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涯:生命成长视阈下的生涯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李萍老师是我的妈妈,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儿子的角色让我有幸目睹此书诞生的全程及其背后的故事——一次哪怕在今天读来也非常励志的生涯转型。资质平平的青年教师发愤图强并一路晋升为副教授,然后,在从事会计教学20余年后毅然放下所有积累,去追寻真正的学术所爱,踏上生涯教育之路。这场艰苦而颇有成就的转型,本身就是“唤醒生涯”的生动实践。走过“少有人走的路”并且到达了理想的彼岸,再回顾自己一路的心得,著成此书。这本书是她和盘托出的肺腑之言。

然而我更希望从学生的视角来写这篇序,给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事实上,在李老师尝试转型的初期,我就因“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被她当作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实践对象。

清晰地记得那是2002年,李老师神秘地在家里的“龟速”电脑上安装了一个程序让我试试(后来才知道是当时非常先进的MBTI测试),并以一名望子成龙的母亲,兼久经沙场的老教师,兼刚修完心理学硕士,迫不及待想要练手的咨询师的身份,对测试结果显示的四个英文字母“INTJ”进行了一番阐释。本应忙于高中会考却痴迷于市场营销类书籍的我,似乎从结果中找到了一些有利的证据,来证明“我想学商科”的选择之正确。于是,她开心地在我身上开展了一次MBTI个案咨询,我也开心地获得了充足的理由,选择被保送去了一所当时默默无闻的商学院。

大学四年,她在两次重要时刻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一次是大二时,某国家部委来校定向遴选。当辅导员询问我是否愿意被推荐时,李老师一个15分钟的电话咨询让我坚定:我的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个职位。另一次是大四撰写简历和求职信时,我借助李老师所写的第一本书,细致地梳理自己的优势,最终如愿拿到了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李老师作为生涯教练的“保驾护航”,也许我的选择会完全不同。当然,李老师也一定从我身上磨炼了教练技术,掌握了如何与INTJ型人沟通的要点。

2014年,刚退休的李老师遭受了巨大的家庭变故。从李老师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她依然是一名饱含激情、鼎力助人的生涯教练,但同时也变成了一名学生——生命的学生。因为切身经历生命的无常,她开始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和退休之后新的活法。这条路注定孤独,因为生命这个课题实在庞大,而真正的体悟和收获全在内心。目睹亲人接连离去的她,以惊人的毅力、耐力和定力,从泥沼中爬了出来,再次站到了全国各地中学的讲台。她的教案中多了许多新的故事、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些内容并非成百上千场讲座或进修课程所能给予。它们是体悟而来的,与其身心完美融合的信念和行动。我看到了一个更坚定、更从容、更透彻、更精进的李老师,在分享唤醒生命要义的同时,不断更新、充实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乐此不疲。我也再次被她锲而不舍、努力精进的精神所感动,从学生变成了倾听者和同行者。

2019年春节,李老师兴奋地告诉我,她想把过去18年的积累整理成书。那个只争朝夕的她再次“上线”,马不停蹄地整理资料、撰写初稿、联系出版社。而从事咨询工作十余年的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她梳理书中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唤醒生涯”惠及更多人,哪怕只是收获一点感想、一点领悟或一点改变,对我们而言都是值得欢庆的。“唤醒生涯”融合了万物之道,是李老师对生命最宝贵的反思。

祝福李老师,在帮助更多人“唤醒生涯”的道路上顺意随喜。也祝福本书的读者——渴求觉知真我、觉醒生命的你——能更加理解自己,悦纳自己,爱自己。

永远的学生:恩临

2019年初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