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浪漫瑰麗的祭歌
——屈原《山鬼》
九歌·山鬼
屈原[1]
若有人兮[2]山之阿[3],被薜荔兮帶女蘿[4]。既含睇[5]兮又宜笑[6],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7]兮從文狸[8],辛夷車[9]兮結桂旗[10]。被石蘭[11]兮帶杜衡[12],折芳馨兮遺[13]所思。
余處幽篁[14]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15]兮而在下。杳冥冥[16]兮羌[17]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18]。留靈修[19]兮憺[20]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21]?
采三秀[22]兮於山間,石磊磊[23]兮葛蔓蔓[24]。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25],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26]。
雷填填[27]兮雨冥冥,猨啾啾[28]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29],思公子兮徒離憂[30]。
註釋
[1]屈原:名平(約前340-約前278),字靈均,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戰國末期楚國貴族,因屢遭排擠,最後投江而死。是中國已知的最早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偉大的浪漫詩人,創立“楚辭”文體。
[2]兮:文言助詞,相當於“啊”或“呀”,用於句中或句末。
[3]山之阿:山坳,山的彎曲處。阿(ē),粵音柯。
[4]被薜荔兮帶女蘿:被,同“披”。薜荔,植物名,又稱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女蘿,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薜(bì),粵音幣。
[5]含睇:含情而視。睇,微微地斜視貌。睇(dì),粵音體。
[6]宜笑:笑得很美。
[7]赤豹:皮毛呈褐色的豹。
[8]從文狸:從,跟從。文,花紋。文狸,毛色有花紋的狸貓。
[9]辛夷車:以辛夷木為車。辛夷屬木蘭科,落葉喬木,高數丈,木有香氣。
[10]結桂旗:結,編結。桂旗,以桂為旗。桂是常綠小喬木,開白色或暗黃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氣,供觀賞,也可做香料。
[11]石蘭:香草名,蘭草的一種。
[12]杜衡:香草名,有地下根莖,冬至春天開暗紫色小花。
[13]遺:贈送。遺(weì),粵音惠。
[14]幽篁:幽深的竹林。
[15]容容:即“溶溶”,水或煙氣流動之貌。
[16]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杳(yăo),粵音秒。冥(míng),粵音明。
[17]羌:語助詞,無義。
[18]神靈雨:神靈降下雨水。
[19]靈修:有靈智遠見的人。有說比喻國君。
[20]憺:安逸、安適。憺(dàn),粵音淡。
[21]華予:讓我像花一樣美麗。華,同“花”。予,同“余”,我。
[22]三秀:靈芝草的別名,傳說服食了能延年益壽。靈芝一年開花三次,因此又稱“三秀”。
[23]磊磊:眾多堆積貌。
[24]蔓蔓:滋生、延展貌。
[25]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葉廣披針形,味辛香。
[26]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疑,懷疑。作,起。
[27]填填:形容聲音很大,這裏指雷聲。
[28]猨啾啾:猨,同“猿”。啾啾,淒切尖細的叫聲。啾(jiū),粵音周。
[29]蕭蕭:草木搖落聲。
[30]離憂:遭受憂愁。離,同“罹”。
導讀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兩部地位極其重要的詩集,對後世的文學發展有重大影響,就是《詩經》與《楚辭》。《詩經》被視為“經典”,它的地位不單是文學上的,也有濃厚的政治作用。《楚辭》在後世與《詩經》並列,它沒有太多政治色彩,後世多從文學角度去欣賞它。
