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青少年正在面临的心理挑战
在孩子出生之前,准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绝不会给孩子带上沉重的“枷锁”,一定要“散养”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然而,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准父母成为真正的父母后想法却不一样了,他们开始精心筹划起孩子的美好未来。
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养育孩子的现实情况让父母叫苦连天,当初给予孩子的无限美好期望都被现实无情地打败了。
“现在养孩子怎么这么难呀!”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现在的孩子怎么就不像我们那个时候省心?我们小时候写作业根本不用爸妈管,放学回家就会先把作业写完了。”
“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
“孩子拿起手机玩游戏就不放手,不让玩就发脾气。”
“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斗智斗勇!”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
这些话是我在工作中听到最多的家长的苦水,想必也是现在很多父母的心声。
正如家长所说,养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和过去养育孩子的方式相比。而现代社会背景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比以往更多的困惑和迷茫。
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到底是父母教养的过错,还是孩子自身不听话的错?
与其去纠结到底是谁的错,到底该指责谁,不如换个角度来看。例如,孩子的心理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压力,父母该怎样转变教育方式来帮助孩子,孩子需要获得哪些能力来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
“小孩子,除了学习和玩,还能有什么心理压力?”
社会发展了,挑战也更多了。孩子的信息来源异常丰富,他们在一起说的各种网络语言、潮流语言甚至会让家长误以为自己的汉语理解力出了问题,孩子明明说的是中文,家长为什么听不懂呢?信息交流的断层,也会给家长理解孩子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多了。孩子的口头禅都变成了“我太忙了”“我没时间”“我好想玩”。他们不是在上各种课外班,就是在去上课外班的路上,给孩子找个小伙伴一起玩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现在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比过去的孩子多得多。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意味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的“限制”也会更多。不可否认的是,孩子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小学生不仅对知识好奇,对世界也好奇,他们渴望去探索。
玩,应该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主题。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玩却成了一种奢望,和同伴一起玩也是一种奢求。有的小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没有童年,我都有黑眼圈了。”孩子的这句话令我感到非常心酸,我非常想帮他把童年找回来。
社会进步带给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的心理准备也需要跟得上,否则就难以承受过强的压力。
社会在给予孩子更大挑战的同时,也要赋予他们足够的抗压能力,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情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升,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情况,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当情商能力的平衡被打破时,孩子会以不同的方式向父母发出“求助”信号,有情绪上的,有行为上的,也有认知上的。这些“求助”信号往往很隐蔽,不到严重的程度家长不会发现或重视。
然而,可悲的是,有很多家长会主动忽略孩子的一些明确的“求助”信号。当孩子和父母说想要找个心理医生帮助自己的时候,父母的反馈是“好好的,看什么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没用,还得靠你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有病才看心理医生,你没病!”……这是因为父母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待孩子的烦恼,在父母上学时,根本就不存在心理医生,他们有什么心理烦恼都自己扛过来,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小孩子不应该有烦恼,即使有烦恼也是不想学习的理由。
小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呢?当然有烦恼,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都面临各种心理上的挑战。
一、闹情绪:情绪管理上的挑战
家长希望孩子每天都乖乖的,开开心心的,但实际上孩子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闹情绪的情况:有的孩子经常从早上起床就闷闷不乐、烦躁,起床气无法消除;有的孩子一想到去幼儿园上学,就感觉非常难受,哼哼唧唧地不愿意去;有的孩子脾气暴躁,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摔东西;有的孩子胆小害羞,容易紧张,一生闷气就不讲话了;青春期的孩子被父母唠叨的时候就沉着脸,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不出来。
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闹情绪,此时他们心理上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当不好的情绪不能顺畅地表达,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时,就会形成一股负能量爆发出来,表现出来的各种“闹”其实是孩子遇到情绪方面的挑战了,需要外界的帮助。
随着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和成熟,他们必然要逐渐完成情绪上的成长,学会避免用闹情绪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无理取闹。
二、冲动:行为控制上的挑战
