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易經》釋名

首先,先解釋一下《易經》這本書的名字由來。我們先從「易」字說起,這個「易」字,有兩個解釋:第一,「易」是古代用以預測未來、算命的書籍,不單止我們今天所讀到的這本《易經》可以叫做「易」,同類型的算命書籍也可叫「易」。古代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易」,第一種叫「連山」,另一種叫「歸藏」,至於第三種就是今天我們讀的這一本「易」,我們稱之為《周易》。「易」的第二個解釋,就是指掌握、控制或了解此書的人,繼而進一步可以預測未來,從事算卦的工作,這一種人,也可叫「易」。

意義上,傳統最廣為學者相信的「易」,是指一種名為蜥蜴的蟲類,我們今天稱之為守宮,或類似壁虎的生物。傳說中,蜥蜴可以在一天內十二個時辰裡轉變身體和頭部的顏色,是故,變色龍也是蜥蜴的另一稱呼。正因為這種蟲類經常變化,於是引申出「變易」之意。這「易」字,包含着了解未來變化的學問。因此,以「易」字來稱呼這一類書,或掌握這類學問的人,都十分恰當。此外,假如我們從秦朝文字小篆來體會這個「易」字→(1),或許會覺得古人這一個說法相當合理。只要我們略為將它顛倒位置,各位很明顯就可看出這正正是一條蟲,也就是守宮。

除了借蜥蜴來引申「易」字具「變易」的意思外,古代另有一個非常具影響力的說法,就是相信「日月為易」,這是一種併字法的解釋。古人認為「易」字上半是太陽的日字,下半則是月亮的月字,於是,「易」字就和太陽月亮有關;既然說到太陽月亮,當然也就和天地自然現象配合。尤其是太陽及月亮是光明和黑暗的對立,它們的交替,引致大地春夏秋冬,萬物變化;因此,日月正好讓我們聯想到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變化,和「易」字那種多變的特性切合。

然而,從中國文字學來說,這個「易」字下面沒可能指月亮,因此這說法雖有道理,但從考據上卻說不通。今天我們的學者愛根據古文字,包括西周初年的金文,甚至商朝的文字甲骨文,發現當中很多字都曾經比附到「易」字身上,但細心考慮,其實並不及舊傳統的說法合理,所以我們都不採用。接下來,我們要說說「周易」這兩個字。

「周」字在傳統上同樣有兩種非常有影響力的說法。一種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意思就是說,《周易》裡說的道理,包括了宇宙人生的一切學問。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這「周」字不過是朝代的名稱,所以稱為「周易」,不過是說明這種「易」是在周朝創立,和我們剛才談及的「連山易」和「歸藏易」有所分別而已。傳說中的「連山易」,可以說是早至夏朝,甚至是較夏朝更早的「易」。「歸藏易」就是商朝時的「易」。因此,後人為了把後起的「易」跟夏朝易「連山」及商朝易「歸藏」區別,於是把它稱作「周易」,明確指出它出現的朝代。這種說法經過唐朝初年孔穎達特別提出,我們後世也多數接受《周易》就是周朝的「易」這種說法。

至於「易道周普,無所不備」這種說法比較上沒有那麼流行,但亦有人接受。尤其最近劉大鈞教授就堅持相信「易道周普」這說法,原因是提出這說法的人是東漢末年最偉大的經學家鄭康成(鄭玄)。鄭康成深信《易經》是以天道去推論人道,正正和「周普」的意思密切相關。然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引申的說法,倒不如把它簡單解作周朝的「易」更為合理。注意今天我們讀的《周易》,原本字數很少,甚至不足五千字,因此和大家心目中所想像或了解的《易經》有所不同。今天學術界為了清楚劃分,就稱最原始的這本《易經》為《周易古經》,屬於古代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