《楚辭》是現存最早有名有姓的個人創作詩集,是戰國時代楚地的詩歌,主要作者是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他的故事我們早有聽聞,最著名當然是他的愛國熱忱,為了楚國的敗亡而投江自盡。屈原在投江前經歷過一段很長的被放逐時期,感到“忠而被謗,信而見疑”,鬱鬱不得志之餘,寫下不少優美的詩篇,抒發自己的哀思。後世很多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士人,都效法他以筆抒解自己的鬱結,所謂“文窮而後工”,造就很多偉大的作品。
《山鬼》是屈原所作《九歌》其中一篇。《九歌》原是南方的祭神歌,有很久遠的歷史,有說屈原在長期流放生涯中,接觸到民間的祭祀歌曲,在舊的樂曲填上新詞,並作藝術上的潤飾,寫成這組詩歌。《九歌》共有十一篇,祭祀十種神靈,分別有天神、地祇和人鬼,《山鬼》是其中第九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即一般所說的山神,因為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所以仍稱“山鬼”。楚國神話中有“巫山神女”的傳說,清代顧成天認為本篇所描寫的“山鬼”就是“巫山神女”,現代不少人採納這種說法。
詩歌開始,一個美麗的身影若隱若現在山坳間出現。她身披蔓生植物,含情微笑,坐着以香木造成的車子,插上帶香氣的桂旗,由赤豹牽引,花狸跟從,帶了芬芳的鮮花要送給思念的人。因為路途險阻,她遲到了,看不到所思念的人。她獨自在山上佇望,在雲霧彌漫的幽暗山間尋找,風起雨降之下仍不放棄。可惜等待的人仍沒有到來,她想:當歲月流逝,自己的美麗仍可保留嗎?既等不到思念的人,她在堆積亂石和長滿葛藤的山間徘徊,採集靈芝。她想像所等待的人也是想念自己的,只是事忙沒有應約。這個山中人像香草般高潔,她喝石間泉水,在松柏下休息。她又患得患失地想:等待的人是否真的也想我呢?夜幕降臨,天氣變得更壞,雷雨大作,猿猴啼叫,風聲颯颯,樹木搖落,山中人只能在這淒冷的環境中思念傾慕的人,獨自憂傷。
《山鬼》採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麗、率真、癡情的女性形象。其中很多富想像力的描寫,表現出浪漫瑰麗的情調和畫面。近年學者考究楚地古代祭祀方式,是由巫師裝扮成鬼神,請神降臨祈福。於是有人認為《山鬼》全篇都是巫女扮山鬼的自白,描述了請神不遇的過程。詩中美女既是現實中的巫女,又是傳說中的林中女神山鬼。全詩將幻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山林景色的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更使人目眩。
相對《詩經》的質樸,《楚辭》的句子結構較豐富,用字較考究。《山鬼》的句式齊整,除了“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一句,所有句子都是七言。用長句子,節奏便較舒緩,所流露的感慨也顯得沉重。《楚辭》表現南方的特色,其中有很多楚國的物產和用語。《山鬼》每句都有一個“兮”字,就是楚國常用的助語詞,它放在每句的中間(第四個字),使語氣舒緩慢長,起“一唱三歎”的作用,使感情得到更充分的抒發。
詩中出現了很多植物,如薜荔、女蘿、辛夷、桂、石蘭、杜衡、杜若等,都是楚地的物產,而且很多帶有香氣。“美人”“香草”是屈原作品中常有的題材。有人認為《山鬼》是屈原借美人香草來寄託賢者不見用於君主的作品。宋代朱熹更把詩中人物和細節對號入座,指山鬼就是屈原,他等待的戀人是楚懷王;山鬼身披香草,是“自明其志行之潔”,她容色美麗,是“自見其才能之高”。不過,這樣具體地配對,未免把這優美的詩篇說得過於死板。詩人往往在作品中寄託自己的感情,屈原在看到這些祭神儀式和聽到祭歌後,把自己的哀思投射在筆下人物身上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是相等於現實中某個人物。
《山鬼》本是祭祀歌曲,經屈原改寫後,把神靈人性化,已變成一首愛情怨曲。詩中描述對所傾慕之人的渴求,等待的患得患失,不遇的落寞哀愁等,是千古不移的人類感情。把這首詩看作一首浪漫的愛情經典作品,它的生命力也就更持久,感染力也可長存。