进入幼儿园,孩子就开始接受规则、指令的约束。孩子要逐渐适应有规则的环境,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指令。他们要克服天性中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冲动,逐渐适应环境所需要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控制上的塑造,不同的孩子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天生性格活泼好动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行为上的自控力比较弱,会表现出很多语言和行为上的冲动,这是孩子在行为上遇到的挑战。
安静不下来的孩子动作比较多,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但是他们的内心是焦躁不安的,渴望得到认可,却又控制不好自己。他们在课堂上会坐不住,玩耍的时候容易与小朋友起冲突,或者是在学校打架,也有的会撒谎、逃学等。
这不是孩子不想表现好,而是孩子行为的自控力发育不好,这种情况并不能通过批评和惩罚而有所改变。
有的孩子有不自主的面部抽动、身体抽动,或者发出怪声的抽动,他们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这些都是他们遇到的行为上的挑战,孩子需要有足够的情商才能顺利迎接这些挑战,否则这些各种小的行为问题逐渐固化下来,成为青春期和成年期的行为困难,对学业的影响也会很大。
三、厌学:学习动力的挑战
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非常容易放弃,写作业遇到难题就拖延;在学校里遇到一些困难,就不爱上学,有厌学情绪。
学生时代,需要孩子能够专心地投入学习。然而,令家长最揪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厌学,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失去了动力。
学习是为谁学的?学习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
在学习的动机上,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孩子的困惑会越来越多。孩子逐渐会得出自己的答案:学习是为父母学的、学习没用、学习不如玩更有意思,学习动力逐渐下降了。
这些都不是父母想得到的答案,而是在高期望下和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的情况下,孩子应对学习压力的这部分情商能力明显不足。家长如果仍然不断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那么必然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信心,也会更加逃避。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只是学习的方式、兴趣点各有不同。在学业上需要因材施教,让孩子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学习动力上的挑战,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四、孤独:同伴交往上的挑战
孩子对同伴交往的需求非常强烈,一方面需要友谊,另一方面需要面对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友谊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这也意味着孩子需要迎接孤独感带来的挑战。
有的时候,一些看起来很乖的孩子却没有要好的朋友,总是独来独往,这说明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了困难。虽然有的孩子也表现出愿意与其他孩子玩,喜欢跟着小朋友一起跑来跑去、喜欢热闹,但是问起他有哪些要好的朋友、能够交心的朋友时,他却一个也说不出来。有的孩子想和小朋友玩,却总是惹大家生气,自己还挺开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听自己指挥,他就发脾气不再玩了。
孩子小的时候交朋友难度较低,他们内心的困惑和孤独感不会很明显。但是到了青春期,对于同伴深入交往的心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他们需要分享各自有趣的事情、对事物的观点,需要解决矛盾、理解幽默、相互支持,等等。孤独感、被同伴拒绝、不能融入是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恐惧,也是摆在孩子面前重要的挑战。这个挑战在成年人看来无所谓,却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缺乏归属感。
五、不专心:注意力上的挑战
有的孩子写作业困难、拖沓,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可能会写三四个小时。有的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厌倦;做题、考试时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生活中经常忘事,自己的物品常常不知道丢到哪里了;家长反复嘱托的事情总是会忘。
注意力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要开始面对学业任务,而且学业任务会逐年增加,这就需要其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然而,很多孩子无法专心地听讲、写作业,甚至玩的时候都无法专注很久,那么他们面临的注意力方面的挑战就更大了。
有的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缺陷,但是后天的很多因素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如长期糟糕的情绪状态就会给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孩子的注意力水平比较低,集中注意力对他们而言更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无论哪种情况,孩子都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逐渐克服困难。
六、叛逆:亲子关系上的挑战
有的家长感到很苦恼,原来很听话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和父母大吵大嚷,非常叛逆。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需要照顾,害怕被抛弃,因此,他们看起来还是比较听父母的话的,也就是父母用强势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听话。久而久之,很多家长也习惯了用这种高高在上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孩子似乎也屈服于这种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在某个时间段,亲子关系尚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然而,往往看似平静的湖面下依然会有暗流涌动,亲子关系的平衡状态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被打破。曾经的亲子相处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因为孩子逐渐长大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可爱的、聪明的、有才华的、优秀的,渴望能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亲子的相处模式该改变了,或是意识到了但没有付诸行动进行改变,那么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