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机遇当前不敏感——西部大开发意味着什么
1999年6月17日,风,起于青萍之末。
新华社西安6月18日电:江泽民总书记6月17日在这里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他说,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他强调,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也许我们已经忘却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开发西部,发展西部开出的那张时间表:“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按照小平理论,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秉承这一要求,我们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遵循这张时间表。时值世纪末,在改革开放之初翻两番的战略构想实现之后,深思熟虑,提出了开发大西部的战略构想。李岚清副总理称之为“向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
其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西部各省区,都谈到党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1999年9月上旬,朱熔基总理在四川考察时谈道:“现在中央已经决定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西部地区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9月下旬的十五届四中全会,11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的部署日益具体、明确。直至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有媒体报道:朱熔基亲任组长,温家宝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囊括国务院17个正部级官员。
这一切中,让人最感醒目的是这样一些有关时间的表述:“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必须不失时机”“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如不抓住这个时机”“中西部面临机遇”……所有的时间表述集合成一个明显的概念:大机遇来临了。
风云际会,转瞬即逝。大机遇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大发展,上台阶,“一日等于20年”!抓住了机遇,受益无穷!丧失机遇,千古遗恨!回首往事,改革开放之初,“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小平语),那一次四川抓住了机遇,至今受益。20年前是深圳,10年前是浦东。尽皆风光。说起特区20多个,如今发展参差不齐,看来,如何对待机遇,对机遇是否敏感,实在有着大区别。
20多年过去了,西部各省区挤在同一条跑道上,憋着一股劲,就等中央发令枪响。
大风起兮云飞扬。枪,终于打响。应该说,西部各省区都在飞奔抢跑。在四川,新任省委书记周永康率领省委省府一班人缩短了春节假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西部大开发的谋略决策工作。在陕西,《陕西省西部大开发研究小组课题报告》去年底见诸报端,引水工程、西安绕城高速路、西部硅谷计划、西安咸阳连片都市化,气魄宏大;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表示:“再过10年到15年,新疆绝对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比较高的地方。”好一个“绝对是”,成竹在胸……
《易》云:知几(机)者神!机遇当前,谁先动,谁受益,有识之士提出,此次机会百年难遇!
然而,毋庸讳言,我们的一些人在这次大机遇面前表现得不那么敏感,甚至可以说有点麻木。1月12日,中共成都市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一直密切关注党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的市委书记陶武先用了许多时间讲机遇问题,再三强调,西部大开发是大机遇来临,我们的干部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以敏锐的触觉寻求机遇,以时代使命感珍惜机遇,以实在的工作抓住机遇……”这番话报纸登了,电视播了,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当时也举了手表示赞同,转过身却忙碌于过年的应酬中。问到西部大开发,我们该咋办?许多人到这时仍不以为意,老话旧话一套一套,老思路老规划如数家珍,哪里有一丝大机遇当前,闻风而动的影子!
年前的省政协会上,有有识之士总结过去说,我们以前是醒得早,起得晚,丧失了很多机遇。对于上述现象,别说闻鸡起舞,只怕这次连醒也要醒在日上三竿之后,你说叫人急也不急!
十年看头年,百年看头年,千年看头年,头年是龙年。头一定要开好,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飞跃之计在于大机遇。值此2000年之初,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发令枪已响。际遇当前,我们切不可再坐失良机。全体干部、全体人民当敏感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去当西部龙头,一举填平东西差距,一跃而上全国龙虎榜,此乃党中央之所望,全国人民之所望!
(《成都商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