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预测和库存计划:一个实践者的角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指数平滑法的逻辑

让我们拿足球场上的防守队员打比方,以进一步理解指数平滑法的逻辑。

如图1-5所示,预测就如防守队员,下一步跑到哪里,取决于:①现在球落到什么地方,即上期的实际值;②现在自己的位置,即上期的预测值。防守队员是按照自己的预测行事,他现在的落点就是上期的预测值。

图1-5 指数平滑法的逻辑就如足球场上的防守队员

或许有人会问,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为什么还要考虑以前的预测,错上加错?这貌似有悖常理,其实不然。其一,我们现在的落点不是上一步实际发生的,而是上一步预测要发生的(我们是在按预测行事)。所以,下一步的出发点不是上一次的实际值,而是上一次的预测。也就是说,两个预测之间天然是有联系的。其二,上期的预测不是简单的预测,而是以前需求历史的结晶,就如前面公式中所示,正是通过上期的预测,我们得以把所有的需求历史考虑在内,包含了很多历史信息。

下一步行动,也就是预测,介于两个极端之间:一个极端是“我行我素”,严格按照原来的计划(上期预测),实际上是拿上期预测作为下一步的预测(平滑系数α为0);另一个极端是“步步紧逼”,上一次球落到什么地方,就赶到什么地方,实际上是拿上期实际值作为下一步的预测(平滑系数α为1)。

“我行我素”是以不变应万变,风险是可能没法及时响应变化了的局势。“步步紧逼”看上去很积极,实际上是跟着球跑,永远慢一步,永远也抢不到球——看上去让人觉得很“响应”,其实是典型的被动反应,给供应链导入频繁的变动,导致产能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也注定永远没法超前。

如果要超前,就得预判,就得按照一定的战略行事,沿着特定的路径前行。这注定不会亦步亦趋地“紧贴”需求,在灵敏度上受限,以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取长期利益,在企业追求无限响应的今天,往往更不受欢迎。

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考虑已经发生的,辅之以对未来的预判,目标是让防守者尽可能地接近球(最小化预测误差),最大化抢到球的概率(服务水平、有货率等),平滑系数α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取值。寻找最佳的平滑系数α,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就是指数平滑法的择优过程,我们稍后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