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跟黃老師打開《易經》之門

謝錫金教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雖然我們已進入數碼時代,人類已有能力走進太空,但「占卜」這行業不單沒有被淘汰,反而發展得十分蓬勃。不論老幼、大小國際企業,都是「不問蒼生問鬼神」,求神問卜,希望能從占卜看到自己的未來。

很多人提及《易經》時,不期然從「占卜」這角度去了解它的本質,把《易經》與《觀音簽》、《呂祖簽》等同,誤以為《易經》對人類的貢獻只限於此。黃漢立老師研究《易經》多年,覺得有必要將這本中國偉大的著作──中華第一經典,有系統的介紹給學術界和教育界,幫助我們打開《易經》之門,以澄清各界對《易經》的迷思。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有幸主辦「如何打開《易經》之門」這個課程,但是次課程內容的設計,實在是一道難題。因為《易經》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籍。思想和內容既深,學術範圍亦廣闊。我們與黃老師、傅玉堂先生反覆討論,最後以「學員為本」的方向出發,決定介紹《易經》與中國文化的關係,以及《易經》的應用道理;並以深入淺出的策略,闡釋《易經》的理論和最新的科學實踐。

學員在老師領導下,走進易學之門,探索《易經》的複雜內容,包括:《易經》和《十翼》要義、易學與占筮、易學與太極圖、易學與太極拳、易學與丹道,最後老師更指導學員深入探索《易經》的竅門。學員獲益良多,再三要求老師多舉辦課程。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小姐有見及此,建議將課程內容編為書籍,以饗廣大讀者,推廣易學,這是本書的出版始源。本書共有八講,編成七章,有系統地全面介紹易學。

第一講中,黃老師重點概述《易經》各項名義,《周易古經》的體例及《周易古經》的作者與時代;並重點講解《周易古經》的內容特色及性質。

第二、三講,老師先對《十翼》內容作出簡介(包括《彖傳》、《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簡述《十翼》的作者和寫作年代,詳細解釋《十翼》對《周易古經》的闡釋及發揮。

於第四講,黃老師詳盡解釋周易的占筮法,讓學員明白占筮產生的原因、自然哲學內容和占筮之所得。老師並於課堂帶出朱熹綜合前人之說的變占法則。

第五講的內容集中在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老師先簡述「河圖」、「洛書」,並對「河圖」、「洛書」之學進行解釋,包括陳摶《易龍圖》、劉牧《易數鈎隱圖》和朱熹、蔡元定的《易學啟蒙》。然後老師對周敦頤《太極圖說》進行詳解及分析。

在第六講,黃老師重點講解易學與太極拳,對太極、陰陽、五行和順行逆行之說作出分析。

於第七講,黃老師以「易學與丹道」為題,以陰陽魚太極圖為例,講述丹道依據易理之概略。課堂中,老師先詳述陰陽魚太極圖的來歷和內藏意義,再解說如何利用此圖說明丹法。

最後第八講為深入探討《易經》之法。老師先詳細演說《易經》在不同時代的發展,由西周初年至清代。然後老師以自己多年研習《易經》之心得,教授學員們如何進一步深入研究《易經》,以助學員們於課程以後繼續學習《易經》。

本書對學術理論和洞察人事的未來,貢獻良多,以下略舉一二:

黃老師認為《易經》能以「天道以明人事」,即推演了天道──宇宙的規律與自然的規律,去了解人類的未來,甚至預測未來。為甚麼天道能有這個能量?由於整個宇宙的規律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不單止可以應用於天文,就是在地球與萬物上也可以應用,當然也可以應用於人類了。這正是《周易》成為了我們中國三千年來思想、哲學一個最重要的根源。這也是《周易》與一般占卜書不同之處。可見黃老師能畫龍點睛,道出《易經》的科學系統。

黃老師指出,研究《易經》,必須了解「時」和「中」的觀念。「時」是指「乘時」、「趨時」、「得時」、「失時」、「時行」與「時用」等;「中」是指位置。黃老師亦指出,這些關鍵字是對理解卦爻的好壞,有決定性的影響。

老師在課堂上解釋占筮方法時,用五十支小棒子作出示範(代表以五十根蓍草的卜筮過程),並說明了現代人把這方法簡化為「用三個銅錢」的卜法,可見本書理論和實踐互相結合,能幫助讀者了解占筮的奧秘。

黃老師修練氣功多年,著有《易學與氣功》、《氣功築基法》和《丹道氣功補虧損法》三書。老師在本書指出,不論煉內丹還是外丹,都需要有理論作為根據,而且也應該有足夠的實踐經驗,才能夠令人信服,避免練功「走火入魔」。理論從何而得?他認為《易經》提供了練習氣功的理論。在課堂上,黃老師亦特別提到練功和太極圖的關係。他把數十年來練氣功的經驗,逐一總結,並建立相關的理論。此外,黃老師對「打通任督二脈」的學說,有創新的看法。

在易學與太極拳的課堂中,黃老師融合《易經》與拳術理論,創立新見。這些真知灼見,多看幾次,亦對了解《陳氏太極拳圖譜》有幫助(《陳氏太極拳圖譜》為陳鑫所著,此書融合《易經》義理與太極拳拳法,為太極拳學的經典)。此外,易學「陰陽進退上下」之理,對提升武術亦有協進作用。所以,老師建議愛好練武之士,亦應多讀《易經》。此外,老師亦把中醫、武術、氣功及太極拳的理論綜合發展,帶出「醫」、「易」、「武術」相通的觀念。

在本書最後一章,黃老師論及《易經》的研究方法。他認為先要從最基本的本義入手,並要略懂一點占筮。因為《易經》原本就是占筮,亦要學義理,再學象數;要正確看待《易經》、《易傳》及易學的關係,要懂得運用相關的參考書及最新的出土文獻。

從中學開始,已師事黃老師。每次上他的課,獲益良多。是次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有幸邀請老師主講《易經》課程,讓學員們能於正道上了解易學,由淺入深,真正為學員「打開《易經》之門」。

這個課程學員報讀踴躍,可惜課室容量有限,未能全部收納。讓許多仰慕老師的學員失望。現得三聯書店把此課程教材出版成書,讓更多讀者能分享黃老師的精闢見解。

《易經》既包含不變易的真理,亦有變易的過程與策略。讀完本書後,相信讀者必有領會,甚或在思想或行為上,衍生正面的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