现积极因素,在危难中发现机会,从而反败为胜。
我们所看到的堪称成功的人,通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他们一直在感恩,对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感恩,对他们所有能想到的人感恩,对一切感恩。
从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们就不断地接受来自身边亲人、朋友、领导、同事乃至陌生人的无偿关爱、热心帮助、鼎力支持。这些关爱、这些帮助、这些支持,很多时候可能仅仅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犹如春风化雨,让人浑然不觉。
但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或者说,在我们不断地接受所有这些来自生活的、看似理所当然的赠与和关爱的时候,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蜜蜂采花而去,嗡嗡地一番表白,这是感恩;葵花向着太阳,注视着天空,这也是感恩。可以说,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据说很灵验的泉,它的泉水可以医治百病,所以许多人慕名而来。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拄着拐杖的退伍军人很吃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居民看到他,不禁说道:“可怜的人啊,难道他想祈求上帝再给他一条腿吗?”
恰巧这句话让退伍军人听到了,他对镇民说:“我并不是想祈求上帝再给我一条腿,而是请他帮助我,告诉我在没有了一条腿的情况下,怎么更好地生活。”
生活总是现实的。那个军人之所以没有绝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失去一切,他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别以为自己是不幸的,我们身边总有更不幸的人。如果在你拥有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那么在你失去之后也应该平静接受,就像那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忘记过去,直面未来。
心怀感恩,生活里才会少一些怨恨和烦恼;心怀感恩,心灵上才会多一份宁静与安详;心怀感恩,工作中才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热爱自己和他人;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珍爱亲人和朋友;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和将来。
所以,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培养心存感激的习惯,这是提升自我的力量源泉。你应该持之以恒地怀有这种感激的心态,无论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你都要心存感激。
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恩,让我们渐渐地在平淡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挫折;感恩,让我们明白自己拥有的一切原来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