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与良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教授的操守

日前,哈佛大学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批评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再次把大学的操守、教授的操守问题推进公众视野。

笔者身在大学,亦忝居教授之职。若从副教授算起,充数教授行列已逾二十年矣。二十年乃整整一代人之数,其间大学变化之大有目共睹,在此仅就教授变化妄言几句。

对比今昔教授,看得见的变化至少有两点。一是形象不同。过去有句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并非戏言。彼时教授,大多身子骨单薄,形容枯槁,面有菜色,衣冠不整。偶有外事活动,身着公费购置的西装领带,以现今眼光看来,显得相当局促和滑稽,基本同“春晚”小品中的赵本山老兄无异。

今日教授,虽说不如款爷那样大腹便便不似官员那般神采奕奕,但也绝对不形销骨立凄凄惶惶。若干教授形象已接近国企老总水准:皮尔卡丹西装,金利来领带,鳄鱼牌T恤,花花公子休闲裤……气宇轩昂,谈笑自如,举止得体,一扫往日寒酸迂腐之气。二是出行工具不同。过去出门,除了挤公共汽车,主要靠自行车代步。教学楼前和宿舍之间多有“自行车棚”。今非昔比,现在的大学校园愁只愁没有停车场了。清晨八时左右,但见一辆辆神气活现的小汽车从校门鱼贯而入;黄昏时分,房前屋后又不知何时悄然趴满了这些虎头虎脑的家伙。有时我不由思忖:风尘仆仆挑着担子前来送女儿上大学的西部老农若在学校大门口目睹里面坐着同样神气活现的教授的小汽车昂然出来进去,心里会怎么想呢?果真肃然起敬不成?

当然,我绝不是说教授只许瘦不许胖,只许尖嘴猴腮不许肥头大耳,只许骑“飞鸽”不许乘“宝马”,绝无此意。总的说来,我认为——何况我也是其中一员——教授们该胖一些富一些。这至少证明知识值钱了,知识分子不再受气了。我的疑问或者说担忧是: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是否促进了精神境界的升华?说痛快些,教授的操守何在?

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一事本身是真是假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界的确存在造假现象。若是小摊小贩小工厂贩假造假倒也罢了,可是大学是什么地方?是学术殿堂!学术的使命就是去伪存真,就是追求真理,“真”是学术的生命、大学的生命、教授的生命。不料时下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话、假指标、假报告、假成果甚至假文凭屡禁不绝。或许有人问,别的且不说,文凭哪有假的?哪张上面的公章和校长签名不是真的?且慢,高官们和大款们拿得或捐得的博士证书,谁敢说实质上不是假的?是的,这样的证书不是通过街头“办证”小广告“办”出来的,程序和技术层面全然无懈可击。然而那的的确确是假文凭,并且是查不出来的堂而皇之的假文凭。毫无疑问,这样的假文凭危害更大。它将从根本上削减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毁掉高等学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注销大学的灵魂。而且参与造假的无一不是大学教授。再说垃圾。有生活垃圾,有工业垃圾,而今又冒出了学术垃圾。垃圾的催生者或制造者又是大学教授——大学的操守何在?教授的操守何在?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尊敬过去的教授。至少他们没造假,没出垃圾,大体无愧于最需要操守的场所和职业,尽管可能面黄肌瘦,可能系错衣扣和骑自行车。

(20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